第四章 雨记(四)
雨停了,人也该走了。
风雨虽然已经停歇,但是乌云并未彻底的消散,然而和尚却执意的要上路了,李苪三人并未过多的挽留,也没有应邀一同上路,毕竟人生地不熟,恐难发生意外,再者他们也不急。
在废弃的茶棚中呆了一整晚,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李二纳闷不解的问道:“少爷、清绾姐,这和尚难道是闭口僧不成,惜字如金?”
“休得胡言,出家人不打诳语,况且出门在外,就是要这般的小心谨慎,反倒是我们太过反常了。”
李苪苦笑不跌,没好气的说道。
“这也不能怪我们呀,这出门在外的,何人能不小心谨慎,何况值此荒郊野岭当中,和尚有自己的避险方式,我们也有自己的避险方式,何事都得问个明白,这是常人的第一反应;反观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无端的出现在这荒郊野岭当中,两者相冲突,我们便落了下乘,这也不能怪我们小心眼吧?”
清绾弹了弹胯袍上的灰尘,没有丝毫的在意。
“有道理,这和尚的无端出现,确实有些反常。”
李苪走出了茶棚,天空阴云笼罩,光线虽然有些黯淡,不过却不碍事,他俯身蹲下,望着泥泞的路上那一条凹陷下去的脚印,里面还有些浑浊的积水。
“这和尚的两腿挺有劲的,一步下去就形成了小水洼?”
李二都看呆了,用手指比划了一番,不急愕然的问道。
李苪眯上了眼睛,四下一看,也凑上去瞧了瞧,突然的问道:“清绾,你说晦文大师会功夫吗?”
“这......习武之人身上都是有很多特征,尤其是成年男子,可以一眼就看得出来,不必深究。”
清绾瞧了他一眼,迟疑了片刻,微微一顿,赶紧回答道。
“看你们两人眉清目秀,身子孱弱无力,根本没有习武之人的气势,反观读书人的儒雅之气,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
“那我呢,那我呢?”
李二仰头一看,不禁急道。
“你呀?”
清绾眉头一挑,掩嘴而笑,戏谑的回答:“你的穿着特别,只需要细细观察你和李苪两人之间的对话以及举动,不难得出答案。”
“噗呲”一声,李苪终是没有忍住,笑出了声。
“那他呢,晦文大师到底会不会武功?”
李二的脸色当场就黑了下来,表情幽怨的很,趁着他没有反驳,李苪赶紧转移了话题。
“不清楚,这和尚又不喜欢多说话,也没有露出手掌上的痕迹,光凭这个脚印...也可以说是水洼,很难推测出来。”
清绾秀眉微颦,若有所思的摇了摇头。
“这和尚他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后面吗,还是从别的地方?”
天气仍然有些怪异,他们看了一下马匹,确认无恙后就闪进了房屋中,挤在了火堆旁取暖。
“从大师离开的方向,他应该就是从我们的后面过来的。”
李苪没有多想,缓缓的开口回答。
“可是不对啊,我们骑马赶路,既然在他前面到达,在路上却为何不见和尚的身影呢?”
“多虑了,晦文大师的确是从我们后面而来,不过此山中小道繁多,我们走的这一条也并非是条原先的小路,或许他走的那条可能也是自个开辟出来的小路也说不准。”
这一点没有人反驳,他们起初没有走驿道而选择小路的原因也正是于此了,不过更重要的一点,若非有清绾在身边,就李苪和李二两人肯定会择路而行了。
反观若是一个人赶路,除非是非常熟悉小路,或者是有什么依仗在身,很显然他宁愿相信晦文大师会武功。
“在这荒山中可还有佛寺吗?”
“这可不好说,而且晦文大师的行头也很有疑点。”
李苪微微皱眉,思索了半晌,不过很快便释然了,似乎他们的内心有些过于狭隘了,和尚只不过是个过客罢了,他们这一路上也见过不少形形色色的人了。
“这其中难道有假不成?”
清绾轻叹了一声,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
“一身橘色的僧衣,披着颜色较为黯淡的朱红袈裟,方丈不都是这番行头吗,这还能有假?”
