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好水
不舍归不舍,离别依旧会到来。
戊辰年二月初二,龙抬头。
陈于朝安排两辆马车,带陈于珍离开江油回龙安府。王秉正同江油县令在官道送行,直到马车消失在道路尽头,才回头登上江油县令安排的轻舟快船,回了铜牟镇。
从江油回铜牟后,王秉正过了一段舒坦日子。每日晨练夜读之外,偶尔也在学馆替左钧教授孩子们一些蒙学内容。更多时间,他用来对铜牟镇周边地形地貌、来风去水诸多项目进行考察。他想尽快寻得一合适地点兴建计划中的谪仙烧坊。
铜牟镇面向涪江,建在两山之间的一条龙沟里由一条长石堤围起的大片冲积河滩上。镇子上北下南,设有两个渡口。上渡口所在位置,有一山嘴如饮水龙头探入江中,把铜牟镇和上游塘坊坝切开。山嘴虽耸峙,其身后绵长的山体却山势柔和,草木繁盛,是当地人放牧牛羊的好地方,被称为放羊山。名虽为山,其实也就是一座稍大的丘陵而已。
王秉正反复寻找中,时令已到谷雨。暮春的铜牟镇一带,群山笼翠,气温升了起来,行路之人已著薄衣轻衫了。
一日午后,王秉正小睡起来,想想下午学馆也无啥要紧事,打算再去江对岸转转。他沿江堤而上,来到上渡口。这时天热人少,渡船还泊在对岸候客。
王秉正在渡口山边的一棵大黄桷树下等渡船过来。待了好一阵,仍不见动静。这时,他觉得烦热,走到江边,想捧江水洗洗脸凉快凉快。就在弯腰捧水时,不经意间他发现江边蒿草中,一道潺潺溪流静静淌入江中,那溪流和江流相比,要清澈明净许多。
王秉正离开渡口码头石阶,沿江上行十来步,走到溪流处,捧一捧溪水拍在脸上。瞬间,一股凉爽传遍全身。那水,竟比江水更加清凉。王秉正忍不住又捧起一捧送入口中咽下,丝丝甘甜直润心脾。
“这不是寻常溪流,应是一道泉水。用这水酿酒,不会比柳林井水差。”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酿酒师傅,王秉正对水的敏感,远胜常人。
他起身观察周边地势,见自己所站位置与山嘴切入江水处不远,有峭岸所阻,断无溪流过来的可能。“泉眼应离此不远,一定在山嘴附近”,王秉正兴奋起来,他拨开荒草,循着泉流逆流寻找。
不过百十步距离,王秉正在山嘴断崖下,看到一股茶碗粗细的水流,从地下一个泉眼汩汩冒出。他蹲下身子,捧一捧泉水送入口中品咂,那感觉,比江边的更清冽甘甜。
“好水!”王秉正从兴奋转为狂喜。他四周打量,周边并无房屋建筑,只是块条状台地,有八九亩大小,种着油菜。
“把这地买来建成酒坊,有这泉水打底,定可以酿出好酒来”,王秉正思忖着,又把周边地势细细查看了一遍。
“今天发现一个地方,很合适建烧坊。那里有一片空地,关键,还有一眼活泉。”回到学馆,晚饭桌上,王秉正把白天的发现告诉了左钧。
“在哪里?有多远?”听到这个消息,左钧比王秉正还兴奋。
“就在上渡口那里的山边上。不晓得地是谁家的,别人愿不愿卖。”
“你是说上渡口山边那地方?”
“对啊。”
“那地方应该好办。我记得那是渡口的公地,佃给人在种,收租子以维持渡口开销。那块地不保水,只能种旱地作物,地租不高,想来地价也不会贵。明天我先去打听一下,看啥情况,再想办法。”左钧非常积极。
“谢谢父亲。”
第二天散学后,左钧安排好住馆学生,叫上王秉正,去了上渡口。没费多大神,就从艄公嘴里打听来,那块地仍属渡口所有,归镇里义渡管理公会。这管理公会由当初捐田捐产的乡绅后人组成,日常由镇上里长打理。
在艄公指点下,左钧找到镇上管事的里长。左钧虽对这个里长不熟悉,但对在镇上重开学馆教育乡梓子弟的左钧,里长却是认得的。
把左钧父子迎进屋,里长亲自泡茶待客。一番忙碌,大家都端起茶盅,里长才开口询问:“先生登门何事?”
