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奇葩一箩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七章 王保保支撑风雨飘摇的北元

    明代大才子杨慎号升庵的《廿一史弹词》,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中,以诗词结合之方法描述各朝各代之评述。其文通俗易懂,引调诗章,悲歌感慨,一弹三叹,道其兴亡成败,果报昭彰,使利欲熏心者,读之冰释,岂非又为醒世之真言乎。

    其中最后的第十段说元史。这样写道:西江月山色消磨今古,水声流尽年光。翻云覆雨数兴亡,回首一般模样。清景好天良夜,赏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细思量,不及樽前席上。西江月细思三皇五帝,一般锦绣江山,风调雨顺万民安,不见许多公案。后世依他样子,齐家治国何难。流芳百世在人间,万古称扬赞叹。

    不难看出,诗词中似褒实贬。前朝旧事如红尘滚滚又似长江逝水。提一句,脍炙人口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这位杨大才子写的。

    残元北遁之后的日子怎么过的?还得继续说一代奇男子王保保。

    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立即于至正三十年即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正月开始策划北伐。

    书接上文,王保保先胜后败。

    扩廓帖木儿先逃到大同,常遇春带兵追至忻州,不及而还,而后扩廓帖木儿直奔甘肃。

    至正二十九年即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正月,元顺帝拜扩廓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并屡次召他入援,但扩廓帖木儿滞留西北,并未奔赴上都与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还劝元顺帝尽早弃应昌北逃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

    至正二十九年即1369年,洪武二年六月,扩廓帖木儿在宁夏声援守护庆阳的元将张良臣,但其所派的几个探子被明军抓住处死,所派将领韩扎儿在攻占原州后又被明军赶走,八月,扩廓帖木儿移向永昌支援庆阳,但庆阳在不久后被明军攻克。同年十二月,扩廓帖木儿带兵包围了明将张温据守的兰州。

    明军派出的援军被王保保再次全歼,援军将领于光也被杀害。王保保苦苦支撑着北遁的残元最后的荣光。

    在制定进攻方略时,包括徐达在内的所有将领都异口同声地建议大军直扑应昌,逼王保保从兰州撤兵,可见徐达等人都不太情愿直接与王保保交锋。但明太祖朱元璋力排众议,命令明军兵分两路。西路由大将军徐达自潼关经西安救兰州,伺机歼灭王保保;东路由左副将军李文忠直捣应昌。这是使元朝“彼此自救,不暇应援”的方略。

    当时王保保儿虽击溃明朝援军,但无法攻陷兰州,遂移驻安定今甘肃定西,“纵游兵四出虏掠,民颇被其扰”。

    徐达出师以后,于至正三十年公元1370年即洪武三年四月到达安定,在沈儿峪安营扎寨,“与王保保隔深沟而垒,日数交战”,徐达命令诸将每夜不断制造噪音骚扰王宝宝的军营,使王保保的部队每夜不得休息。

    那几天只要是每到夜里。

    徐达就命令小股部队开始拿着铜锣、铜盆、大鼓甚至木桶等等,一切能发出声音来骚扰蒙古人,吵得他们不能安宁。

    小股军士们在蒙古人攻击不到的山丘后,树林里反正一切声音可以传到蒙古人营垒里的安全的地方“载歌载舞”。

    蒙古人不厌其烦,派出部队反击,要消灭这些烦人的家伙们。可是只要蒙古人追出来,明军将士们就撤退跑路。蒙古人退回去睡觉了,明军将士们将士们又开始魔性的“中国好声音”。

    数日后的一夜却偃旗息鼓,王保保的部队连日不得休息,于是纷纷昏睡,这时徐达整众出战。

    是役,徐达率领的明军将士大败王保保,生擒其部将严奉先、韩扎儿、李察罕不花等,王保保仅与其妻子数人逃窜,至黄河时得流木以渡,遂出宁夏奔和林。

    徐达遣都督郭英追至宁夏,不及而还。明军沈儿峪之战中俘获元朝官吏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马15280匹及大量驼骡驴杂畜。

