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奇葩一箩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八章 日月山河洪武新朝

    王保保消停了,正史上再也找不到关于他的记载,新生的大明朝外患安稳,边疆稳定。

    老朱家的皇位彻底座稳了,老朱是否时常午夜梦回如果家里人都在,能像刘邦一样把亲爹亲妈家人都接来这南京紫禁城,或者在凤阳老家建一座大大的宫奉养他们该多好?我们不得而知。

    提前顺口说一句:朱皇帝坐了龙庭,开国第二十二年,即洪武二十二年。就下令杀踢足球的。

    据明代沉德符所著《野获编补遗·刑部·赌博厉禁》记载,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二年下圣旨规定:“在京但有军官军人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即古代一种赌博用棋类的。断手,蹴圆的卸脚。”

    这里所说的蹴圆,也就是蹴鞠的另外一种说法。自春秋战国齐国淄博时代起一直到明朝,其实足球,也就是蹴鞠运动一直都是一种宫廷民间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活动。

    为什么老朱要严惩足球运动,咱们天朝的足球武魂脉络传承在这里受到了打击?在这里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喽。

    反正遇到英国人,我们可以说蹴鞠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国际足联已经有定论了就在淄博。我们确实不如你们,但是乒乓球也是你们英国人发明的,不过你们太不如我们了。

    书归正传,话说这屹立世界东方赶走北方游牧统治者的又一个汉人大一统王朝。

    我们知道的是老朱对儿子家人的偏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大明王朝正如红日东升,在这片古老而饱受磨难的土地上站住了脚跟。

    然而新生的大明王朝并没有继承元朝的疆域,洪武朝时期,朱元璋通过北伐攻破元大都,元朝朝廷残余势力迁往漠北,此时明朝的疆域推至长城一线,后来随着朱元璋派遣大军数次深入漠北北伐,明朝北线的疆域推至阴山、大青山好、西拉木伦河一线;洪武朝时期,明朝疆域主要以长城为主,这也是农耕区和游牧区的界线。国土面积并不相较于历代来说并不大,大概只和北宋全盛时期相当,疆域基本是内地两京十二省。大约400万平方公里左右。

    周围主要有北方的虽然新败但是国土面积依然巨大的北元,西北有前文提过的四大汗国之一的东察合台汗国,以及今天西藏地区的乌思藏政权。元代称呼西藏为乌思藏明代沿袭了这一称呼。以及今云南忠于元室的梁王政权。还有一个在武侠小说里名头很足的大理国,段氏一直从宋延续到大明开国的这个时期。

    暗流涌动,虽然稳坐了中原皇位但是国土周围依然是强敌环伺,大明开国的前期并不太平。

    老朱家的江山并不稳当,但是毕竟坐了江山,老朱大封功臣是肯定的,于是在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公元1370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十一,上御奉天殿,皇太子、诸王侍,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徐达率文武百官列于丹阶左右,大封功臣。

    这一天老朱的众位老哥们,穿好官服在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下聆听旨意。

    原旨太监打开金灿灿的圣旨,宣布诸位的荣华富贵:“上召诸将臣,谕之曰:汝等其听朕命,朕今日定封行赏,非出己私,皆仿古先帝王之典,筹之二年,以征讨未暇,故至今日。思昔创业之初,天下扰乱,群雄并起…………”

    旨意下封赏下来,几家欢喜几家愁。老哥们集团淮西勋贵们和刘基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互生嫌隙的种子由此种下,滔天祸根由此结下了。

    具体来看这份封赏的名单:魏国公徐达,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属于淮西勋贵。但是他功劳确实大,大家都没有意见。

    鄂国公常遇春,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常遇春也属于淮西勋贵,但是已经死了,论功劳论资历,虽然他已经死了,不会造成威胁。可是刘基作为浙东集团的领袖虽然不会多说什么,可是浙东集团的其他人会怎么想?下文且看刘基封了个什么爵位。

    郑国公常茂,遇春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不多说了,没有意见。

    韩国公李善长,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子孙世袭。李善长也属于淮西一伙的,他何德何能?刘基这一伙人怎么会服?就因为朱元璋一句“老李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功劳,但是跟随我最久。”就能服了他?

    曹国公李文忠,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李文忠确实后台够硬,又立了很大的功劳,没有话说。

    宋国公冯胜,随兄长冯国用投靠朱元璋,带兵征讨四方,建立明朝,颇有功绩。也是属于淮西勋贵。

    卫国公邓愈,16岁领兵抗元,至正十五年即公元1355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赐其名为邓愈。也属于淮西勋贵一伙。

    接下来信国公汤和,妥妥的淮西勋贵大佬,当年老朱当兵去还是他写的介绍信呢。

    凉国公蓝玉,常遇春的妻弟。妥妥的淮西勋贵一方的。

    颍国公傅友德,比较特殊。他虽然是安徽人但是不属于铁杆淮西派,也不属于浙东集团。

    越国公胡大海,泗国公耿再成,蔡国公张德胜,梁国公赵德胜,济阳郡公丁普郎,河间郡公俞廷玉,郧国公廖永安,东海郡公茅成,虢国公俞通海,天水郡公严德,姑孰郡公陶安,乐浪公濮英,蕲国公康茂才,郢国公冯国用。以上这些要么就是战死追封的,要么就是改封的,总之就是人不在了,恩泽家人。