“看似有些道理,能够在寺庙中身披袈裟的出家人少之又少,而仅有一寺之主才能被称为和尚,也就是方丈;不过晦文大师一番方丈的行头打扮,很显然并不是方丈,因为年龄对不上来;而我之所以此言称之为和尚,是因为见他一人出门在外,又披着袈裟,故此以表尊敬,称之为和尚。”
“嗯...晦文大师就算不是方丈,不过观他身披着袈裟,那也是寺庙中师叔一辈的出家人了,为何...他要一人外出呢?”
“对,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李苪身子微颤,凛然道。
“假使他就是寺庙中师叔一辈的出家人,辈分森严的寺庙中,有可能让他一人外出吗?”
“额...这个...”
“有,凡事皆有可能,可能这件事非常的重要,重要到必须让一位师叔辈的和尚亲自出马,所以晦文大师心里定然藏着一个秘密。”
还没等李二和清绾两人开口说话,李苪却自问自答道。
房间内沉默了片刻,只见清绾眉头一沉,不怀好意的说道:“诶,要我说啊,这和我们有关系吗,他人前脚刚走,我们就在背后这么议论,真的妥当吗,何况还是一位大和尚?”
“咳咳”
李苪干咳了几声,以此来掩饰其内心的尴尬。
“李苪,你就别拿着你的那一套去剖析所有人,谁人心里没有个秘密呀,就连本姑.....就连你们两人的心里恐怕也有不能说出来的秘密吧,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话似乎说到了心坎里,他们两人笑而不语的点了点头。
李苪瞬间释然了不少,他舒展着身子,轻笑道:“也对,是我多虑了,我们应该放宽心。”
清绾红了脸庞,不由自主的将目光放到了别处,不经意间却浮现出些许的深邃之意。
“少爷,这天色黯淡的很,也不知道个时辰,我们就在此休息一晚吧,明日在上路可好?”
李苪笑着点了点头,他远眺着窗外,背后不知道靠着了什么东西。
风雨虽然已经停歇,但是乌云并未彻底的消散,然而和尚却执意的要上路了,李苪三人并未过多的挽留,也没有应邀一同上路,毕竟人生地不熟,恐难发生意外,再者他们也不急。
在废弃的茶棚中呆了一整晚,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李二纳闷不解的问道:“少爷、清绾姐,这和尚难道是闭口僧不成,惜字如金?”
“休得胡言,出家人不打诳语,况且出门在外,就是要这般的小心谨慎,反倒是我们太过反常了。”
李苪苦笑不跌,没好气的说道。
“这也不能怪我们呀,这出门在外的,何人能不小心谨慎,何况值此荒郊野岭当中,和尚有自己的避险方式,我们也有自己的避险方式,何事都得问个明白,这是常人的第一反应;反观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无端的出现在这荒郊野岭当中,两者相冲突,我们便落了下乘,这也不能怪我们小心眼吧?”
清绾弹了弹胯袍上的灰尘,没有丝毫的在意。
“有道理,这和尚的无端出现,确实有些反常。”
李苪走出了茶棚,天空阴云笼罩,光线虽然有些黯淡,不过却不碍事,他俯身蹲下,望着泥泞的路上那一条凹陷下去的脚印,里面还有些浑浊的积水。
“这和尚的两腿挺有劲的,一步下去就形成了小水洼?”
李二都看呆了,用手指比划了一番,不急愕然的问道。
李苪眯上了眼睛,四下一看,也凑上去瞧了瞧,突然的问道:“清绾,你说晦文大师会功夫吗?”
“这......习武之人身上都是有很多特征,尤其是成年男子,可以一眼就看得出来,不必深究。”
清绾瞧了他一眼,迟疑了片刻,微微一顿,赶紧回答道。
“看你们两人眉清目秀,身子孱弱无力,根本没有习武之人的气势,反观读书人的儒雅之气,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
“那我呢,那我呢?”
李二仰头一看,不禁急道。
“你呀?”
