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机器布VS手工布(三)
陈立的疑惑很有道理。
就以现在大明手工纺织的粗阔布举例,克重较大,根据李岩估计,大约每平150到250克。大明布匹,一般两尺宽,4丈长,换算成李岩习惯的后世单位,布长13米,宽0.7米左右。这样算来,明朝的一匹布大约1.5到2公斤,而明朝的一石大约相当于后世的59公斤,纺成布有所损耗,大约也有53公斤,如此,一石棉花能够纺织30匹布。这样算来,若是纺织的粗阔布,毛利大概是一半以上。
然而,效率就低下的多了。浙江《海盐县图经》载“纺者日可得纱四、五两,织者日成布一匹”。也就是说,即使单纯的织布,一人也不过一天纺织一匹。
可是李岩的工厂呢,一天就可生产布匹1000匹以上,这还仅仅是一个蒸汽机带动的设备,随着市场的扩大,产量会越来越高,但所用的人手却少之又少,只需要几名设备维护工人,以及几名熟悉纺织的工人监察生产状况。
琼州纺织需要的棉花则大多来自苏淞一带。自从满清占领江浙,导致民间生产生活大受影响,尤其是农民,即使生产了棉花这样的农产品,也不知道卖给谁,导致大量的棉花烂在了地里。
棉农欲哭无泪,还投诉无门。毕竟,满清官府还在想着如何从老百姓身上捞钱呢,有怎么可能出钱帮助他们?
这时候,在舟山的鲁王属下出现了,他们说道,“大明琼国公担心大家饭也吃不上,特意派遣我们前来收购棉花。”
鲁王属下原本大多就是苏淞一带人,对当地情况很熟。而满清此时也只是控制了城市,对农村控制力度很弱。这就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虽然,李岩给出的价码不高,只有顶峰时期的一半,二两五钱银子一石。但凡事就怕比较。此时直接控制江浙的满清,对他们的艰难处境不闻不问,任由大家将棉花烂在地里,还要追着他们征税;而远在岭南的大明朝廷,尤其是琼国公李岩,还上门收棉花。而且,这个价格还不太低,是琼国公制定的所谓保护价,二两五钱银子。想一想,从遥远的江浙收购棉花送到琼州,这是多么高的代价啊,恐怕不比棉花本身价格低吧。
说实话,即使一两银子的收购价,李岩也能买到棉花,毕竟在别无选择的时候,再低的价格也比棉花烂在地里强。李岩的保护价,看似在经济上有所损失,但政治得分却很高,琼国公仁义之命遍布苏淞甚至江南江北。从此,满清的江浙一带,表面上是满清的控制区,实际上却成了李岩的原料产地与产品倾销市场。
而李岩一手掌控低廉的原料产地,一手掌控市场,布匹价格直接自己定,虽然表面上只有二钱银子,但原料价格比广州附近低了一半,自然是获利丰厚,毛利依然超过五成
陈立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但却不妨碍他想要购买的心思。2钱银子,即使自己银两不多,但与工友合力,总能买上一匹,做上几件衣服,让妻子开心一下。
边上的士兵见陈立那意动的模样,说道,“你是想要买布?”
陈立这时候已经不怎么惧怕这群和蔼的士兵,说道,“这布匹这么便宜,若是可以,自然希望能够买上一些。”
这时候,一位看似掌柜的老先生走了过来,说道,“这些布匹原本就是要卖的,你们要买,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拒绝?”
