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庚辰年正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4.一直喝到深夜

    建房缺木材,左钧父子很是犯愁。夏至前的一个上午,学馆午课尚未散学,一汉子来到学馆叩门,说有事要找左老先生和王秉正。顾嫂将他迎到学馆小院客堂奉茶。

    午课散学,左钧和王秉正一同接待了他。

    汉子自称姓王,说自己是龙安府往上的“新人”,家里是当地世袭的土官,跟知府陈于朝交好。家中守着大片山林,做着伐木放排的生计。今年放第一批木排前,王汝照例去平武拜访了陈知府,受知府胞妹所托,捎了东西来探望左钧老先生和王秉正。

    得知是陈于珍遣人看望,左钧父子都很高兴。收下来人捎来的礼物,吩咐顾嫂准备菜肴。还去镇上的富乐烧坊叫来一坛米酒。

    来人爽直,不拘礼拘仪。席间放开豪饮,喝得高兴却连称酒味太柔,不得劲。左钧只好叫顾嫂去沽了两壶苞谷烧,才让来人过了酒瘾。

    席间,汉子告诉左钧父子,他汉名叫王汝,是白马氐人,住在平武往上的雪山脚下。

    这白马氐又叫白马人,讲白马话,敬奉山神,拜菩萨。白马人平日里放牧牛羊,也种庄稼,主要是靠山吃山,以伐木为生。

    平武的楠木,一直被列为“皇木”。白马人伐木一般在秋冬季木材停止生长后,所伐木材从山上先溜到河谷,以赶羊流送的方式,单根漂送到主河道较宽的河滩收漂,然后再将单根木材用竹篾捆扎,集成木排,再往下游城镇漂送。

    白马人的木排往往是水杉等木材垫底或捆在外围,桢楠等贵重木材扎在中间。木排由数段组成,前尖后宽,排上一般三到五人,搭简单窝棚,吃住都在其上。木排只在白天漂行,由经验丰富的放排人在前端撑排引漂,每日算好行程,天黑之前寻滩搁排过夜,次日天明再又起程。

    一般情况,白马人将木材送出涪江六峡后,到江油境内就会找个堆场,将木材分类,估堆卖与木材商人,又从陆路返回,再次结排下放。每个周期,大约需半个月左右。也有些放排人会把木排放到绵州府或更远的地方,漂放行程虽远了点,还多些税赋,但木材售价就会大好多。

    得知王汝做放排营生,王秉正顿时来了兴致。推杯换盏间,王秉正说了自己要建烧坊,需要木材,希望王汝能放一批木材下来。承诺价钱上可比绵州的木材商人更优。

    王汝点头允诺,说:“您是知府妹妹的义兄,我们又同姓王。这天下一笔难写两个王字,这点小事,我做好就是,哪是钱不钱的问题。”

    言语投机,王汝和王秉正的酒一直喝到深夜,被留住一宿。次日送王汝上路时,王秉正让他给陈于珍带去一封回信。

    陈于珍走后,王秉正心里会时常想起这个义妹,这样思念一个人的感觉,是王秉正几十年来从不曾有过的。临到提笔写信时,心里虽是万语千言,笔端却不知该说什么,只是简单地说了自己和左钧、王法天一切安好,望于珍妹妹能照顾好自己,以及向陈于朝及家人问好的话。

    临别,王秉正就买木材之事一再叮嘱,王汝再三应承,两人才挥手作别。

    有了王汝的承诺,王秉正和左钧悬着的心略得放松。

    王汝回到平武,即到知府衙门复命。看到王秉正回信中那些干瘪的言语,陈于珍心中有些失落,但得知王秉正已找好场地准备建烧坊,她又很是替他高兴。王汝告辞时,陈于珍打赏了他一些物件,请他对王秉正的要求务必做到、做好。

    虽相处不到一天,但一顿酒,一席话,王汝对于王秉正却十分欣赏。加上有知府和其胞妹的嘱托,王汝对为王秉正办木材的事,自然十分上心。

    平武自前朝改土归流后,境内土司、土官虽仍世袭罔替,手中权力和所得俸养,少了不是一星半点。于是,许多土司、土官家族,都在寻自家的营生。伐贩木材,本就是王汝家的选择。

    退出知府衙门,王汝回到江滩上的自家堆场,吩咐手下人按王秉正所需木材数量的双倍,寻上好冷杉和桢楠结扎成排,编入下批木排中段,寻机放漂。

    龙安府驻地平武,民族众多,民风淳朴,在山外人眼里,算是夷地。

    这里山高谷深,既有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结冰积雪的雪山林海,也有四季温润的河谷。对生长于北方,见惯了酷夏严冬的陈于珍来说,平武的夏日极其惬意。只是,在这闲适的日子里,随着分别时间的增长,她对王秉正、左钧几人的思念也在与日俱增。