“冒昧打扰,是想向里长大人打探,上渡口山边那块义渡公地,现为何人佃耕,可否转让?”左钧向里长作了一揖,开门见山地问道。
“哦,先生问的那块山边旱地,现在是镇边一户人家在佃耕。先生想接手耕播,我倒可帮忙去说说。那地佃租每亩每年一石黄谷,不算多。”
“能否要下那地,做些别的营生?”
“这个,这……个嘛,恐有难处。当年镇里兴建渡口时就有纸约,所有义渡公田,限定世代传承,许租不许售,以租金维护义渡运转。这卖田卖地属于败家行径,在下还真不敢做。”里长蹙着眉头,认真地回答。
“可有变通之法?”
“据说早年间镇里也有人需用公田他用,不过别人是以田地置换。如先生实在需要,我去与会里乡亲商量,看可否按以前办法处置。”
“那有劳您!”左钧再次揖谢。
“不需客套,先生是体面人,做的又是造福乡梓的好事,您有需要,我定当尽力。”
几人喝茶闲聊一阵,约定由里长出面,与义渡管理公会各会员商量出结果,再给左钧回话。
第二天下午,里长赶到学馆,告知义渡管理公会成员都同意把地转给左钧,只要用等值田地置换即可。
左钧父子高兴万分,吩咐顾嫂置备菜肴,又去铺上买了酒,挽留里长共进晚餐。左钧在酒桌上还委托里长,帮忙寻一块置换所需之田,并希望事情越快落实越好,许诺事毕一定重谢。
喝得尽兴,里长一口应了左钧委托,再三言称,无须道谢。
不过几天时间,里长就来学馆,告知用于置换的田地已经寻到,且已经义渡管理公会成员共同审看同意,现只需支付地价,对方就可将田地转至义渡管理公会名下,义渡管理公会就可将山边那块地块置换出来。
左钧询问地价后,王秉正取出二百两银子交给里长。其中,一百八十两田款,其余二十两做里长斡旋帮忙的辛苦费。
一番推辞,里长最后还是将银两收了。此后,里长更加卖力,左右奔忙,也就几天时间,就将变更好的地契送到左钧父子手中。里长同时也带来现在佃耕人家的要求——夏收之后再交地。
不等王秉正说话,左钧就一口答应了,还让里长传话,不仅夏收前可以不交地,就是夏收后夏播仍可继续,只要赶到霜降前把地腾出来就行。他还托里长告诉对方,这一季的佃租也免了。
王秉正本想说给佃租者赔付田里的青苗损失,尽快拿地尽快开建,听到左钧如此说了,也不好反悔。送走里长,心有疑虑的他忍不住问左钧,为啥答应缓半年时间?
原来,这蜀地气候不比秦陇,一过夏至,就进入雨季。这时天气酷热,不宜室外施工不说,那有一场没一场的雨,也让人干不了什么。所以在铜牟这里,修房造屋这等大事,在深秋雨季结束前是没法干的。这个时间里,要回地也无用。那么好的土地,糟蹋一季多可惜,不如让人种了,还落个顺水人情。
对家乡风情,确实是左钧更加了解。但虽不能立即入场施工,该做的准备却不能拖延。王秉正根据柳林铺烧坊的布局,自己先动手画了一个草图。左钧也托人寻了当地最好土木匠人到现场踏勘丈量,绘制了烧坊的施工详图,测算出所需物料,以便制备。
芒种后,雨季如期而至。涪江进入汛期,开始涨水。
这期间,王秉正一边在学馆帮着左钧教孩子们一些课程,一边在左钧带领下,镇里镇外转悠,联系采买各种建房所需材料。
铜牟镇对岸有石灰窑,镇子往西山丘里有砖瓦窑,江滩河坝里,人头石到处都是。在所有必需的建材中,需求量最大,也最让左钧父子操心的是木材。按照当地建房造屋习惯和木匠要求,木材必须在冬季砍伐,自然阴干,且必须经过至少一个夏季近半年的周期才能使用。只有那样,木材才不会变形、开裂和生虫。虽然说在当地山丘沟壑里有的是树木,但这些活立木就是砍下来,也赶不上秋后建造时使用。
戊辰年二月初二,龙抬头。
