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然而,兔子急了都能咬人,更何况是人?
楚马仕人知道,外来者不是自己一家所能对抗的,甚至即使纠结了自己的附庸部落也不行。这时候,自然要寻求更多的外援。楚马仕人周边的印第安人部落也是不少的,比如,楚马仕的东面就是纳瓦霍人,再远一点,就是科马彻人,普韦布洛人,休休尼人,东南还有后世人尽皆知的阿帕奇人。可以说,这几个部落,基本都是好战的民族,真难以相信楚马仕人士如何在群狼之间生存下去的。也许,靠的就是不抵抗吧,就比如当初对待大明的移民。
若不是明人移民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楚马仕人说不定还真有可能将明人引为外援。当然,现在双方已经冰火不容,只能奋起抗争。楚马仕人史无前例的扛起了“民族大义”旗帜,抗击外来入侵者。
说实话,所谓的民族大义在印第安各种族看来,就是狗屁,最关键的,却是楚马仕用来招待各位首领的食物,而那些丰富的食物,正来自那群外来者。在他们看来,只要打败了这群外来者,就可以将他们贬为奴隶,让他们为自己辛苦劳作,他们就再也不用为食物担忧了。正因为如此,一向视楚马仕人为软柿子的群狼,才能在楚马仕人的“号召下”踊跃出兵。
1660年中这一次史无前例的印第安人的联合出兵,看起来声势相当浩大,足足聚集了各族的青壮超过5万,几乎是这几个印第安人部落的所有青壮,由战斗力最强的阿帕奇人担任盟主,而楚马仕人则负责为联军提供补给,而补给的物资,正是他们从明人那里获得的租地费用,说起来真是讽刺。
而明人,对于印第安人的抗争也是早有准备的。李岩从来就没有将印第安人当成是小绵羊,随着移民的增多,琼州军队也逐渐增加,已经将琼州陆军三镇的两镇派了过来,就是为了镇场子。
李年这几年在丰京镇守,已经是真正将这美丽富饶的异国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也早就不能容忍好吃懒惰的印第安人占据着大好的良田,而自己却要将辛苦所得交给楚马仕人。就如同一战时期的德皇威廉一世,随时期待着战争的发生。
这一次,印第安人的联手,正给了自己这个机会。
李年立即抽调了一个半镇的兵力,抵住印第安人联军的前锋,让他门不能随意进入明人辛苦建立的农场。
印第安人虽然看起来“人多势众”,但见对面的对手,虽然兵力不足自己的两成,但不看人家的阵型,就看人家的装备,身着铁甲,威武雄壮,手持长枪,威风凛凛。另有许多人,手中拿着前端有钢管的怪模怪样的东西,很是不明觉厉。
再看看自己,拿着石头、木棒,带着鸟冠或草帽,一对比简直富豪之于乞丐,完全不能比拟。
一如当初关东联军对抗董太师,一时竟然没有那个部落头领愿意当先一战。众人面面相觑,还是科马彻人头领比较聪明,“盟主一向人多势众,部落的战士更是所有部落的翘楚,此时可正是盟主展示贵族勇士风范的时候。”
阿帕奇人的头领狠狠的瞪了这家伙一眼,却没什么反驳的语言,只能硬着头皮去面对敌人的刀锋。只是心中已经在小本本上将科马彻人头领记上了重重的一笔,以后,有必要好好的算上一算。
事实上,对面的对手确实给他们狠狠的上了一课,知道一山更有一山高,或者更确切的是,坐井观天,实在要不得。
对于这些冲锋无力,只知乱糟糟如同没头苍蝇乱跑的印第安人,明人简直是毫无压力,甚至两侧压阵的长矛手长矛都不用动,中央的火枪手就轻松的将这些家伙一一点名,到阎王爷那里报告了。至于为什么印第安人死后会见中国的阎王爷,理由很简单,他们是我汉人打死的,自然要归我们的阎王爷管。
阿帕奇族长一见就急了,“这次出兵,我族一共也就三千多人,就短短的一个冲锋,就交代了一千多人,我还怎么向各位长老交代?以后还怎么抢劫别人?”
