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该死的 终究会死 上
雨天,漫天乌云压城城欲摧。狂风大作,紧急赶制的明黄陈汉大旗,一杆杆风雨中摇曳。似乎随时都要被风刮走,给原本就不怎么服这个弑君篡位者的群臣们心头添上一抹阴霾。
登基大典加开国改元大典匆匆举行。群臣们皆跪在岸边沙滩的泥水里,顶着大雨参加对新帝的朝贺。
“你听说了吗?有消息说云南的那位反了,汉王很不高兴。”
“叫陛下。当心说话,你不要命了?陛下的脾气你不是不知道。”
“慎言?他要是得了天下,能有我等的好处?他只顾着自己享乐罢了,风头不对我就投靠韩宋去了。”
“哎,别说了。别人听去了,没命走的。”
此刻端坐于龙椅上的陈友谅心中是愉悦的,志得意满。终究还是让我坐上了这个位置,真命天子非朕莫属。
脸上却没有什么表情,挥手让侍者宣读新朝的第一道圣旨。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天汉煌煌,圣德神功。大汉皇帝诏曰:暴元无道,屠戮生灵。黄淮泛滥千里而不赈,天下苦元久矣······”
总而言之他这个圣旨就说了一件事儿,就是反元先锋前大老板徐寿辉死了,是怎么死的呢?是意外失足死的。他的儿子没有能力治理偌大的疆土,而我陈友谅功勋卓著,现在等不及了。也不养什么幌子儿皇帝了,我自己就要当皇帝了,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服从我新朝的官稳稳的当,得了天下有你们的好处,不服的就送你去见你的前领导。现在天完朝正式完了,我陈友谅登基正式改天完为大汉是天命所归,所以年号大义。就这样吧,钦此。
尔等跪拜朝贺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汉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有愤怒的,有战战兢兢的,也有随风倒的。反正到哪里投靠不是混口饭呢?再说了,现在愤怒也没有用,陈友谅实力一夜暴涨,之前徐寿辉就完全被架空了。现在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冷雨狂风中一片山呼万岁的朝贺里,陈友谅如痴如醉,嘴脸露出的一丝笑意,紧接着又迅速收了回去。恢复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似乎这一刻,所有人尽在掌握。
大汉60万大军灭不了一个小小的朱元璋?张士诚不足道哉,至于元朝最后残留的势力,已经是岌岌可危风中烛,雨里灯了。
这一刻陈友谅已经把统一全国后兴建新宫,奢华家具加搜罗美人充实后宫,锦衣玉食享受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好几天后,南京应天府,最初的南京紫禁城,现在小明王封的吴公府里,朱元璋正在种菜。
一名文书急促步伐走到朱元璋身前。
“吴公,探子回报。陈贼友谅害死了徐贼寿辉,自立称帝。宣告天下传檄四方。年号大义。”
这名文书还没走,下一名军校走快步走了进来。
“报吴公,陈贼友谅派了使者过来,说是···说是···”
“有屁就放,有话就说,恕你无罪。”
杵着锄头的朱元璋听得迷糊催他快说。
“吴公恕罪。来人说,要给你宣圣旨,是大汉皇帝命他来的。人在门外候着呢。”
大汉皇帝?徐寿辉说死就死了?朱元璋有些摸不着头脑。
“先不忙这些,你们辛苦。先让来人等着,且把他们都叫来,对了要保密,还有那个新来的刘基,都叫来吧。去吧,我要与他们聊聊。”
亲信侍者,领命不敢怠慢,快速去叫人去了。朱元璋却是心事重重楞在原地,按照先前朱升给他的建议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如今火候似乎不足,陈友谅就准备大兵压境,就算南京的城池再如何坚固,若是被大军围困断了供应,又该往哪里跑呢?
