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庚辰年正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当亲兵,育儿子

    驿道西去,尘土飞扬。沿途,伤兵和逃难百姓三五成群,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焦虑、疲惫甚至绝望。

    王耀文星夜兼程,超越大顺军殿后的队伍,在潼关附近追上了李自成的御营。之后,他被安排随大顺军一路到达西安,伙计则被编入御营做了李自成的亲兵。

    到西安后,王耀文被派遣到老营的饷资营,专事酒水采办。此前,大顺军并没有设过这一职位。

    饷资营主要负责后勤供给,是大顺军老营的一部,与女营、家眷营同场驻扎,日常归闯王夫人高桂英节制。因事关钱物,营内管事的人多是李自成从陕北带出的亲信,像王耀文这种从他地投附还被委以重任的,并不多见。

    出征誓师、犒军庆功、寻常宴饮,大顺军对酒水需求量很大。但连年灾荒兵祸,三秦之地出产的粮食养人尚且困难,更别说耗粮巨大的酒水酿造,因此,秦地的烧坊自然也是十之七八熄火封窖,好酒更是难得找寻。好在大顺军官兵多是农民出身,对酒的要求除了“有劲”之外,并无他项。寻觅好酒,主要是为满足李自成和一干高级将官之需。

    王耀文家杏花村酒楼所售之酒都是祖传家酿,醇酒早已香飘百年千里。当年,南来北往的江湖豪客、文人商旅,途经汾阳时,无不到杏花村一饮求醉。

    好酒难觅,自己又懂酒善酿,加上大顺军仓廪里追赃助饷得来的粮食堆积如山。就任酒水采办后,王耀文就琢磨着要自建烧坊酿酒。可自到西安,他就再没见到李自成。他向李自成上疏,也像是泥牛沉海,不见音讯。

    老营里的家眷营收纳的都是大顺军高级将官家中妻小,日常由高夫人领导的女营官兵保护。

    家眷营是大顺军中最庞大的非战斗存在,仅黄口小儿就有近千人。为有效管理,也为大顺军储备未来人才,高夫人又专门成立了童子营。把这些随军的男娃娃们集中在一起,按年龄大小编队,安排先生和将校教他们读书习武。

    王秉正初到军营时不仅和父亲同住,就连日常王耀文办理公务时,他也随在身边。

    一天,王耀文到高夫人帐前汇报事务,带王秉正同往。

    高夫人帐前的校场坝子里,童子营的娃娃们正在操练。孩子们挥舞木刀竹枪,排兵布阵,童稚的喊杀声此起彼伏,煞有气势。

    同龄人对于小孩子来说,有着天生的吸引力。父亲同高夫人说话的当口,留在帐外的王秉正循声跑到了训练场外。孩子们有模有样的操练,让幼小的王秉正好生羡慕。

    王耀文同高夫人谈事结束退至帐外,发现孩子不在,瞬间就着急起来。

    “正娃!”他大声呼喊,四处寻找。

    听到王耀文的呼喊声,高夫人从帐内走出来。

    听到王耀文的呼喊声,高夫人从帐内走出来。

    陕北出身的高夫人端庄美丽,且长期随李自成东征西讨,带兵打仗,早已历练成女中豪杰。纵是英豪,作为女性的她仍有着丰沛的母性情感。成为李自成夫人后,她也曾有过身孕,但因征战中马背颠簸,胎儿早夭腹中,从此便再无生育。自己没娃,高夫人却非常喜欢童子营里那些可爱的娃娃。在她心里,这些孩子每一个都像是自己的亲娃。因此,只要有空,她就会到童子营看看,了解娃娃们学习、训练和生活情况,有时还亲自指导娃娃们操练。

    冲天辫、小圆脸、两颗黑眼珠滴溜转,小胳膊小腿新藕般嫩实。王耀文带在身边那个伶俐可爱的小孩,高夫人虽只见过几次,却印象深刻。

    “莫急,四周都有兵士,娃跑不远。”高夫人安抚着焦急的王耀文。

    “惊扰到夫人了!”见自己的呼喊把高夫人从帐内引了出来,王耀文觉得有点不妥,他弯腰向高夫人道歉。

    “莫事。”高夫人一边向王耀文摆手,一边提高了音量:“卫兵!”

    几个卫兵闻声,立即跑步近前听命。

    “看没看到王先生带来的小娃跑哪里了?”

