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奇葩一箩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三章 目标元大都 进击的大明

    大元朝庭已经摇摇欲坠快要垮台了,完蛋了。元朝统治阶级已经有了意识和心理准备。

    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吴元年即公元1367年开始伴随随着盘踞福建方国珍降朱元璋、宋濂撰北伐檄文,没错就是那个写《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朱元璋顺势消灭了陈友定。

    关于宋廉的一生,其实是一个朝代的缩影,关于他的故事,放在文末讲。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公元1367年,四月,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开始北伐,消灭残元。

    宋濂在北伐檄文中写到“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传檄所致之处深得久苦于蒙古贵族统治的大多数黔首百姓的支持,自然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坐镇中枢的朱元璋非常高兴,一度想要御驾亲征。被马皇后劝住了,马上天子,也应该做统帅治国。肃清残元的事情就让老兄弟们去做就可以了。

    时间来十一月初,一路高歌猛进的徐达军至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命张兴祖率一部军先由徐州北上,攻取济宁和东平今属山东。

    就在这时,王宣、王信父子降而复叛,并往莒州今山东莒县募兵,企图阻止张兴祖北上。徐达立即进兵沂州,这个反复无常的王宣被杀,王信逃往山西。附近峄州今山东峄县、曹州、海州今江苏东海、沭阳今江苏沭阳、日照今山东日照、赣榆今江苏赣榆、沂水今山东沂水等地元军闻风而降。

    一路进军红色的铠甲鲜明,旗帜鲜明遮天蔽日,气势恢宏。骑兵,步兵,弓箭手,火铳手乃至于还有炮兵。辎重的车辆络绎不绝。

    徐达帅军在沂州稍事停留,命韩政扼守黄河,自率大军进攻益都今山东青州。十一月底,元益都守将普颜不花力战不敌,遂克益都。徐达乘胜攻取寿光、临淄、昌乐、高苑等地。元乐安今山东惠民、长山今山东淄博、新城今山东桓台等地皆相继归附。

    战争的形势一边倒的朝向新生的大明。

    十二月初,张兴祖至东平,逼走元将冯德,追至东阿,安山今山东东平西,迫使元将陈璧、杜天佑、蒋兴等各率所部归降,进而围攻济宁,元守将陈秉直接逃走。十二月上旬,徐达带领士兵至济南,元将多尔济投降,密州今山东费县北、蒲台今山东滨州、邹平的元将,亦先后请降。

    徐达决定继续向东略地,命傅友德进攻莱阳,自己带兵返回益都,东攻登今山东牟平、莱今山东掖县二州。元惠宗见山东形势危急,命中书右丞相伊苏、太尉知院托和齐、中书平章政事呼琳岱、陕西行省左丞相图噜等进军山东,然而诸将都不听从命令。

    此时的元朝中央威信扫地,早已没有了约束诸将的能力,这些没有统一组织的流浪部队,各自为战。最终只有被消灭或者投降两条路。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百官的劝进和拥戴下,在南京于郊坛即皇帝位,国号大明,改元洪武,追尊四代。

    老朱心里其实是无比的满足与自信的,本意只是把南京当做一个暂时歇脚的地方,正所谓“富贵不还乡,锦衣如夜行”老朱的本意是回凤阳老家建设新都。这就是鲜为人知的凤阳故宫,后文再讲。

    老朱继续返回紫禁城的奉天殿,宣国公李善长奉册宝,立妃马氏为皇后、世子朱标为皇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

    随着大明王朝建立,朱标被立为太子。朱元璋对朱标极其爱护,命詹同考历代东宫官制,并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辅导太子。

    其中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书左、右丞赵庸、王溥兼副詹事,中书参政杨宪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张兴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孙兴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大都督府事吴桢、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不再与东宫外另设府僚,意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

    此外还在宫中特设大本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并挑选国子监学生国琦、王璞、张杰等十多个才俊青年伴读。