陈于朝安排两辆马车,带陈于珍离开江油回龙安府。王秉正同江油县令在官道送行,直到马车消失在道路尽头,才回头登上江油县令安排的轻舟快船,回了铜牟镇。
从江油回铜牟后,王秉正过了一段舒坦日子。每日晨练夜读之外,偶尔也在学馆替左钧教授孩子们一些蒙学内容。更多时间,他用来对铜牟镇周边地形地貌、来风去水诸多项目进行考察。他想尽快寻得一合适地点兴建计划中的谪仙烧坊。
铜牟镇面向涪江,建在两山之间的一条龙沟里由一条长石堤围起的大片冲积河滩上。镇子上北下南,设有两个渡口。上渡口所在位置,有一山嘴如饮水龙头探入江中,把铜牟镇和上游塘坊坝切开。山嘴虽耸峙,其身后绵长的山体却山势柔和,草木繁盛,是当地人放牧牛羊的好地方,被称为放羊山。名虽为山,其实也就是一座稍大的丘陵而已。
王秉正反复寻找中,时令已到谷雨。暮春的铜牟镇一带,群山笼翠,气温升了起来,行路之人已著薄衣轻衫了。
一日午后,王秉正小睡起来,想想下午学馆也无啥要紧事,打算再去江对岸转转。他沿江堤而上,来到上渡口。这时天热人少,渡船还泊在对岸候客。
王秉正在渡口山边的一棵大黄桷树下等渡船过来。待了好一阵,仍不见动静。这时,他觉得烦热,走到江边,想捧江水洗洗脸凉快凉快。就在弯腰捧水时,不经意间他发现江边蒿草中,一道潺潺溪流静静淌入江中,那溪流和江流相比,要清澈明净许多。
王秉正离开渡口码头石阶,沿江上行十来步,走到溪流处,捧一捧溪水拍在脸上。瞬间,一股凉爽传遍全身。那水,竟比江水更加清凉。王秉正忍不住又捧起一捧送入口中咽下,丝丝甘甜直润心脾。
“这不是寻常溪流,应是一道泉水。用这水酿酒,不会比柳林井水差。”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酿酒师傅,王秉正对水的敏感,远胜常人。
他起身观察周边地势,见自己所站位置与山嘴切入江水处不远,有峭岸所阻,断无溪流过来的可能。“泉眼应离此不远,一定在山嘴附近”,王秉正兴奋起来,他拨开荒草,循着泉流逆流寻找。
不过百十步距离,王秉正在山嘴断崖下,看到一股茶碗粗细的水流,从地下一个泉眼汩汩冒出。他蹲下身子,捧一捧泉水送入口中品咂,那感觉,比江边的更清冽甘甜。
“好水!”王秉正从兴奋转为狂喜。他四周打量,周边并无房屋建筑,只是块条状台地,有八九亩大小,种着油菜。
“把这地买来建成酒坊,有这泉水打底,定可以酿出好酒来”,王秉正思忖着,又把周边地势细细查看了一遍。
“今天发现一个地方,很合适建烧坊。那里有一片空地,关键,还有一眼活泉。”回到学馆,晚饭桌上,王秉正把白天的发现告诉了左钧。
“在哪里?有多远?”听到这个消息,左钧比王秉正还兴奋。
“就在上渡口那里的山边上。不晓得地是谁家的,别人愿不愿卖。”
“你是说上渡口山边那地方?”
“对啊。”
“那地方应该好办。我记得那是渡口的公地,佃给人在种,收租子以维持渡口开销。那块地不保水,只能种旱地作物,地租不高,想来地价也不会贵。明天我先去打听一下,看啥情况,再想办法。”左钧非常积极。
“谢谢父亲。”
第二天散学后,左钧安排好住馆学生,叫上王秉正,去了上渡口。没费多大神,就从艄公嘴里打听来,那块地仍属渡口所有,归镇里义渡管理公会。这管理公会由当初捐田捐产的乡绅后人组成,日常由镇上里长打理。
在艄公指点下,左钧找到镇上管事的里长。左钧虽对这个里长不熟悉,但对在镇上重开学馆教育乡梓子弟的左钧,里长却是认得的。
把左钧父子迎进屋,里长亲自泡茶待客。一番忙碌,大家都端起茶盅,里长才开口询问:“先生登门何事?”