    “回夫人,那娃看童子营娃娃操练去了。”一卫兵禀报。

    “哦,那我们去那边看下。”高夫人挥手让卫兵退下,转过头对王耀文说。

    跟在高夫人身后,王耀文来到校场。

    远远的,他看到王秉正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操场出神,直到他跟高夫人来到身后,小家伙也未曾察觉。

    “正娃。”王耀文呼唤一声。

    听到父亲的声音,王秉正猛地回头,看到父亲身边还站着个美丽英武的女人,竟有点羞怯,一只手习惯地抓了身上的褂角,在手指间用力绞绊。

    “好乖的娃,过来让我看看。”高夫人蹲下身,把王秉正拉到自己跟前。

    “叫啥,几岁了?”高夫人问。

    “我大说我叫王秉正,今年六岁了。”王秉正习惯性地望了王耀文一眼,大方回答。

    “想跟他们一起不?”高夫人指着操练中的童子军问王秉正。

    王秉正心里很想说想,但他不知道父亲是否同意,又抬头将目光望向王耀文。

    “多谢夫人!容我们回去想想。”王耀文弯腰代王秉正做了回答。

    “好”,高夫人松开王秉正的手站起来说,“回去先想一下吧。”

    王耀文弯腰行礼,牵了王秉正的手离去。一路上,王秉正很是不舍,频频回望。

    “是想和那些娃们一起耍?”回到驻地,王耀文问王秉正。

    “想!”王秉正用稚嫩的声音大声回答。

    三年前,王秉正的爷爷、奶奶和母亲殁于一场流行疫病,那时的王秉正还不足三岁。这几年,王耀文当爹又当娘,一手拉扯着他。在王耀文亲自教导下,六岁的王秉正对很多幼学启蒙书籍早已烂熟于心。心痛孩子无娘,王耀文教子虽严厉,也不免较寻常父亲多些宠爱。每天课余,王耀文对孩子很是放任。上山下河,摸鱼掏鸟,王秉正和汾阳街坊里的孩子并无两样。自随王耀文来到西安,城市大了,王秉正的活动空间却小了。很多时候,王耀文办理公务,无趣的王秉正只能守在父亲身边瞌睡。

    “和那些娃娃们一起会很累,还不自由,你不怕?”王耀文问。

    “不怕。”可能根本不明白累和自由的含义,王秉正没有丝毫犹豫。

    见王秉正态度坚决,王耀文下了把儿子送进童子营的决心,“那大明天就帮你给高夫人说去”。

    第二天,王耀文领着王秉正一同来到营外的早点摊上吃过早饭。回营打了一铜盆清水为王秉正梳洗。收拾停当,正打算去高夫人处回禀时,两个女营士兵就来到他屋前。

    “王先生可在?”女兵叩门发问。

    “在,在。两位有啥吩咐?”王耀文一边答应着,一边带王秉正开门走出屋外。

    “夫人让我们过来问问先生想好没有,如果想好了,让我们接你家娃去童子营。”一位女兵答道。

    原来,头天王耀文走后,高夫人就一直惦记着。为了让王秉正更好地成长,也为了王耀文能全心办差,高夫人思虑再三,决定一大早就安排亲兵来到王耀文处询问,希望能接孩子入营。

    见高夫人派人上门催问,王耀文连忙应道:“想好了,想好了。收拾一下,就让他随你们过去。”

    “不劳收拾。夫人说您这离校场近,您家小娃不读书不操练时,可先回家住。就是不回家住,童子营里也啥都整齐,您放心就是。”一位女兵保证道。

    “好,好。”王耀文回身掩上门,拉起王秉正就随两个女兵往校场方向奔去。

    到童子营做完登记,王秉正被一个女兵领走。王耀文远远看着王秉正被编入童子营小娃娃的队伍中,才起身离开。

    头一天孩子不在身边,王耀文很是不习惯,做事时偶尔也会分神。一天之中,他无数次抬头看日头,希望时间过快一点。申时左右,王耀文刚放下手中事情,准备去接王秉正时,孩子就被一个女兵送了回来。她对王耀文说:“夫人说,王先生事情忙碌,让我们先负责接娃送娃。等娃习惯了那边,还是同营里娃娃一起住训才好。”

    “好的,好的。多谢夫人!劳您费神了。”王耀文一边从女兵手里接过王秉正,一边应诺着。

    送走女兵,不待王耀文问起,王秉正就忙不迭地向父亲讲起自己当天在童子营里的经历。看着孩子眉飞色舞的样子,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自那以后,只要天不下雨,每天在相同时辰,就会有女兵来接王秉正。刚开始时,早接晚送都很准时,时间稍长,王秉正在童子营认识了很多小伙伴,有时与他们玩得忘了时间,就会在童子营留宿。接送他的女兵也会上门通报一声。时间越久,王秉正对王耀文的依赖就越小,在童子营留营的时间就越多起来。王耀文再出西安办差,只要先说一声,几天不回,也不担心孩子出啥问题。

    王秉正在童子营如鱼得水。读书习字上,由于早得父亲教习,营中孩子所学课程他早已烂熟,对于先生提问自然对答如流,深得先生喜爱。练功演阵,自幼发育健壮的身体和爬树上坡练就的灵敏,使他一说就懂,一点就会,处处都胜其他孩子一头。教习的兵士自然也就呵护有加。没多长时间,王秉正不仅诗文方面有大长进,对排兵布阵也学得有模有样,特别是一套闯王刀法,王秉正舞将起来,手里的木刀竟也虎虎生风,杀势凌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