李岩这次在广州售卖布匹,还是有所准备的。早已经在码头不远的一条巷子里租了一个仓储式的门面。虽然周围不是什么商业区,人流量不大,但周围水陆交通便利,却方便运输。
李岩是不耐烦做一笔笔的零售的,他要做的就是批发,自然不用太在乎地段,首要条件就是要地方足够大。
这看似斯文的老账房先生黄德旺,其实是红娘子团伙的一个老山贼,曾经是个童生,原本就识字,又擅长算数,就成了李岩派驻广州据点的掌柜了。
他没想到,自己的第一单生意,却是零售。不过,零售也好,虽然销量不大,但可以传播自己布匹的口碑。黄德旺对自家的商品很有信心。
当天下午,黄德旺的琼州机器织造总厂下属的广州棉布批发总部就成立了。人说国人喜欢贪小便宜,其实那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李岩所处的后世,至少绝大多数人不愁吃喝,已经跨出了温饱阶段。而现在的大明,老百姓更加贫困,就更需要便宜的商品。
因此,批发总部的第一批客人,竟然是码头的苦力工人与他们的家属。不过,黄德旺并没有就因此瞧不起他们,毕竟自己也曾经是山贼,比他们还不入流。
当大家看到黄德旺拿出的布匹,眼睛都直了:“这布真的只需要二钱银子?”陈立的一名工友惊叫道。
难怪他不相信。说实话,琼州机器织造厂的棉布,是大宗货,论质量,自然比不上作为贡品的顶尖棉布料三梭布,但,琼州织造的布匹,从厚度上,比粗阔布薄两成,柔软度上更是好上一倍不止,编织细密,其实已经可以媲美市面上的中档布匹。
果然,陈立等人一看到布料,就惊叫不已。他们之所以购买粗阔布,并不是因为粗阔布的厚度,以及结实,而是因为它的便宜。粗阔布虽然结实耐用,但十分僵硬,家庭主妇为什么要用木棒捶打衣物?并不是因为她们偷懒,或者是不爱惜衣物,而是实在拧不动这样粗重的衣物。
陈立看中了一块葱绿色的布料,自家妻子一向喜欢绿色,但是粗阔布的特点除了便宜没有别的有点,包括着色都很有问题,每次一洗盆子里全是染料的颜色。几次过后,布匹就只是剩下白色了,还是那种不纯的白色,十分难看。
陈立小心翼翼的询问道,“黄掌柜,这布料会掉色吗?”
就以现在大明手工纺织的粗阔布举例,克重较大,根据李岩估计,大约每平150到250克。大明布匹,一般两尺宽,4丈长,换算成李岩习惯的后世单位,布长13米,宽0.7米左右。这样算来,明朝的一匹布大约1.5到2公斤,而明朝的一石大约相当于后世的59公斤,纺成布有所损耗,大约也有53公斤,如此,一石棉花能够纺织30匹布。这样算来,若是纺织的粗阔布,毛利大概是一半以上。
然而,效率就低下的多了。浙江《海盐县图经》载“纺者日可得纱四、五两,织者日成布一匹”。也就是说,即使单纯的织布,一人也不过一天纺织一匹。
可是李岩的工厂呢,一天就可生产布匹1000匹以上,这还仅仅是一个蒸汽机带动的设备,随着市场的扩大,产量会越来越高,但所用的人手却少之又少,只需要几名设备维护工人,以及几名熟悉纺织的工人监察生产状况。
琼州纺织需要的棉花则大多来自苏淞一带。自从满清占领江浙,导致民间生产生活大受影响,尤其是农民,即使生产了棉花这样的农产品,也不知道卖给谁,导致大量的棉花烂在了地里。
棉农欲哭无泪,还投诉无门。毕竟,满清官府还在想着如何从老百姓身上捞钱呢,有怎么可能出钱帮助他们?
