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六章 华夷之辨
大明从建国那天起就缺铜,都是以前各朝各代留下的烂账,加上朱元璋也好面子,沿袭了前朝的恶习。
中原王朝一向是周边各国的宗主国,那些属国做不出精美的铜钱,因此流通的都是中原货币。
这就造成了铜钱的大量流失,当然这其实是好事,可问题是你自己缺铜啊。
因此宋朝才弄出了交子这样的纸币,不仅仅是因为便于携带的目的,其中不乏减轻铜钱缺乏带来的压力。
到了大明朝,更是连官员的俸禄都用实物代替,更是发行了大量的纸币强行推行,结果还是崩盘了。
清朝倒是解决了这问题,原因在于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使得白银正式成为流通的货币,这才缓解了铜钱的缺失。
因此朱由校这决定,得到朝臣的支持,正是这原因。
一个王朝的货币运转关系太大了,甚至可以关系到王朝的存亡,这才是国之大事。
对比之下,燧发枪的技术虽然也是国之重器,但技术是可以更新的,而且朱由校早就提出后装弹的先进,只是缺少一个弹药引信的问题,至于枪械的构造,早已秘密制造出试验品了。
特别是几位大佬知道,后装弹用的是金属弹壳,更是需要铜合金,这场交易对大明的好处更大了。
“美洲咱们有了落脚点,日后跟西洋各国的交流会更频繁,诸卿可想过一件事,大明没有国旗和国徽,西洋各国却都有。”
朱由校这话一出,群臣立即嗡嗡的私语起来,许多人并不知道国旗国徽代表什么,但还是有人知道的。
特别是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出身的官员,见过西洋人的船队,每艘船上悬挂的是一模一样的旗帜,这就是国旗了。
西方人很早就有国旗的概念,最早的国旗是丹麦的,十三世纪初就已经定型,随后西方各国有样学样,纷纷设计自己的国旗。
国徽其实更早,只是具体谁是第一个说不清楚了,这问题一向争论不休,没必要掰扯。
“日月不朽,则大明永存!朕觉的以日月图案为核心,昭告天下集思广益,谁创作的图案被选中,赏银百两,载入史册,诸卿以为如何?”
朱由校这话问的众臣心潮澎湃,顿时激起大片的附和声,这诱惑力太大了。
当官的看不上百两银子,但盯上了载入史册四个字,而消息传出后,老百姓则对那百两银子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家数口人,几年的生活费啊,谁不贪馋。
朱由校则得意着自己的主意实在是高明,当晚翻了三张牌子,弄的高时明都想劝谏了。
第二天起床迟了,差点被人堵到,原来两院大臣昨天还有重要的事没商量完,今天找他继续了。
心虚的朱由校连忙招呼道:“诸卿快坐,今天有何要事,朕认真听着呢。”
孙承宗狐疑的望他一眼,心说不对啊,今天皇帝这语气怎么这么像犯错的孩子,可这几天没听说不好的事情啊。
好在袁可立没注意到这,自顾自的拿出一份册子来说道:“皇上,昨日朝会开的太久了,来不及汇报美洲那地区的行政名称……”
朱由校这才想起这很重要的事,现在可没有纽约,更没有智利这名称,大明拥有了这些地区,自然要起个华夏的名称。
想到这,他接过册子看起来,上面都是两院大臣起的名称,让他选一个定下。
可看了半天没一个让他顺眼的,不禁皱眉道:“朕记的昨天讲过,要宣扬印第安人是我华夏遗脉,跟咱们同宗同祖之事的吧,为何诸卿还要起这些看起来华夷对立的名称?”
众臣听后表情各异,朱由校不等他们反对,继续说道:“朕不是要否定尊王攘夷,而是这夷指的是谁,历代情况不同,华夷之别自当调整改变,才能对应时事,大明才能长盛不衰。”
“那臣请问皇上,如今的华夷区分是什么?”