    总之公爵名单是没有刘基的事儿了,也没有浙东集团什么事儿。接下来看侯爵的名单:

    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

    江夏侯周德兴,淮安侯华云龙,济宁侯顾时,长兴侯耿炳文,临江侯陈德,巩昌侯郭兴,六安侯王志,

    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祯,南雄侯赵庸,德庆侯廖永忠,南安侯俞通源

    ,广德侯华高,营阳侯杨璟,永嘉侯朱亮祖,临川侯胡美,东平侯韩政,宜春侯黄彬,

    宣宁侯曹良臣,汝南侯梅思祖,

    河南侯陆聚,永城侯薛显,西平侯沐英,这个沐英注意了,日后就是《鹿鼎记》里永镇云南的沐王府的老祖宗。当然也部不属于淮西勋贵,也不属于浙东集团。安庆侯仇成,永平侯谢成,凤翔侯张龙,

    安陆侯吴复,宣德侯金朝兴,怀远侯曹兴,靖宁侯叶升,景川侯曹震

    ,会宁侯张温,雄武侯周武等等……还有好多位,找得眼睛都快瞎了,就是没有刘基对不对。

    刘基封的是诚意伯,伯爵。前文提到过明朝奇葩的封爵制度,别的朝代都是公侯伯子男,明朝就只有公侯伯,这就意味着刘基是最末的爵位。浙东集团会服气嘛?我们再来看看刘基的功劳。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公元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曾谏止建都于凤阳。

    演义小说里说刘基刘伯温前知一千年后知五百年,能斩龙脉,通鬼神。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江山一统刘伯温的美喻。他自己可能怎么都没算到自己只得了一个伯爵吧?或许会说他淡泊名利,没有看得那么重,可是他的集团门徒们怎么看?他若是真的不爱名利,当的什么官,早些急流勇退不好吗?

    接下来的东莞伯何真,徽先伯桑敬,天水郡伯赵天麟,陇西郡伯牛海龙,安定郡伯程国胜等还有几位,基本都是早就战死了的。

    以刘基为首的没有封爵的浙东集团,心里怎么会舒服?

    这其实是朱元璋利用淮西勋贵压制浙东集团的一种方式,有老朱在他们翻不了天。可是如此一来,滔天祸根从此埋下。

    太子朱标正式接受册封以后,他的老师宋濂也不在封爵的名单上。

    看完了老朱的功臣名单,里面有老朱高超的政治技巧,稳定老朱的统治地位。为太子未来登基,恩抚浙东集团,用浙东集团来压制这帮老哥们,压制这帮骄兵悍将。

    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接下来我们看看老朱把前朝汉七王之乱,晋八王之乱,还有刚刚退回大漠草原的元朝的诸王之乱,军阀从生的分封诸王的政策拿了出来。为太子朱标的登基打好基础,各地都是自己朱家的番王,虽然对兵力做出了一定限制,不论是淮西集团还是浙东集团都无兵可用。到时候一但有不稳定的苗子就可以直接扑灭。

    接下来我们来看:朱元璋的二十多个儿子,分封王爵及封地在那里。这些藩王屏障,护卫大明传承千秋万代。

    秦王朱樉——陕西西安府。宁王朱权——大宁卫,燕王靖难后改江西南昌。

    四叔燕王朱棣——北平,后来上位当了皇帝。

    晋王朱棡——山西太原府。周王朱橚——初封为吴王,藩地浙江钱塘府,后改为周王,改封于河南开封府。楚王朱桢——湖广武昌府。齐王朱榑——青州。潭王朱梓——建藩国于湖南长沙。鲁王朱檀——建藩国于山东兖州府。蜀王朱椿——建藩国于四川成都府。湘王朱柏——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后获罪削去湘王爵位,废除封国。代王朱桂——初封为豫王,后改封为代王,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肃王朱楧——初封为汉王,后改封为肃王,初建藩国于平凉府,又就藩甘州府,后建藩国于甘肃兰州府。辽王朱植——初封为卫王,初建藩于辽宁广宁府,后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庆王朱栴——建藩国于宁夏卫今宁夏银川市。岷王朱楩——初建藩国于甘肃岷州府,后建藩国于湖广武冈府。谷王朱橞——初建藩国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后改建藩国于长沙。韩王朱松——建藩国于开源,后改藩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县。沈王朱模——开源潞州府。安王朱楹——甘肃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市。唐王朱桱——河南南阳府。郢王朱栋——湖广安陆府。伊王朱彝——河南洛阳府。

    其实在分的决定分封诸王的时候当时有人提醒过朱元璋:西汉分封造成了吴楚七国之乱。

    朱元璋却无动于衷。他并非不料到儿子们会不服气长孙继位,但他认为儿子们不敢造反,因为整个大明帝国在长孙的手里,藩王手里能有多少兵马?就算较强的宁王朱权,也不过拥兵八万。一旦造反,也不见得各藩王会拧成一股绳来对付朝廷,因此皇位继承不会有问题。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太子朱标能顺利继位的基础上的。如此安排也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可谓是步步为营,老谋深算。

    大明开国,百废待兴。兵戈未止,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并未结束,一批开国将军们热血未止,建功立业的热潮分外红火,像极了90年代去沿海打拼的热潮,这一批职业经纪人中,有一颗新星正要冉冉升起。成为明初第一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