    同年四月二十八日,顺帝因痢疾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太尉完者、院使观音奴奉梓宫北葬。死后庙号惠宗一说为思宗,明太祖朱元璋以其“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给予了“顺帝”的尊号。当时蒙古人自己给他的蒙古汗号为“乌哈笃汗”Uqahatu,一作乌哈噶图汗,意为明智的。

    这位“第十个馒头”的倒霉“大元”蒙古皇帝,最终就真的只是蒙古人的皇帝,还活成了“吉祥物”,悲催的结束了自己空有抱负无力回天的一生。

    明将李文忠趁机奇袭应昌,元朝新帝爱猷识理达腊仅以数十骑北逃。

    “天高皇帝远”说的是哪位皇帝?“天高皇帝远”是个常用语,最早是指称偏僻的地方,官府的权力达不到。其实,“天高皇帝远”本来不是一句孤立的话,它最早一首民谣,出自元代无名氏的《台温处树旗谣》。

    “天高皇帝远”是个常用语,最早是指称偏僻的地方,官府的权力达不到。现在则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语含贬义。

    其实,“天高皇帝远”本来不是一句孤立的话,它最早一首民谣,出自元代无名氏的《台温处树旗谣》。时间在元朝至正八年即1348年,由于不堪忍受元朝的残酷统治,浙江台州、温州的百姓起义反元,并树起了“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的反抗旗帜。后来,被明朝人黄溥收入《闲中今古录摘抄》,这才得以流传至今。

    “天高皇帝远”大家都理解,那么,它的后半句“民少相公多”是什么意思呢?“民”是指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穷苦百姓,“相公”是对那些作威作福的官吏的蔑称,两个词语对应的分别是两类不同的群体。

    因为这次反抗事件发生的时间为元朝至正八年,而当时的元朝皇帝是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所以,这里的“皇帝”不是泛指,而是直指当时的当政皇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这会在人间弥留依旧贪恋着这红尘权势的顺帝。

    “皇帝”死得窝窝囊囊,把自己做成了“天高皇帝远”,可以排进中国古代窝囊皇帝的前几名的排行榜,看来能“跑”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非黑即白,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其实它一直都存在。

    公元1368年,朱元璋命徐达等大将攻破通州,直逼元大都。在上都喘息期间,朱元璋派使者前去招降,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让使者给朱元璋带去了一首《答明主》:金陵使者渡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何处不昭回。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归去诚心烦为说,春风先到凤凰台。

    在诗中,元顺帝承认元朝气数已尽,但却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禅让的诚意。本来是自己走投无路、仓皇北顾,反倒被他说成皇恩浩荡、完璧归赵,这点确实有些荒唐可笑。

    元顺帝带着朱元璋对他的莫大嘲讽,还有有心中兴国家却无力归天的叹息去了。中国历史上谥号为惠宗、思宗的都没有什么好结果,都以明朝为例,中途失踪的惠宗建文皇帝朱允炆,亡国之君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

    元顺帝,他一生政策前期看来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但是朝局他无力回天,惠宗或者思宗都还是蛮贴切的。他的前期作为史称“至正新政”。但是,随着在位时间越久,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越来越“孤芳自赏”、独断专行,尤其是脱脱遭馋退位后,国事日非,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怠于政事,荒于游宴”,一味地沉湎于享乐和女色,纪纲废弛,官吏贪蠹,财政窘迫,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风起云涌。在元朝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他宁可专心致志地学“行房中运气之术”,也不处理朝政;宁可别出心裁地设计船舶、制造宫漏,也不关心国计民生。这个时候如果把他和明朝的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放在一起,倒也是一时瑜亮,两位都是亡国之君里面木工造艺的佼佼者。

