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朕不是昏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二百五十七章 目标白令海

    “所谓印第安人是他们的自称,音调转译过来的称呼罢了,朕以为应该是殷地安人,殷商的殷,武王伐纣时一支殷人军队来不及回援,此后就再无这支军队的踪迹,大周不是没找过,可再也找不到,诸卿难道不觉得此事可疑吗?”

    朱由校先说起后世烂大街的段子,果然在这时代很让人有想法,殷商缺失失踪了一支军队,到周成王时还在寻找,想要斩草除根。

    这跟当年商汤找夏朝的遗民一个道理,商王朝其实比夏朝还可怕,夏朝灭亡是整个军队体系都崩溃了。

    可商朝不是,商朝的主力大军其实还在东夷征战,周武王等于是偷袭了牧野,兵临朝歌后帝辛才回过神来,可来不及召回大军了。

    因此才有纣王组织奴隶去作战,被奴隶反噬之事,看得出那是完全没办法了,才会用上奴隶。

    帝辛难道不知道奴隶会临阵倒戈吗,其实他知道,只是实在没办法,只能寄希望于侥幸了。

    殷商人殉制度,奴隶对商王的痛恨是骨子里的,即使纣王早就废除了殉葬制度,但毕竟时日尚浅,是他继承王位后的事。

    而朝歌被攻破,帝辛自焚而死,征讨东夷的大军不愿投降周人,认为这是背主之人,不值得效忠。

    因此这支军队消失了,消失的无影无踪,不知道是化整为零的散入山林,还是聚在一起远赴海外,谁也不知道。

    此事正史没有记录,但野史和民间传说一直流传到后世,更何况还有竹书纪年这部奇书的出土,让人不得不怀疑。

    竹书纪年出土于西晋时期,大明朝的大臣,特别是文臣,自然不少人都知道,更别说像刘宗周这样的大儒,往往是读破万卷书的存在。

    “陛下是说印第安人是那支军队的后裔,可美洲如此遥远,以咱们现在的手段,都不见的安全到达,他们如何渡过那茫茫大洋?”

    朱由校笑了,对刘宗周这问题他可是盼望了好久,当初他建立了鄂温次克省,到现在还有人不情愿。

    原因是那里太过荒凉,没有一点价值,却要在那浪费人力物力,至于国土的概念,那是难为大明的官吏了,人家压根看不上。

    在明朝士大夫眼里,只有两京十三省才有价值,就连西南西北的羁縻处,都是可有可无的。

    若不是为了汉唐故土的观念,大明朝不能给祖宗丢脸,真有可能大部分的官员会建议放弃西南西北。

    朱瞻基当年那么痛快的放弃大宁镇和安南,未尝没有这样的想法。

    “各位爱卿,朕现在要说一件颠覆你们认知的事,若是不信的,你们可以回去查阅古籍,当然也可能找不到了,历代毁掉太多的古籍了,不独是秦始皇。”

    朱由校认真看一圈大家后开口,说出的话让大家面面相觑,但没有开声,而是注目着他等待下文。

    朱由校满意的暗自点头,继续说道:“从鄂温次克省再往东北方走,走到陆地尽头会看见海洋,那是一道宽约一百多里的海峡,海峡的那一头就是美洲,但那里一年当中,八个月都是冰封天地,没有人能在那生活,夏商周三代时,朕认为那里应该有陆桥,只是现在被淹没在波涛之下了。”

    大家震惊的望着他,有点不知所措的样子,这消息如果是真的,那么就不是商量印第安人是谁的后裔问题了。

    一百多里距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明现在的航海技术,渡海过去一点不困难,要知道台湾海峡还有两百多里宽呢。

    他们当然不知道,白令海峡是比台湾海峡窄,但却凶险了许多倍,不仅仅是气候的问题,更是因为那里是海洋洋流的咽喉之地。

    “皇上此言当真?如此说来,我们为何还要舍近求远,欠英国人、西班牙人人情,借用他们的地方中转。”

    袁可立颤抖的开口问道,目光中却没有质疑的味道,看来他是相信朱由校说的话,只是不明白既然这么重要的事,为何到现在才说出来。

    朱由校哪能不明白他的意思,叹息一声道:“那条海峡虽然不宽,但凶险异常,由于上游冬季冰封的缘故,即使到了盛夏,海峡中还常有冰凌漂浮,要花时间和代价去探索才行啊。”

    众人一听才明白他为何舍近求远,毕竟再远却有人带路,中途还有停靠点补给,总比两眼一抹黑去探索花费更少。

    但袁可立等人不愧是名臣,琢磨之后互相小声议论着,很快袁可立就站起来,郑重的拱手道:“臣建议加大鄂温次克省投入,命令汤古代派人找到海峡所在,并在那建起营地等候朝廷下一步通知。”

    朱由校微微一怔,问道:“恩师确定了?”

    “臣确定!”

    袁可立冷静的回答,然后继续道:“臣从这次沈寿岳回来,带回的财富中明白,那是一块宝地,大明决不能落后手,否则日后就是彼强我弱,子孙后代将无宁日。”

    “不错,臣支持要抢先手。”

    “臣等附议!”

    ……

    随着皇太极的插话,其他人也全站起来支持,朱由校郑重的点头道:“诸卿众志成城,朕岂能落后,下旨户部、兵部,准备物资和人员北上,告诉汤古代,找到海峡并扎根下来,朕记他大功。”

    众臣齐诺,高呼吾皇圣明,朱由校摆摆手道:“朕提议招募熟悉海事的敢死之士,组成探索队伍,先行北上在鄂温次克省熟悉气候和环境后,再行探索,诸卿以为如何?”

    “皇上此言大善!如此既能增加成功的希望,更能减少人员伤亡。”

    很快此事动起来,并没在朝会上谈及此事,而是由朱由校和两院一起,直接命令户部和兵部准备。

    内政司也动起来,飞鸽传信沿海地区招募敢死队,大连造船厂也开工造船,建造一种中小型的探险专用船只。

    不造大船是因为大船没有小船灵活,可小船抗风浪性能太差,因此中型船只才是首选,毕竟这是古代,没有高技术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