    大封群臣的同时,其实日后一张天大的正在撒下!执网者,即执天下者。

    在教学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朱元璋自己也时常赐宴赋诗,商榷古今。他曾特地对教育太子和诸王等人的儒臣说:“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治国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就办得了,心不正,诸欲交攻,要不得。你要用实学教导,用不著学一般文士,光是记诵辞章,一无好处。”故此,除了让太子诵习儒家经典,又专门选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又以梁贞、王仪为太子宾客,秦庸、卢德明、张昌为太子谕德,让他们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朝夕向太子讲授。朱元璋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要他明白创业的不易,守成的艰辛。

    朱标尽管生于安乐,但并无纨绔之习。他生性聪颖、忠厚,颇能领会,而且还尽心受教,对宋濂等人言必称师父,后宋濂一家牵扯进胡惟庸案中,朱元璋想处死宋濂,经马皇后及太子力保,才得免一死。长大后,温文儒雅,慈仁殷勤,颇具儒者风范。

    留意上文中一连串的太子府属官,都是基本上都是后来他儿子朱允炆建文朝廷的主要官员。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洪武元年三月,徐达在基本上占领山东之后,从济宁进攻汴梁今河南开封,同时派一部分军队经河南永城、归德今河南商丘,直趋许昌,并命邓愈率襄阳、安陆、江陵之兵北攻河南南阳,策应北征主力作战。三月底,徐达进抵陈桥即开封市东北,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就是在这里。元汴梁守将李克彝夜驱军民西遁,元将左君弼率所部投降。徐达进入汴梁后,立即率步骑经中湾今河南封丘西南地区西攻洛阳。

    即至四月上旬,徐达军自虎牢关进至洛阳塔儿湾,元将托音率5万元军在洛水以北列阵,被常遇春强行突破,退至陕州今河南陕县。驻守洛阳的元梁王阿哩衮见大势已去,率官民出降。徐达继续挥兵略取嵩今河南省嵩县、陕、陈今河南太康、汝即今河南临汝诸州,并命冯国胜率所部进攻潼关。

    由汴梁退守潼关的元将李思齐和张思道,听说明军又逼近潼关,急忙率领部队西逃。明军向西连续攻克陇今陕西陇县、秦今甘肃天水、巩昌今甘肃陇西、兰州等地,进逼临洮,李思齐末路穷途,只好投降。徐达命薛显进攻西宁今青海西宁,亲率主力进攻庆阳。

    五月初,连续攻下安定今甘肃定西、会州今甘肃会宁、靖宁今甘肃靖宁、隆德今宁夏隆德,经萧关前往平凉今甘肃平凉,一方面分兵进驻战略要地延安及泾州今甘肃泾州,另一方面派张涣率骑兵侦察庆阳的动静。张思道早在明军攻克临洮时,便留下弟弟张良臣与部将姚军守庆阳,自己则逃往宁夏,结果被库库擒获。张涣派人招降张良臣,张良臣得知其兄被库库治罪,决定降明,但迅即又叛。

    徐达下令四面包围庆阳城,张良臣恃险顽抗,并向塞外的库库求救。库库为救庆阳,兵分三路牵制明军,一路攻大同欲下太原,一路攻风翔,一路攻泾州。七月中旬,库库部将哈南下攻原州今甘肃镇原,致使战局为之大变。徐达见库库兵势甚猛,暂取守势,命徐礼守驿马关今陕西庆阳西、叶石真守彭原今陕西庆阳南、韦正守郐州今陕西邻县、傅友德、薛显守灵州今宁夏灵武,控扼各处要害。

    不久,哈布攻下泾州,致使徐达大军腹背受敌,幸得冯国胜自驿马关引兵来救,才将哈札儿击退。八月上旬,张良臣在庆阳粮饷已尽,外援无望,其部将开城投降。数日后,库库派往大同和凤翔方面的军队,亦被明军击溃。

    于次年公元1368年8月即洪武元年七月二十七日攻克通州。如果去过北京的朋友就会知道,通州距离北京市区坐地铁也就40分钟的样子可以到达,虽然元末没有地铁,但是也是拍马即到的,随即包围大都。

    一路进兵,用四个字形容就是所向披靡,敌人望风而降,抵抗都不是很激烈。

    “大军都安顿好了嘛,后勤辎重都准备妥当了?”大明开国大典上被老朱加封为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的徐达征虏大将军连夜升帐议事。

    “大将军,围城事宜都准备好了,不过有些奇怪呀?”