    总而言之,他带着一腔不甘心走了。他这一朝,成也好败也罢。是后世朱家人黑他也好,真的如此荒唐误国也罢。终于是在他手里把黄金家族的大半个江山丢了。

    如此烂摊子就只能丢给了他的长子也是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即位称帝,是为后世称之为元昭宗,汗号为“必里克图汗”。

    这位新即位的北元皇帝,蒙古帝国第16代大汗。顺帝长子,母为高丽贡女奇皇后。早年接受儒学教育,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被册封为皇太子。

    当时惠宗荒淫纵欲,太子联合王保保欲夺帝位,顺帝则以孛罗帖木儿为支柱。到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顺帝与太子两方爆发内战,太子联合扩廓帖木儿驱除孛罗帖木儿一派,获得胜利,与惠宗也实现和解。后来他又攻打扩廓帖木儿,导致元朝内乱不断。

    新即位的北元皇帝和丞相王保保在和林会合,君臣为了匡复元朝的大业,捐弃前嫌,重归于好。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继续以扩廓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商讨恢复之计。明朝将扩廓帖木儿视为心腹大患,认为“王保保狡猾狙诈,使其在,终必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

    所以便有了宣光二年即公元1372年,洪武五年的明军三路北伐行动。15万明军分为三路,中路大将军徐达由雁门直趋和林,摧毁元朝的指挥部;东路左副将军李文忠由居庸关至应昌,然后直扑土拉河,从西北面袭击和林;西路征西将军冯胜出金兰取甘肃,作为疑兵,令元朝摸不清明军的真实目的。面对明朝一口吃掉北元的企图,扩廓帖木儿沉着应战,他用诱敌之计将明军逐渐引入其纵深。

    徐达的先锋蓝玉出雁门后,在野马川遇到元军,追至乱山,取得了小胜。接着到了土剌河今图拉河,遭遇王保保,王保保佯败后逃走。他亲自率领小部队且战且退,把明军引向和林,而他手下的大将贺宗哲率领主力在和林以逸待劳。

    最后王保保与贺宗哲会合,在漠北成功伏击明军,明军战死万余人有一说数万人。东路军李文忠一直打到胪朐河即今克鲁伦河,接着在土剌河击溃哈剌章等,进至拉鲁浑河即今鄂尔浑河畔的称海,被元军包围,李文忠勉强撤退,损失惨重。只有西路明军冯胜取得胜利。这次战役挫败了明军的锐气,保住了北元的命脉,是王保保所取得的最辉煌的战绩。

    一代名将本色淋漓精致,就连他的敌人老朱都夸赞他是“天下第一奇男子”,爱才的老朱好多次招降他,孤傲的王保保像一匹北方的狼,桀骜不驯苦苦的坚持着大元朝最后的荣光,燃烧的狼头大纛,血色浸染了落日的草原。属于骏马弯刀的时代难道就此要落幕了吗?

    此役对明朝造成很大的阴影,“自是明兵希出塞矣”;而元昭宗也高度评价王保保使元朝“几于中兴”,更加倚重他。

    但是即使是有王保保这盖世名将亦是般回天乏术,退出长城以后得北元难以对明朝发动全面攻击,只在宣光三年公元1373年,洪武六年在长城沿线发动一些小规模的骚扰。要知道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如果不是历史契机,面对长城的防御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草原缺乏盐、铁、木材等资源。生活要盐,造炮要铁,攻城器械要木材。所以很难再次发动有效攻势。

    王保保的结局也成了一个历史的谜团,他就这么随着大元的覆灭,北元的苟延残喘渐渐地离开了历史舞台。

    几次长城边上的零敲碎打以后他的事迹模糊无考,史书只记载他在宣光五年即公元1375年,洪武八年八月死于哈剌那海一说哈剌那海在今蒙古国科布多,不过哈剌那海的蒙语意思为“黑狗”,也有可能是一个人名之衙庭。