如果把当时的情况和他相似的人比较就是刘邦vs项羽的局面,70万诸侯联军被项羽3万人打得丢盔弃甲,若不是韩信守诺解围,没有落井下石,鹿死谁手犹未可知,那么谁是我朱某人的韩信呢?真是难煞我也。
当年刘备遇上了曹操,孙权。只能困在一隅之地,什么光复大汉,莫不是有个诸葛亮苦苦支撑,又有江东的孙家三代相爱相杀,几方制衡。老曹家打刘备,老孙家就打合肥。曹操累了,已经位极人臣,想着就不篡位留个好名声,把功业留给后世徐徐图之,刘备又有险地可以守。如若不然早就让曹操抓去许昌喝酒去了。
要知道历史上建都南京的朝代都没有长久的,仿佛魔咒一般。因为北克南,大兵横扫而下,铁骑倥偬席卷八荒。火器之利,再讲咱们这儿也没有多少火器呀。再造一点也挡不住敌人人多呀。
简单聊一下这个时代的火器,下雨天就抓瞎。
早在元朝时期,军队中就已装备了发射口径为20毫米以上铁弹丸的金属火铳,从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火炮,并出现了“炮手军”和“炮手万户府”的建制。
之后由于火器的蓬勃发展,明军更是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武器转向了使用火器。
明初还没有那么先进,以后再聊关于火器的事儿。
此刻的老朱头皮都想麻了,也没有整出个头绪来。
“吴公,急招我等前来,所为何事?农家种菜,吴公好兴致呀。”
新人刘基,老人李善长等诸多谋士战将,几人鱼贯而入,按规矩行了谋士对主公的礼节,军将行了军礼,缓步近前来答话。
“你们自己看吧。”
几人接过奏报,传阅起来。
“陈友谅不甘于人下,近日杀了徐寿辉,简单发丧后就急不可待的称帝了。大汉皇帝,威风大呀。要我向他称臣,暗地里已经秣马厉兵,兵力几何未可知。诸位如何看此事呀?”
朱元璋喝了口普通土碗里的水,理了理胡子,慢条斯理的说到。说完话后,等诸臣参详对策的间隙。
朱元璋想当年攻克定远后,有个当地儒生冯国用对其说:“金陵龙盘虎踞,是历代帝王建都的地方,如果能以这里作为根据地,四出征伐,用提倡仁义来收揽人心,就一定能平定天下。“
老朱听取了他的建议,开始整顿军队纪律。
如今这个局面他不免想起冯国用来。这个人的才华很好,可惜英年早逝。
至正十九年即公元1359年。四月十五日,在参与绍兴之役时,冯国用因暴病死于军中,年仅三十六岁,朱元璋为之痛哭,于鸡笼山筑坛来祭奠他。后开国称帝后老朱特意绘像于功臣庙,冯国用位列第八。
冯国用,喜爱读书,精通兵法。元朝末年,联合冯胜结寨自保,归附朱元璋,建议“取金陵以为根本”,颇受信任。渡江之后,受命掌管亲兵,委以心腹之任。多立战功,累迁亲军都指挥使。
出生于公元1324年,卒于公元1359年,元末名将。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算是老朱同乡,同属淮西勋贵,大明开国后封为宋国公冯胜的兄长,可惜死得早了。
喜爱读书,精通兵法。元朝末年,联合冯胜结寨自保,归附朱元璋,建议“取金陵以为根本”,颇受信任。渡江之后,受命掌管亲兵,委以心腹之任。多立战功,累迁亲军都指挥使。
后来,冯国用亲自率兵从克滁今安徽滁州、和今安徽和县,在三叉河、板门寨、鸡笼山的战斗中,都立下了战功。1353年随军渡江南下,攻取太平今安徽省太平县,累建军功。朱元璋命冯国用统领亲兵,委以心腹之任。
朱元璋擒拿陈野先后,又将他释放,命他招降自己的部众。冯国用料定陈野先一定会再次反叛,建议不要派他去招降。不久,陈野先果然反叛,但被其部下所杀,其堂侄陈兆先又拥兵驻扎方山。
元至正十五年既公元1355年六月,冯国用参与采石渡江之战,与诸将率军攻破元朝中丞蛮子海牙的水寨,又击败陈兆先,将其生擒,尽降其部众三万余人。当时降卒都疑惧不定,朱元璋便从中挑选骁勇能战者五百人为亲军,宿卫帐中。又将旧人全部摈去,只留冯国用随侍榻侧。至此,众人才安定下来。
在此之后,朱元璋又命冯国用率领这五百亲兵进攻集庆,众士卒纷纷拼死抢先登城。冯国用与诸将齐心合力,接连攻取镇江、丹阳、宁国、泰兴、宜兴,又随朱元璋征讨金华,进攻绍兴,累功升至亲军都指挥使。在征战期间,冯国用曾经营救过日后的开国大将徐达。
冯国用是老朱的股肱之臣,极为信任,如果他不是早死。开国后结果如何?未可知,或许要死也是一种幸福吧。这里只是做个介绍交代。
想到这里不惑之年的老朱未免有些感伤,叹了一句:“国用,年前去了。年纪还不如我,当年是他建言我建都这里的,尔曹不知当今艰难,那时还不如同他一起去了。”
且不说老朱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大领导都这么说了,做臣子的能不敢动吗?