问话的军务院的熊廷弼,这位进士出身的文化人,虽说转为武职,但依然认为自己是文人。
朱由校向他点头示意后,开口道:“夷夏之别在礼义廉耻,不在种族地域,若以地域区分,周文王是西戎,孔圣人亦是东夷后裔,然我儒家传承的是周文化,尊的是孔圣人,岂不是笑话哉!”
这话噎的一代大儒刘宗周都无言以对,华夏正统是炎黄,这一点谁都必须承认。
以炎黄嫡系来说,其实到帝尧为止,就再也没有正统了,帝舜是黄帝子孙,但生在东夷长在东夷。
大禹同样是东夷部落的首领,商汤何尝又不是,孟子一书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这是肯定了帝舜是东夷人,大禹生在汶山,也就是后世的四川汶川,正经的西南夷没跑了。
而殷商部落到底在西部还是东部,历来争议很多,汉朝以前大部分人支持殷商起于西北,但之后更多人支持在东南。
就一个殷商的图腾是燕子,就足以说明这是南方的部落。
可无论是西北还是东南,都不是中原地区,因此这夷夏之别其实就是个大笑话。
“好吧,那依吾皇虽说,夷夏之别在于文化,那印第安人可曾传承诸夏文化?若是没有,说他们是夷狄也没错啊!”
老刘不愧是大儒,一下子就转过弯来,还马上反戈一击,目光炯炯的望着朱由校,看他如何回答。
朱由校不禁苦笑不已,这老小孩老小孩,年纪越大越像小孩子,就那眼神就是这样,哪有一点大儒的恬淡如水。
“刘先生既然问这,那朕说说自己的想法。”
朱由校很是谦逊的来一句,刘宗周不置可否的示意他,自己听着呢。
老刘现在经常进宫给他讲课,因此他也开始尊称为先生,倒是袁可立等人在政务院太忙了,没了讲课时间。
周如磐去南京后不再回来,一直待在南国子监,他也舍不得老周来回奔波,能多活些日子也能心安些。
中原王朝一向是周边各国的宗主国,那些属国做不出精美的铜钱,因此流通的都是中原货币。
这就造成了铜钱的大量流失,当然这其实是好事,可问题是你自己缺铜啊。
因此宋朝才弄出了交子这样的纸币,不仅仅是因为便于携带的目的,其中不乏减轻铜钱缺乏带来的压力。
到了大明朝,更是连官员的俸禄都用实物代替,更是发行了大量的纸币强行推行,结果还是崩盘了。
清朝倒是解决了这问题,原因在于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使得白银正式成为流通的货币,这才缓解了铜钱的缺失。
因此朱由校这决定,得到朝臣的支持,正是这原因。
一个王朝的货币运转关系太大了,甚至可以关系到王朝的存亡,这才是国之大事。
对比之下,燧发枪的技术虽然也是国之重器,但技术是可以更新的,而且朱由校早就提出后装弹的先进,只是缺少一个弹药引信的问题,至于枪械的构造,早已秘密制造出试验品了。
特别是几位大佬知道,后装弹用的是金属弹壳,更是需要铜合金,这场交易对大明的好处更大了。
“美洲咱们有了落脚点,日后跟西洋各国的交流会更频繁,诸卿可想过一件事,大明没有国旗和国徽,西洋各国却都有。”
朱由校这话一出,群臣立即嗡嗡的私语起来,许多人并不知道国旗国徽代表什么,但还是有人知道的。
特别是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出身的官员,见过西洋人的船队,每艘船上悬挂的是一模一样的旗帜,这就是国旗了。
西方人很早就有国旗的概念,最早的国旗是丹麦的,十三世纪初就已经定型,随后西方各国有样学样,纷纷设计自己的国旗。
国徽其实更早,只是具体谁是第一个说不清楚了,这问题一向争论不休,没必要掰扯。
“日月不朽,则大明永存!朕觉的以日月图案为核心,昭告天下集思广益,谁创作的图案被选中,赏银百两,载入史册,诸卿以为如何?”