清绾眉头一挑,掩嘴而笑,戏谑的回答:“你的穿着特别,只需要细细观察你和李苪两人之间的对话以及举动,不难得出答案。”
“噗呲”一声,李苪终是没有忍住,笑出了声。
“那他呢,晦文大师到底会不会武功?”
李二的脸色当场就黑了下来,表情幽怨的很,趁着他没有反驳,李苪赶紧转移了话题。
“不清楚,这和尚又不喜欢多说话,也没有露出手掌上的痕迹,光凭这个脚印...也可以说是水洼,很难推测出来。”
清绾秀眉微颦,若有所思的摇了摇头。
“这和尚他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后面吗,还是从别的地方?”
天气仍然有些怪异,他们看了一下马匹,确认无恙后就闪进了房屋中,挤在了火堆旁取暖。
“从大师离开的方向,他应该就是从我们的后面过来的。”
李苪没有多想,缓缓的开口回答。
“可是不对啊,我们骑马赶路,既然在他前面到达,在路上却为何不见和尚的身影呢?”
“多虑了,晦文大师的确是从我们后面而来,不过此山中小道繁多,我们走的这一条也并非是条原先的小路,或许他走的那条可能也是自个开辟出来的小路也说不准。”
这一点没有人反驳,他们起初没有走驿道而选择小路的原因也正是于此了,不过更重要的一点,若非有清绾在身边,就李苪和李二两人肯定会择路而行了。
反观若是一个人赶路,除非是非常熟悉小路,或者是有什么依仗在身,很显然他宁愿相信晦文大师会武功。
“在这荒山中可还有佛寺吗?”
“这可不好说,而且晦文大师的行头也很有疑点。”
李苪微微皱眉,思索了半晌,不过很快便释然了,似乎他们的内心有些过于狭隘了,和尚只不过是个过客罢了,他们这一路上也见过不少形形色色的人了。
“这其中难道有假不成?”
清绾轻叹了一声,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
“一身橘色的僧衣,披着颜色较为黯淡的朱红袈裟,方丈不都是这番行头吗,这还能有假?”
“看似有些道理,能够在寺庙中身披袈裟的出家人少之又少,而仅有一寺之主才能被称为和尚,也就是方丈;不过晦文大师一番方丈的行头打扮,很显然并不是方丈,因为年龄对不上来;而我之所以此言称之为和尚,是因为见他一人出门在外,又披着袈裟,故此以表尊敬,称之为和尚。”
“嗯...晦文大师就算不是方丈,不过观他身披着袈裟,那也是寺庙中师叔一辈的出家人了,为何...他要一人外出呢?”
“对,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李苪身子微颤,凛然道。
“假使他就是寺庙中师叔一辈的出家人,辈分森严的寺庙中,有可能让他一人外出吗?”
“额...这个...”
“有,凡事皆有可能,可能这件事非常的重要,重要到必须让一位师叔辈的和尚亲自出马,所以晦文大师心里定然藏着一个秘密。”
还没等李二和清绾两人开口说话,李苪却自问自答道。
房间内沉默了片刻,只见清绾眉头一沉,不怀好意的说道:“诶,要我说啊,这和我们有关系吗,他人前脚刚走,我们就在背后这么议论,真的妥当吗,何况还是一位大和尚?”
“咳咳”
李苪干咳了几声,以此来掩饰其内心的尴尬。
“李苪,你就别拿着你的那一套去剖析所有人,谁人心里没有个秘密呀,就连本姑.....就连你们两人的心里恐怕也有不能说出来的秘密吧,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话似乎说到了心坎里,他们两人笑而不语的点了点头。
李苪瞬间释然了不少,他舒展着身子,轻笑道:“也对,是我多虑了,我们应该放宽心。”
清绾红了脸庞,不由自主的将目光放到了别处,不经意间却浮现出些许的深邃之意。
“少爷,这天色黯淡的很,也不知道个时辰,我们就在此休息一晚吧,明日在上路可好?”
李苪笑着点了点头,他远眺着窗外,背后不知道靠着了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