赶紧下令撤军,一通骨头哨子想起,阿帕奇勇士们潮一般的涌出又潮一般的退回了,只是数量上少了不少。
见勇猛的阿帕奇人都连敌人的毛都没碰到就损失了上千人,印第安各族长再也不敢出战。但,就这么耗着,似乎也不好,因为,吃食不多了。
总算,又是科马彻族长,这个老狐狸提出,“硬拼我们是不行的了,但我们人多啊,何不分兵,直奔他们的后方呢?这样,既可以分散这些士兵的注意力,也可以获得足够的物资,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众人纷纷赞同,背地里却不知骂了多少遍,“这个老阴货果然狡猾,难怪我们经常会吃亏,以后再也不和这老阴货来往了。”
而因为这个老阴货吃了大亏的阿帕奇人首领已经构思着在战胜对手后,借机敲打科马彻人一下,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这片区域的老大。
可是,后面嘈杂的马蹄声打破了众人的幻想。
原来,李岩考虑到,宽广的大草原才是骑兵最佳的驰骋之地,干脆就将两千多轻骑兵派到了北美。这一次出战,隐藏在背后的这支骑兵,才是制胜的关键。
印第安人也是有骑兵的,比如科马彻人就有骑兵,但一支落后部落的骑兵,甚至马镫马鞍都没有的所谓骑兵,对抗连蒙古人都惧怕的装备精良的职业骑兵,结果都不用猜。
在明军骑兵如同秋风扫落叶的凌厉攻势下,印第安人第一次联盟大作战就变成了大溃败。
到最后,甚至明军都来不及抓俘虏了,因为敌人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抓不过来。往往是俘虏了这一群,却顾不上已经投降的,让他们又得以逃脱,此起彼伏。
最后,上面传来命令,在保留足够的看守力量的前提下,尽量多的抓捕俘虏。如此,却也抓了足足两万多俘虏。
楚马仕人知道,外来者不是自己一家所能对抗的,甚至即使纠结了自己的附庸部落也不行。这时候,自然要寻求更多的外援。楚马仕人周边的印第安人部落也是不少的,比如,楚马仕的东面就是纳瓦霍人,再远一点,就是科马彻人,普韦布洛人,休休尼人,东南还有后世人尽皆知的阿帕奇人。可以说,这几个部落,基本都是好战的民族,真难以相信楚马仕人士如何在群狼之间生存下去的。也许,靠的就是不抵抗吧,就比如当初对待大明的移民。
若不是明人移民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楚马仕人说不定还真有可能将明人引为外援。当然,现在双方已经冰火不容,只能奋起抗争。楚马仕人史无前例的扛起了“民族大义”旗帜,抗击外来入侵者。
说实话,所谓的民族大义在印第安各种族看来,就是狗屁,最关键的,却是楚马仕用来招待各位首领的食物,而那些丰富的食物,正来自那群外来者。在他们看来,只要打败了这群外来者,就可以将他们贬为奴隶,让他们为自己辛苦劳作,他们就再也不用为食物担忧了。正因为如此,一向视楚马仕人为软柿子的群狼,才能在楚马仕人的“号召下”踊跃出兵。
1660年中这一次史无前例的印第安人的联合出兵,看起来声势相当浩大,足足聚集了各族的青壮超过5万,几乎是这几个印第安人部落的所有青壮,由战斗力最强的阿帕奇人担任盟主,而楚马仕人则负责为联军提供补给,而补给的物资,正是他们从明人那里获得的租地费用,说起来真是讽刺。
而明人,对于印第安人的抗争也是早有准备的。李岩从来就没有将印第安人当成是小绵羊,随着移民的增多,琼州军队也逐渐增加,已经将琼州陆军三镇的两镇派了过来,就是为了镇场子。
李年这几年在丰京镇守,已经是真正将这美丽富饶的异国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也早就不能容忍好吃懒惰的印第安人占据着大好的良田,而自己却要将辛苦所得交给楚马仕人。就如同一战时期的德皇威廉一世,随时期待着战争的发生。