冯国用的弟弟冯胜此刻也在群臣中,感动感恩不已。上前跪拜行了大礼:“殿下莫说丧气话,我等就是战死也不会让陈贼进了城的,吴公安心即可。”
后来开国大明当了皇帝后于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朱元璋追封冯国用为郢国公。
崇祯十七年那个明朝在中原统治崩溃的公元1644年,也是崇祯上吊的那一年,南方登基的南明弘光帝追补开国名臣赠谥,冯国用获谥“武翼”。
此为后话,介绍一下答话的冯胜此人,感叹一下他不知是幸还是不幸。虽然早死,但是没有遇到朱元璋杀戮功臣稳定局势,太子朱标要死,让四儿子朱棣登基当皇帝老朱不愿意,他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孙子朱允炆身上。所以大杀特杀,有了杀人狂魔皇帝的评价。
此为后话,书归正轨。
要知道答话感恩的这个弟弟冯胜,大明开国后过了几年好日子,就莫名其妙被杀了。
他生在什么时候史书上没有提及,反正死在1395年,大明洪武二十八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名冯国胜,字宗异,安徽定远人。
是前文说起的郢国公冯国用的弟弟,明朝开国名将。
他与哥哥一样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时期,结寨自保。随兄长冯国用投靠朱元璋,带兵征讨四方,建立明朝,颇有功绩。
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三路征讨王保保,徐达、李文忠都没有获胜,唯独冯胜斩获甚众。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冯胜担任大将军,带领傅友德、蓝玉等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地区的残余势力,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冯胜居于第三”。
因为其女婿朱橚曾因秘密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严惩。后来因“胜功最多”,遭太祖猜忌,受召还京。
洪武二十八年既公元1395年,冯胜遭到无罪赐死,死后没有进入功臣庙。
直到崇祯十七年大明灭亡的1644年,这里笔者认为1644年是明朝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统治覆灭崩溃的一年。才被追封宁陵王,谥号“武壮”。
今天我们开上帝视角看这段历史颇有意思。
“诸位可有妙计破敌?”
如果说朱元璋在这种危机时刻心里一丝都不慌,是没有人信的。但是表面上还是得波澜不惊。
听命的这几个人都是人精,哪里会看不出老板的心思?
“吴公且安心,我有主意。”
“计将安出?”
朱元璋看似风轻云淡,实际上已经快要发飙,你们还慢慢悠悠,一副名士的派头。
该死的终究会死死的到底是谁?究竟是怎么就被玩死了?
陈友谅的圣旨看似是一个笑话,还是真的有很深的用意在。陈友谅到底有没有60万大军?朱元璋又是用多少人消灭他的呢?
且听下回分解。
正史资料来源:
冯国用:
冯国用劝朱元璋先取集庆路今江苏南京之策,“以为根本”,成为“明帝业肇创之开端”。
《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即命国用将之,以攻集庆,争效死先登。与诸将下镇江、丹阳、宁国、泰兴、宜兴,从征金华,攻绍兴,累擢亲军都指挥使。
《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卒于军,年三十六。太祖哭之恸。《郢国公冯国用传》:筑坛鸡笼山祭之巳,肖像功臣庙,位第八。《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洪武三年追封郢国公...。
冯胜:
《剑桥中国明代史》:冯胜被削去兵权,同时又被剥夺了河南的封地。这一调动有效地切断了他和住在开封河南的周王朱橚(公元1361—公元1425年)的密切联系。周王的妻子是冯胜的一个女儿;他们已在1378年结婚,那时冯胜驻兵于此,为当地的守备。朱橚和冯胜之间不同寻常的密切接触可见之于下面的事实:公元1389年,皇帝严厉惩戒了周王去凤阳秘密会见冯胜。因此,冯胜的被疏斥可能是皇帝疑心这名王子与这位将军之间存在着危险的军事联盟。