    然而,高丽在宣光六年即1376年,洪武九年十月收到了“都总兵、河南王、中书右丞相”扩廓帖木儿的信,从信中提到“令先君恭愍王去世,今已二年”及宣光六年即公元1376年,洪武九年五月,北元派到高丽的使者抄儿志来看也应是写于当年,似乎扩廓帖木儿在宣光六年即公元1376年,洪武九年时还活着,可能是明朝史官在修实录时归错了扩廓帖木儿去世的年份。

    总之,宣光六年即公元1376年,洪武九年以后就再无王保保活动的记录。

    一代猛人王保保,《倚天屠龙记》里赵敏的哥哥,张无忌的妹夫,大元帝国末世一颗璀璨的将星就此陨落了。

    他的一生,朱元璋一直想招降扩廓帖木儿,早在扩廓帖木儿接掌察罕帖木儿的军队时,朱元璋就遣使通好,但扩廓帖木儿扣押了朱元璋的使者汪河等人,朱元璋对此无可奈何,说:“元臣依违者十八九,假恢复为名,惟扩廓帖木儿耳。又为诸将所沮,势不能展久,不进兵,必生疑间。况其下皆四集之民,师老于外,人心离合之间,稍有不利,众必瓦解,将不过一匹夫耳。而彼尚拘吾信使,挠我边境,岂识时务者哉!”

    十余年间,朱元璋至少有七次通信于扩廓帖木儿,劝其归附,这七封信都收录于《明实录》中。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先后派扩廓帖木儿旧部李老保与元朝降将李思齐出塞招降扩廓帖木儿,结果前者被扩廓帖木儿毒死,后者礼送出境,临行时被扩廓帖木儿迫其自断手臂。

    朱元璋反而对扩廓帖木儿愈发尊重。据记载,朱元璋有三件憾事,一是没得到那方象征天命所归的传国玺,二是王保保没被活捉,三是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无消息。可见扩廓帖木儿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直接的招降以外,朱元璋巡河南时,还曾谕祭察罕帖木儿墓,宣光元年公元1371年,洪武四年又把扩廓帖木儿之妹王氏许配给秦王朱樉,都是为了怀柔扩廓帖木儿。

    王保保的家人,弟弟:脱因帖木儿在公元1388年捕鱼儿海战役中被明军所俘,不久后谋反伏诛——耐驴又称金刚奴,公元1370年被明军所俘。捕鱼儿海战役即蓝玉大将军是指明朝洪武年间在捕鱼儿海彻底终结北元的最后决战,捕鱼儿海战役是北元贵族遭到的最大的失败,自脱古思帖木儿死,蒙古内部就开始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内讧之中,其间虽然有过几次统一。但对明朝始终未能构成倾覆性威胁。

    前线胜利消息传到京师,明太祖大悦,遣使劳军,谕中比蓝玉为卫青、李靖,晋封蓝玉为凉国公。战役具体的详细的过程后文再说。

    后世关于王保保家人的下落,历史上是这么记载的。

    王保保的妹妹,称为观音奴,王氏。于1371年被明太祖许配给次子秦王朱樉,婚姻关系糟糕,秦王偏爱偏妃邓氏而将王氏幽于别所,1395年朱樉薨时殉葬。她是朱元璋属于汉蒙和解政策的受益者还是命运的不幸者,关于她的命运评价,自是各有后人评说。

    王保保的妻子毛氏,忠贞九烈,不愿意丈夫死后苟且于世,于是于王保保死时于夫尸旁自缢。也可谓是可歌可泣。

    属于王保保独立力撑起大元的旌旗的落日余晖大将坛时代的终结了。属于新的一代大明将星冉冉升起的时代似乎即将开启,有诗赞曰:大漠苍狼弯刀铁骑一代军神陨,捕鱼儿海汉家儿郎把那奇功立。

    蓝玉这么一位新战神的命运将会一帆风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