    帐下一名军校回答道。

    此时于去年开国大典加封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此次出征的副帅征虏副将军常遇春从帐外走了进来,听到了二人的对话。

    “说,哪里奇怪。我刚从前朝巡视回来,也感觉不对头。”

    常遇春把马鞭随手放在一边,伸手拿起了水碗倒水咕咚咕咚的喝起来,油灯刺啦刺啦的燃着。

    立在帐内的一众先锋军将们,也支棱着耳朵听。

    “这……末将也是听前方斥候回报,大都城上似乎没有什么人气儿,好似是鞑子准备弃城跑了了?”

    “此言当真?内应如何说?”

    徐达、常遇春异口同声相视一笑。

    “末将尚未接到消息。”

    负责情报工作的将官回禀道。

    “诸位,散了吧。休息去吧。还是注意巡营,小心使得万年船。虽然我等进军一句顺利。鞑子那头如王保保一般会用兵的大将未知可有,自当小心为上。”

    “遵大将军令,末将告退。”

    众将往外退去,一路小声嘀咕这仗打得好生奇怪。

    大帐内就剩徐达、常遇春这两个老哥们了。

    “偷偷的喝点儿?”徐达看向常遇春,指了指刚拿出来的酒坛子。

    “陛下不让饮酒,大将军这是戏耍与我吧?不喝不喝。这……你我都要没命的。”

    “我刚才拿坛子出来,你眼睛都直了,口水已经流了一地了吧?我等已经巡了营了,前方来报无事,要看就要进大都了,喝他鞑子皇帝的好酒。这战利品不算是犯罪吧?”

    “老哥哥,说得是,你让我和喝我哪里能不喝呢。也是,咱们哥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跑,这酒嘛。喝了壮胆嘛。明天还有没有脖子上这个玩意喝酒,还不知道呢。”

    常遇春嬉笑着就伸手就要去拿酒坛子,徐达拍了一下他的手。

    “只此一坛,不许喝多了。打下大都,喝鞑子皇帝老儿的好酒去。这坛酒是陛下赏赐咱们哥们的,不算违法。”

    “谢陛下。”往南方拱手作揖跪拜,可是眼睛就没离开过酒坛子。

    “老哥哥说得有道理,快快满上,可惜没菜呀。这寡酒可容易醉。”

    “你啊,你啊。”

    徐达与常遇春相识多年,熟悉彼此同心协力,都是属于淮西勋贵。顺利拿下大都,大功一件。说不定老朱给多赏点什么给二人,有点飘也是人之常情。

    二人不知道的是门口站岗的军士,其实是老朱的御前检典就大名鼎鼎的锦衣卫的前身。正所谓帝王心术,如果这两位有什么不规矩,没几天时间情报就会送到朱元璋的案头。

    两人没有任何察觉,依然聊着初起兵时的经历,不知不觉已经做到了这个位置,日后荫泽后代,世代富贵且是稳当的了吧。

    常遇春回忆起来,那还是至正十五年算公历是公元1355年四月,常遇春随刘聚在和州抢掠时正巧遇上朱元璋率军攻和州。常遇春早就听人说过朱元璋仗义豪侠,很有作为。

    他便利用在和州相遇的机会,装成老百姓观察朱元璋的行经。他亲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视士卒如弟兄的作风,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队纪律严明,不害百姓的行为。经比较他知道朱元璋是个做大事者,刘聚仅仅是个盗匪,不能与朱元璋相比。他当机立断,决定在和州投奔朱元璋。