介绍下此时的局势,中原红巾军发生分裂,力量削弱。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的二月,张士诚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率军赶到安丰,救出小明王韩林儿等,把他们安排在滁州居住。
朱元璋率主力营救小明王时,陈友谅认为反攻时机已到,于是率兵进攻洪都。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领将士坚守八十五天。
登基大典加开国改元大典匆匆举行。群臣们皆跪在岸边沙滩的泥水里,顶着大雨参加对新帝的朝贺。
“你听说了吗?有消息说云南的那位反了,汉王很不高兴。”
“叫陛下。当心说话,你不要命了?陛下的脾气你不是不知道。”
“慎言?他要是得了天下,能有我等的好处?他只顾着自己享乐罢了,风头不对我就投靠韩宋去了。”
“哎,别说了。别人听去了,没命走的。”
此刻端坐于龙椅上的陈友谅心中是愉悦的,志得意满。终究还是让我坐上了这个位置,真命天子非朕莫属。
脸上却没有什么表情,挥手让侍者宣读新朝的第一道圣旨。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天汉煌煌,圣德神功。大汉皇帝诏曰:暴元无道,屠戮生灵。黄淮泛滥千里而不赈,天下苦元久矣······”
总而言之他这个圣旨就说了一件事儿,就是反元先锋前大老板徐寿辉死了,是怎么死的呢?是意外失足死的。他的儿子没有能力治理偌大的疆土,而我陈友谅功勋卓著,现在等不及了。也不养什么幌子儿皇帝了,我自己就要当皇帝了,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服从我新朝的官稳稳的当,得了天下有你们的好处,不服的就送你去见你的前领导。现在天完朝正式完了,我陈友谅登基正式改天完为大汉是天命所归,所以年号大义。就这样吧,钦此。
尔等跪拜朝贺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汉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有愤怒的,有战战兢兢的,也有随风倒的。反正到哪里投靠不是混口饭呢?再说了,现在愤怒也没有用,陈友谅实力一夜暴涨,之前徐寿辉就完全被架空了。现在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冷雨狂风中一片山呼万岁的朝贺里,陈友谅如痴如醉,嘴脸露出的一丝笑意,紧接着又迅速收了回去。恢复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似乎这一刻,所有人尽在掌握。
大汉60万大军灭不了一个小小的朱元璋?张士诚不足道哉,至于元朝最后残留的势力,已经是岌岌可危风中烛,雨里灯了。
这一刻陈友谅已经把统一全国后兴建新宫,奢华家具加搜罗美人充实后宫,锦衣玉食享受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好几天后,南京应天府,最初的南京紫禁城,现在小明王封的吴公府里,朱元璋正在种菜。
一名文书急促步伐走到朱元璋身前。
“吴公,探子回报。陈贼友谅害死了徐贼寿辉,自立称帝。宣告天下传檄四方。年号大义。”
这名文书还没走,下一名军校走快步走了进来。
“报吴公,陈贼友谅派了使者过来,说是···说是···”
“有屁就放,有话就说,恕你无罪。”
杵着锄头的朱元璋听得迷糊催他快说。
“吴公恕罪。来人说,要给你宣圣旨,是大汉皇帝命他来的。人在门外候着呢。”
大汉皇帝?徐寿辉说死就死了?朱元璋有些摸不着头脑。
“先不忙这些,你们辛苦。先让来人等着,且把他们都叫来,对了要保密,还有那个新来的刘基,都叫来吧。去吧,我要与他们聊聊。”
亲信侍者,领命不敢怠慢,快速去叫人去了。朱元璋却是心事重重楞在原地,按照先前朱升给他的建议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如今火候似乎不足,陈友谅就准备大兵压境,就算南京的城池再如何坚固,若是被大军围困断了供应,又该往哪里跑呢?