这一次,印第安人的联手,正给了自己这个机会。
李年立即抽调了一个半镇的兵力,抵住印第安人联军的前锋,让他门不能随意进入明人辛苦建立的农场。
印第安人虽然看起来“人多势众”,但见对面的对手,虽然兵力不足自己的两成,但不看人家的阵型,就看人家的装备,身着铁甲,威武雄壮,手持长枪,威风凛凛。另有许多人,手中拿着前端有钢管的怪模怪样的东西,很是不明觉厉。
再看看自己,拿着石头、木棒,带着鸟冠或草帽,一对比简直富豪之于乞丐,完全不能比拟。
一如当初关东联军对抗董太师,一时竟然没有那个部落头领愿意当先一战。众人面面相觑,还是科马彻人头领比较聪明,“盟主一向人多势众,部落的战士更是所有部落的翘楚,此时可正是盟主展示贵族勇士风范的时候。”
阿帕奇人的头领狠狠的瞪了这家伙一眼,却没什么反驳的语言,只能硬着头皮去面对敌人的刀锋。只是心中已经在小本本上将科马彻人头领记上了重重的一笔,以后,有必要好好的算上一算。
事实上,对面的对手确实给他们狠狠的上了一课,知道一山更有一山高,或者更确切的是,坐井观天,实在要不得。
对于这些冲锋无力,只知乱糟糟如同没头苍蝇乱跑的印第安人,明人简直是毫无压力,甚至两侧压阵的长矛手长矛都不用动,中央的火枪手就轻松的将这些家伙一一点名,到阎王爷那里报告了。至于为什么印第安人死后会见中国的阎王爷,理由很简单,他们是我汉人打死的,自然要归我们的阎王爷管。
阿帕奇族长一见就急了,“这次出兵,我族一共也就三千多人,就短短的一个冲锋,就交代了一千多人,我还怎么向各位长老交代?以后还怎么抢劫别人?”
赶紧下令撤军,一通骨头哨子想起,阿帕奇勇士们潮一般的涌出又潮一般的退回了,只是数量上少了不少。
见勇猛的阿帕奇人都连敌人的毛都没碰到就损失了上千人,印第安各族长再也不敢出战。但,就这么耗着,似乎也不好,因为,吃食不多了。
总算,又是科马彻族长,这个老狐狸提出,“硬拼我们是不行的了,但我们人多啊,何不分兵,直奔他们的后方呢?这样,既可以分散这些士兵的注意力,也可以获得足够的物资,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众人纷纷赞同,背地里却不知骂了多少遍,“这个老阴货果然狡猾,难怪我们经常会吃亏,以后再也不和这老阴货来往了。”
而因为这个老阴货吃了大亏的阿帕奇人首领已经构思着在战胜对手后,借机敲打科马彻人一下,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这片区域的老大。
可是,后面嘈杂的马蹄声打破了众人的幻想。
原来,李岩考虑到,宽广的大草原才是骑兵最佳的驰骋之地,干脆就将两千多轻骑兵派到了北美。这一次出战,隐藏在背后的这支骑兵,才是制胜的关键。
印第安人也是有骑兵的,比如科马彻人就有骑兵,但一支落后部落的骑兵,甚至马镫马鞍都没有的所谓骑兵,对抗连蒙古人都惧怕的装备精良的职业骑兵,结果都不用猜。
在明军骑兵如同秋风扫落叶的凌厉攻势下,印第安人第一次联盟大作战就变成了大溃败。
到最后,甚至明军都来不及抓俘虏了,因为敌人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抓不过来。往往是俘虏了这一群,却顾不上已经投降的,让他们又得以逃脱,此起彼伏。
最后,上面传来命令,在保留足够的看守力量的前提下,尽量多的抓捕俘虏。如此,却也抓了足足两万多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