这时候,在舟山的鲁王属下出现了,他们说道,“大明琼国公担心大家饭也吃不上,特意派遣我们前来收购棉花。”
鲁王属下原本大多就是苏淞一带人,对当地情况很熟。而满清此时也只是控制了城市,对农村控制力度很弱。这就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虽然,李岩给出的价码不高,只有顶峰时期的一半,二两五钱银子一石。但凡事就怕比较。此时直接控制江浙的满清,对他们的艰难处境不闻不问,任由大家将棉花烂在地里,还要追着他们征税;而远在岭南的大明朝廷,尤其是琼国公李岩,还上门收棉花。而且,这个价格还不太低,是琼国公制定的所谓保护价,二两五钱银子。想一想,从遥远的江浙收购棉花送到琼州,这是多么高的代价啊,恐怕不比棉花本身价格低吧。
说实话,即使一两银子的收购价,李岩也能买到棉花,毕竟在别无选择的时候,再低的价格也比棉花烂在地里强。李岩的保护价,看似在经济上有所损失,但政治得分却很高,琼国公仁义之命遍布苏淞甚至江南江北。从此,满清的江浙一带,表面上是满清的控制区,实际上却成了李岩的原料产地与产品倾销市场。
而李岩一手掌控低廉的原料产地,一手掌控市场,布匹价格直接自己定,虽然表面上只有二钱银子,但原料价格比广州附近低了一半,自然是获利丰厚,毛利依然超过五成
陈立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但却不妨碍他想要购买的心思。2钱银子,即使自己银两不多,但与工友合力,总能买上一匹,做上几件衣服,让妻子开心一下。
边上的士兵见陈立那意动的模样,说道,“你是想要买布?”
陈立这时候已经不怎么惧怕这群和蔼的士兵,说道,“这布匹这么便宜,若是可以,自然希望能够买上一些。”
这时候,一位看似掌柜的老先生走了过来,说道,“这些布匹原本就是要卖的,你们要买,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拒绝?”
李岩这次在广州售卖布匹,还是有所准备的。早已经在码头不远的一条巷子里租了一个仓储式的门面。虽然周围不是什么商业区,人流量不大,但周围水陆交通便利,却方便运输。
李岩是不耐烦做一笔笔的零售的,他要做的就是批发,自然不用太在乎地段,首要条件就是要地方足够大。
这看似斯文的老账房先生黄德旺,其实是红娘子团伙的一个老山贼,曾经是个童生,原本就识字,又擅长算数,就成了李岩派驻广州据点的掌柜了。
他没想到,自己的第一单生意,却是零售。不过,零售也好,虽然销量不大,但可以传播自己布匹的口碑。黄德旺对自家的商品很有信心。
当天下午,黄德旺的琼州机器织造总厂下属的广州棉布批发总部就成立了。人说国人喜欢贪小便宜,其实那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李岩所处的后世,至少绝大多数人不愁吃喝,已经跨出了温饱阶段。而现在的大明,老百姓更加贫困,就更需要便宜的商品。
因此,批发总部的第一批客人,竟然是码头的苦力工人与他们的家属。不过,黄德旺并没有就因此瞧不起他们,毕竟自己也曾经是山贼,比他们还不入流。
当大家看到黄德旺拿出的布匹,眼睛都直了:“这布真的只需要二钱银子?”陈立的一名工友惊叫道。
难怪他不相信。说实话,琼州机器织造厂的棉布,是大宗货,论质量,自然比不上作为贡品的顶尖棉布料三梭布,但,琼州织造的布匹,从厚度上,比粗阔布薄两成,柔软度上更是好上一倍不止,编织细密,其实已经可以媲美市面上的中档布匹。
果然,陈立等人一看到布料,就惊叫不已。他们之所以购买粗阔布,并不是因为粗阔布的厚度,以及结实,而是因为它的便宜。粗阔布虽然结实耐用,但十分僵硬,家庭主妇为什么要用木棒捶打衣物?并不是因为她们偷懒,或者是不爱惜衣物,而是实在拧不动这样粗重的衣物。
陈立看中了一块葱绿色的布料,自家妻子一向喜欢绿色,但是粗阔布的特点除了便宜没有别的有点,包括着色都很有问题,每次一洗盆子里全是染料的颜色。几次过后,布匹就只是剩下白色了,还是那种不纯的白色,十分难看。
陈立小心翼翼的询问道,“黄掌柜,这布料会掉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