如果把当时的情况和他相似的人比较就是刘邦vs项羽的局面,70万诸侯联军被项羽3万人打得丢盔弃甲,若不是韩信守诺解围,没有落井下石,鹿死谁手犹未可知,那么谁是我朱某人的韩信呢?真是难煞我也。
当年刘备遇上了曹操,孙权。只能困在一隅之地,什么光复大汉,莫不是有个诸葛亮苦苦支撑,又有江东的孙家三代相爱相杀,几方制衡。老曹家打刘备,老孙家就打合肥。曹操累了,已经位极人臣,想着就不篡位留个好名声,把功业留给后世徐徐图之,刘备又有险地可以守。如若不然早就让曹操抓去许昌喝酒去了。
要知道历史上建都南京的朝代都没有长久的,仿佛魔咒一般。因为北克南,大兵横扫而下,铁骑倥偬席卷八荒。火器之利,再讲咱们这儿也没有多少火器呀。再造一点也挡不住敌人人多呀。
简单聊一下这个时代的火器,下雨天就抓瞎。
早在元朝时期,军队中就已装备了发射口径为20毫米以上铁弹丸的金属火铳,从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火炮,并出现了“炮手军”和“炮手万户府”的建制。
之后由于火器的蓬勃发展,明军更是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武器转向了使用火器。
明初还没有那么先进,以后再聊关于火器的事儿。
此刻的老朱头皮都想麻了,也没有整出个头绪来。
“吴公,急招我等前来,所为何事?农家种菜,吴公好兴致呀。”
新人刘基,老人李善长等诸多谋士战将,几人鱼贯而入,按规矩行了谋士对主公的礼节,军将行了军礼,缓步近前来答话。
“你们自己看吧。”
几人接过奏报,传阅起来。
“陈友谅不甘于人下,近日杀了徐寿辉,简单发丧后就急不可待的称帝了。大汉皇帝,威风大呀。要我向他称臣,暗地里已经秣马厉兵,兵力几何未可知。诸位如何看此事呀?”
朱元璋喝了口普通土碗里的水,理了理胡子,慢条斯理的说到。说完话后,等诸臣参详对策的间隙。
朱元璋想当年攻克定远后,有个当地儒生冯国用对其说:“金陵龙盘虎踞,是历代帝王建都的地方,如果能以这里作为根据地,四出征伐,用提倡仁义来收揽人心,就一定能平定天下。“
老朱听取了他的建议,开始整顿军队纪律。
如今这个局面他不免想起冯国用来。这个人的才华很好,可惜英年早逝。
至正十九年即公元1359年。四月十五日,在参与绍兴之役时,冯国用因暴病死于军中,年仅三十六岁,朱元璋为之痛哭,于鸡笼山筑坛来祭奠他。后开国称帝后老朱特意绘像于功臣庙,冯国用位列第八。
冯国用,喜爱读书,精通兵法。元朝末年,联合冯胜结寨自保,归附朱元璋,建议“取金陵以为根本”,颇受信任。渡江之后,受命掌管亲兵,委以心腹之任。多立战功,累迁亲军都指挥使。
出生于公元1324年,卒于公元1359年,元末名将。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算是老朱同乡,同属淮西勋贵,大明开国后封为宋国公冯胜的兄长,可惜死得早了。
喜爱读书,精通兵法。元朝末年,联合冯胜结寨自保,归附朱元璋,建议“取金陵以为根本”,颇受信任。渡江之后,受命掌管亲兵,委以心腹之任。多立战功,累迁亲军都指挥使。
后来,冯国用亲自率兵从克滁今安徽滁州、和今安徽和县,在三叉河、板门寨、鸡笼山的战斗中,都立下了战功。1353年随军渡江南下,攻取太平今安徽省太平县,累建军功。朱元璋命冯国用统领亲兵,委以心腹之任。
朱元璋擒拿陈野先后,又将他释放,命他招降自己的部众。冯国用料定陈野先一定会再次反叛,建议不要派他去招降。不久,陈野先果然反叛,但被其部下所杀,其堂侄陈兆先又拥兵驻扎方山。
元至正十五年既公元1355年六月,冯国用参与采石渡江之战,与诸将率军攻破元朝中丞蛮子海牙的水寨,又击败陈兆先,将其生擒,尽降其部众三万余人。当时降卒都疑惧不定,朱元璋便从中挑选骁勇能战者五百人为亲军,宿卫帐中。又将旧人全部摈去,只留冯国用随侍榻侧。至此,众人才安定下来。
在此之后,朱元璋又命冯国用率领这五百亲兵进攻集庆,众士卒纷纷拼死抢先登城。冯国用与诸将齐心合力,接连攻取镇江、丹阳、宁国、泰兴、宜兴,又随朱元璋征讨金华,进攻绍兴,累功升至亲军都指挥使。在征战期间,冯国用曾经营救过日后的开国大将徐达。
冯国用是老朱的股肱之臣,极为信任,如果他不是早死。开国后结果如何?未可知,或许要死也是一种幸福吧。这里只是做个介绍交代。
想到这里不惑之年的老朱未免有些感伤,叹了一句:“国用,年前去了。年纪还不如我,当年是他建言我建都这里的,尔曹不知当今艰难,那时还不如同他一起去了。”
且不说老朱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大领导都这么说了,做臣子的能不敢动吗?