“冒昧打扰,是想向里长大人打探,上渡口山边那块义渡公地,现为何人佃耕,可否转让?”左钧向里长作了一揖,开门见山地问道。
“哦,先生问的那块山边旱地,现在是镇边一户人家在佃耕。先生想接手耕播,我倒可帮忙去说说。那地佃租每亩每年一石黄谷,不算多。”
“能否要下那地,做些别的营生?”
“这个,这……个嘛,恐有难处。当年镇里兴建渡口时就有纸约,所有义渡公田,限定世代传承,许租不许售,以租金维护义渡运转。这卖田卖地属于败家行径,在下还真不敢做。”里长蹙着眉头,认真地回答。
“可有变通之法?”
“据说早年间镇里也有人需用公田他用,不过别人是以田地置换。如先生实在需要,我去与会里乡亲商量,看可否按以前办法处置。”
“那有劳您!”左钧再次揖谢。
“不需客套,先生是体面人,做的又是造福乡梓的好事,您有需要,我定当尽力。”
几人喝茶闲聊一阵,约定由里长出面,与义渡管理公会各会员商量出结果,再给左钧回话。
第二天下午,里长赶到学馆,告知义渡管理公会成员都同意把地转给左钧,只要用等值田地置换即可。
左钧父子高兴万分,吩咐顾嫂置备菜肴,又去铺上买了酒,挽留里长共进晚餐。左钧在酒桌上还委托里长,帮忙寻一块置换所需之田,并希望事情越快落实越好,许诺事毕一定重谢。
喝得尽兴,里长一口应了左钧委托,再三言称,无须道谢。
不过几天时间,里长就来学馆,告知用于置换的田地已经寻到,且已经义渡管理公会成员共同审看同意,现只需支付地价,对方就可将田地转至义渡管理公会名下,义渡管理公会就可将山边那块地块置换出来。
左钧询问地价后,王秉正取出二百两银子交给里长。其中,一百八十两田款,其余二十两做里长斡旋帮忙的辛苦费。
一番推辞,里长最后还是将银两收了。此后,里长更加卖力,左右奔忙,也就几天时间,就将变更好的地契送到左钧父子手中。里长同时也带来现在佃耕人家的要求——夏收之后再交地。
不等王秉正说话,左钧就一口答应了,还让里长传话,不仅夏收前可以不交地,就是夏收后夏播仍可继续,只要赶到霜降前把地腾出来就行。他还托里长告诉对方,这一季的佃租也免了。
王秉正本想说给佃租者赔付田里的青苗损失,尽快拿地尽快开建,听到左钧如此说了,也不好反悔。送走里长,心有疑虑的他忍不住问左钧,为啥答应缓半年时间?
原来,这蜀地气候不比秦陇,一过夏至,就进入雨季。这时天气酷热,不宜室外施工不说,那有一场没一场的雨,也让人干不了什么。所以在铜牟这里,修房造屋这等大事,在深秋雨季结束前是没法干的。这个时间里,要回地也无用。那么好的土地,糟蹋一季多可惜,不如让人种了,还落个顺水人情。
对家乡风情,确实是左钧更加了解。但虽不能立即入场施工,该做的准备却不能拖延。王秉正根据柳林铺烧坊的布局,自己先动手画了一个草图。左钧也托人寻了当地最好土木匠人到现场踏勘丈量,绘制了烧坊的施工详图,测算出所需物料,以便制备。
芒种后,雨季如期而至。涪江进入汛期,开始涨水。
这期间,王秉正一边在学馆帮着左钧教孩子们一些课程,一边在左钧带领下,镇里镇外转悠,联系采买各种建房所需材料。
铜牟镇对岸有石灰窑,镇子往西山丘里有砖瓦窑,江滩河坝里,人头石到处都是。在所有必需的建材中,需求量最大,也最让左钧父子操心的是木材。按照当地建房造屋习惯和木匠要求,木材必须在冬季砍伐,自然阴干,且必须经过至少一个夏季近半年的周期才能使用。只有那样,木材才不会变形、开裂和生虫。虽然说在当地山丘沟壑里有的是树木,但这些活立木就是砍下来,也赶不上秋后建造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