朱由校这话问的众臣心潮澎湃,顿时激起大片的附和声,这诱惑力太大了。
当官的看不上百两银子,但盯上了载入史册四个字,而消息传出后,老百姓则对那百两银子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家数口人,几年的生活费啊,谁不贪馋。
朱由校则得意着自己的主意实在是高明,当晚翻了三张牌子,弄的高时明都想劝谏了。
第二天起床迟了,差点被人堵到,原来两院大臣昨天还有重要的事没商量完,今天找他继续了。
心虚的朱由校连忙招呼道:“诸卿快坐,今天有何要事,朕认真听着呢。”
孙承宗狐疑的望他一眼,心说不对啊,今天皇帝这语气怎么这么像犯错的孩子,可这几天没听说不好的事情啊。
好在袁可立没注意到这,自顾自的拿出一份册子来说道:“皇上,昨日朝会开的太久了,来不及汇报美洲那地区的行政名称……”
朱由校这才想起这很重要的事,现在可没有纽约,更没有智利这名称,大明拥有了这些地区,自然要起个华夏的名称。
想到这,他接过册子看起来,上面都是两院大臣起的名称,让他选一个定下。
可看了半天没一个让他顺眼的,不禁皱眉道:“朕记的昨天讲过,要宣扬印第安人是我华夏遗脉,跟咱们同宗同祖之事的吧,为何诸卿还要起这些看起来华夷对立的名称?”
众臣听后表情各异,朱由校不等他们反对,继续说道:“朕不是要否定尊王攘夷,而是这夷指的是谁,历代情况不同,华夷之别自当调整改变,才能对应时事,大明才能长盛不衰。”
“那臣请问皇上,如今的华夷区分是什么?”
问话的军务院的熊廷弼,这位进士出身的文化人,虽说转为武职,但依然认为自己是文人。
朱由校向他点头示意后,开口道:“夷夏之别在礼义廉耻,不在种族地域,若以地域区分,周文王是西戎,孔圣人亦是东夷后裔,然我儒家传承的是周文化,尊的是孔圣人,岂不是笑话哉!”
这话噎的一代大儒刘宗周都无言以对,华夏正统是炎黄,这一点谁都必须承认。
以炎黄嫡系来说,其实到帝尧为止,就再也没有正统了,帝舜是黄帝子孙,但生在东夷长在东夷。
大禹同样是东夷部落的首领,商汤何尝又不是,孟子一书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这是肯定了帝舜是东夷人,大禹生在汶山,也就是后世的四川汶川,正经的西南夷没跑了。
而殷商部落到底在西部还是东部,历来争议很多,汉朝以前大部分人支持殷商起于西北,但之后更多人支持在东南。
就一个殷商的图腾是燕子,就足以说明这是南方的部落。
可无论是西北还是东南,都不是中原地区,因此这夷夏之别其实就是个大笑话。
“好吧,那依吾皇虽说,夷夏之别在于文化,那印第安人可曾传承诸夏文化?若是没有,说他们是夷狄也没错啊!”
老刘不愧是大儒,一下子就转过弯来,还马上反戈一击,目光炯炯的望着朱由校,看他如何回答。
朱由校不禁苦笑不已,这老小孩老小孩,年纪越大越像小孩子,就那眼神就是这样,哪有一点大儒的恬淡如水。
“刘先生既然问这,那朕说说自己的想法。”
朱由校很是谦逊的来一句,刘宗周不置可否的示意他,自己听着呢。
老刘现在经常进宫给他讲课,因此他也开始尊称为先生,倒是袁可立等人在政务院太忙了,没了讲课时间。
周如磐去南京后不再回来,一直待在南国子监,他也舍不得老周来回奔波,能多活些日子也能心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