冯国用的弟弟冯胜此刻也在群臣中,感动感恩不已。上前跪拜行了大礼:“殿下莫说丧气话,我等就是战死也不会让陈贼进了城的,吴公安心即可。”
后来开国大明当了皇帝后于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朱元璋追封冯国用为郢国公。
崇祯十七年那个明朝在中原统治崩溃的公元1644年,也是崇祯上吊的那一年,南方登基的南明弘光帝追补开国名臣赠谥,冯国用获谥“武翼”。
此为后话,介绍一下答话的冯胜此人,感叹一下他不知是幸还是不幸。虽然早死,但是没有遇到朱元璋杀戮功臣稳定局势,太子朱标要死,让四儿子朱棣登基当皇帝老朱不愿意,他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孙子朱允炆身上。所以大杀特杀,有了杀人狂魔皇帝的评价。
此为后话,书归正轨。
要知道答话感恩的这个弟弟冯胜,大明开国后过了几年好日子,就莫名其妙被杀了。
他生在什么时候史书上没有提及,反正死在1395年,大明洪武二十八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名冯国胜,字宗异,安徽定远人。
是前文说起的郢国公冯国用的弟弟,明朝开国名将。
他与哥哥一样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时期,结寨自保。随兄长冯国用投靠朱元璋,带兵征讨四方,建立明朝,颇有功绩。
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三路征讨王保保,徐达、李文忠都没有获胜,唯独冯胜斩获甚众。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冯胜担任大将军,带领傅友德、蓝玉等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地区的残余势力,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冯胜居于第三”。
因为其女婿朱橚曾因秘密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严惩。后来因“胜功最多”,遭太祖猜忌,受召还京。
洪武二十八年既公元1395年,冯胜遭到无罪赐死,死后没有进入功臣庙。
直到崇祯十七年大明灭亡的1644年,这里笔者认为1644年是明朝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统治覆灭崩溃的一年。才被追封宁陵王,谥号“武壮”。
今天我们开上帝视角看这段历史颇有意思。
“诸位可有妙计破敌?”
如果说朱元璋在这种危机时刻心里一丝都不慌,是没有人信的。但是表面上还是得波澜不惊。
听命的这几个人都是人精,哪里会看不出老板的心思?
“吴公且安心,我有主意。”
“计将安出?”
朱元璋看似风轻云淡,实际上已经快要发飙,你们还慢慢悠悠,一副名士的派头。
该死的终究会死死的到底是谁?究竟是怎么就被玩死了?
陈友谅的圣旨看似是一个笑话,还是真的有很深的用意在。陈友谅到底有没有60万大军?朱元璋又是用多少人消灭他的呢?
且听下回分解。
正史资料来源:
冯国用:
冯国用劝朱元璋先取集庆路今江苏南京之策,“以为根本”,成为“明帝业肇创之开端”。
《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即命国用将之,以攻集庆,争效死先登。与诸将下镇江、丹阳、宁国、泰兴、宜兴,从征金华,攻绍兴,累擢亲军都指挥使。
《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卒于军,年三十六。太祖哭之恸。《郢国公冯国用传》:筑坛鸡笼山祭之巳,肖像功臣庙,位第八。《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洪武三年追封郢国公...。
冯胜:
《剑桥中国明代史》:冯胜被削去兵权,同时又被剥夺了河南的封地。这一调动有效地切断了他和住在开封河南的周王朱橚(公元1361—公元1425年)的密切联系。周王的妻子是冯胜的一个女儿;他们已在1378年结婚,那时冯胜驻兵于此,为当地的守备。朱橚和冯胜之间不同寻常的密切接触可见之于下面的事实:公元1389年,皇帝严厉惩戒了周王去凤阳秘密会见冯胜。因此,冯胜的被疏斥可能是皇帝疑心这名王子与这位将军之间存在着危险的军事联盟。
介绍下此时的局势,中原红巾军发生分裂,力量削弱。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的二月,张士诚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率军赶到安丰,救出小明王韩林儿等,把他们安排在滁州居住。
朱元璋率主力营救小明王时,陈友谅认为反攻时机已到,于是率兵进攻洪都。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领将士坚守八十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