    他常遇春去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的态度很冷淡。朱元璋问常遇春:“你是不是挨了饿,想到我的队伍中找饭吃?”常遇春回答说:“我在刘聚手下打家劫舍,并不愁衣食,只是刘聚只知抢掠和盗窃,并无大志。我听说将军是位贤明智者,因此前来投奔,为将来的前程愿效死力。”朱元璋问:“你能跟我过江打仗吗?”常遇春回答:“将军指到哪里,我愿打到哪里,渡江之日,愿为先锋。”朱元璋见常遇春身材魁梧,体魄健壮,出语忠恳,就把他留了下来。从此,他常遇春弃盗为良。

    以后鏖战衢州、大战九华山、功升元帅、与徐达一起大破陈友谅今日与徐达一起围攻大都,不胜唏嘘。原本乱世一盗匪,今日之功一方面是自己敢打敢拼,一方面得感谢老朱给机会,老兄弟给力。

    徐达听得有些唏嘘,也回忆起了自己的历程。

    他徐达农家出身,土里刨食。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

    当年郭子兴举义,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参加。应汤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即是公元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初授镇抚,朱元璋发现徐达才能超乎众人,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遥想当年,郭子兴与一同举事的孙德崖等人不合。占据徐州今属江苏的赵均用、彭大兵败,投奔濠州而来。不久,赵、彭称王,郭子兴受制于下,并险遭杀害。朱元璋见在濠州难成大事,遂于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秋率徐达、汤和等24将离开濠州,南进定远,攻下滁州。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露。

    后来,遇上陈友谅。徐达用离间之计,使陈友谅杀赵普胜。赵普胜死后,枞阳水寨无人能守,徐达攻下枞阳水寨。

    破陈友谅与常遇春一起并肩作战,随后率师东征,讨灭张士诚。

    而今老朱当了皇帝,命他和常遇春统兵北伐,彻底消灭残元。

    伴随着起初端上来的下酒菜,豆腐干、小菜,这酒方才喝出味儿来,约摸着过了2个时辰,已经是深夜了。

    “报……大将军,细作发来城内情况。”

    看见这两位在大大方方的喝酒,这位军校确实有些害怕,但是走不敢说。要知道朱元璋的禁酒令可是杀了好几个大员的。

    “拿来我看看。”

    徐达,淡定莫放下筷子。接过军校麾递过来的竹筒,打开火漆,倒出里面的小字条。

    “去吧,有新情况速速回报,我随时处理。”

    一边看,一边没有任何异常莫挥手说道。

    “领命,属下刚退。”

    “情报上说什么?”

    常遇春抿了一口陶碗中的酒,问道。

    “哈哈,天助我等也,天佑大明。鞑子们好像是跑了,具体情况暂时不清楚,但是城内的百姓愿意给咱们当内应,发动起义。”

    原来元顺帝听到消息,在至正二十八年七月二十七日的夜里率领妻儿及妃嫔、侍从偷偷地开了大都的建德门,向着居庸关的方向逃去,逃往“上都”。这个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是当年忽必烈下令修建的。

    “这个起义响应我大军好是好,可是怎么联络呢?”

    徐达用筷子敲着碗碟,自顾自的嘟囔着。

    —————————————————

    与此同时,有一位你我课文里都学过他的课文的大文豪—宋廉,半喜半忧。

    他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我们都学过,笔者读书的时候读得非常感动。注意了,这是节选。其实它的全文并不难找。

    如果有心的话,阅读全文,我们就会发现这一位文臣之首,实际上地位非常尴尬,且不说青田先生刘伯温,就是李善长放在新立朝廷里,宋濂的这个之首的位置其实很尴尬。正所谓“捧杀”,也是一种被人架起来烤的感觉。

    如果有心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原文,不难发现,余下的部分。其实都是在称颂圣德。

    宋廉的结局如何,后文再讲。

    书归正专,且看大明威武之师如何夺取元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