    陈于朝看得出妹妹的心事,尤其痛惜她多年际遇坎坷、颠沛流离的命运。他希望,未来,自己能照顾好妹妹,让她能够开心、幸福地生活。

    在平武的崇山峻岭中,生活着一种被当地人称为白熊的动物。这种动物以山间箭竹为食,通身以白为底,眼、耳、足纯黑,样子憨态可掬,很是招人稀罕。

    一日,一山里土官得了两只白熊幼崽,送来给陈于朝。见得此物,陈于朝很是欣喜,当即将小白熊转赠给妹妹。还让人教了陈于珍饲养之法。对这两个圆润可爱的小家伙,陈于珍甚是喜爱,整日里喂养打理逗弄戏耍,少去了许多无聊。

    王汝回家待了几日,排工已把下批漂放的木排捆扎停当,又将下行领放。为给王秉正送木材,王汝决定这一排木材,漂放到绵州再出手。

    上排前,王汝找来几个羊皮水袋,满满地灌了几袋子山里人自己酿的苞谷酒带上。一年当中,一半生活在山林,一半漂流在水里,酒是王汝和排工们离不得的东西。虽山下也有苞谷烧卖,可同为苞谷酿造,王汝觉得,同平武人自酿的苞谷酒相比,山外的苞谷烧喝起来就不是一个味道。那日同王秉正饮酒,他觉出王秉正是一个好酒善饮之人,得让他尝一尝山里的好酒。

    小暑,王汝木排放到绵州。

    找到日常有交道的木材商人谈好价钱,王汝解了排,划出备给王秉正那一排,其余木材全部卖掉。见王汝划出那一排木材都是难得的好料,商人欲出高价购下,却被王汝干脆地拒绝了。

    处理完木材,王汝让其他兄弟在绵州等候,自己只带一个排工,将木排放向铜牟镇。

    从绵州城外河滩出发,到铜牟镇约四十里水路。王汝一大早出发,排到铜牟镇时,刚好正午,学馆午学才散。正在收拾桌凳的王秉正见王汝进门,立即放下手中活计,迎了上去。

    “来了?”王秉正一把握住王汝的手。

    “来了。你要的东西也弄来了,就停在渡口上面的江边,得找人去弄上来,找个宽敞地方堆放。”王汝抽出被王秉正攥着的手,把肩上装酒的皮水袋放在一张课桌上。

    “好!马上安排。还没有吃饭吧?待我叫上父亲,咱们去酒楼,喝个高兴。”

    “早上从绵州出发,紧赶慢赶才放拢,哪吃啥饭?不仅我没吃,排上还有兄弟也跟我一样,饿着肚子呢。”王汝乐呵呵的。

    “赶紧喊人去,把木排照看到,把排上兄弟换下来吃饭休息。”王秉正和王汝的对话,引来本就在小院的左钧,此时,他插话说。

    半边街多的是挑夫。正是午时,挑夫大都在街边一排茶摊上啃干粮。左钧出门只一招呼,就聚了几十人过来。左钧、王秉正和王汝挑了几个解过木排的挑夫领头,把他们带到上渡口上面的木排泊靠地,一同清点了木材数量,指定了堆放场所,说好搬运价钱,就领着大家一起回了学馆。

    王汝说自己带了酒,不愿去酒楼用餐,王秉正只好在回学馆的路上进了一家烧腊铺子,买了几包腌腊凉卤。回学馆后,左钧吩咐顾嫂继续备菜,几人把凉菜铺开就喝起来。喝得高兴,左钧连下午学馆的课也做了调整。

    半下午左右,几人正喝得高兴,领头搬运木材的挑夫来到学馆,说已搬完堆好,让东家验看。王秉正让左钧陪着王汝继续喝着,自己带着银两去了渡口。

    在水里看着不显眼的木排,被解开搬上岸堆一起,王秉正才看到了真相。这批木材不仅数量多出了要求的一倍以上,还都是最好的云杉和桢楠。

    “这兄弟是真用心了。”王秉正想。

    时在雨季,怕木材露天堆放被淋坏,王秉正支付挑夫工钱后,又拿出银两给领头挑夫,让他帮忙去买些稻草把木材盖上,在木堆四周挖了条排水沟沥水。安排了这些,王秉正才又回到学馆,坐回到酒桌上。

    “东西都看到了?可还要得?”待王秉正坐下,王汝问。

    “好得很,就是有点多。”王秉正回答。

    “多点好啊,多那几根木头,是兄弟我送大哥的。修房子用不完,打点用具也要得,不算钱。”王汝端起一杯酒,递到王秉正手中。

    “那咋行?”王秉正接过酒。

    “木头是我的,我说行,就行。”王汝一口干了自己手中的酒,示意王秉正也干了。

    王秉正干了酒,没继续和王汝争。几人的酒一直喝到深夜。

    王汝带来的酒,劲大,尾味苦涩虽不明显,但喝多了,第二天醒来仍是头痛。王秉正跟左钧因学馆有午课,起得早,无事的王汝和手下排工仗着酒力,睡得很香酣。直到中午,王秉正和左钧去客栈叫,两人才慢吞吞地起来。

    午饭时,王秉正又要安排酒。王汝因要返程,提出不喝了。

    用了午饭,王秉正送王汝上路,按铜牟的木材行情,将王汝漂来的木材估了价,临别时把银两递给王汝。

    王汝接过银包一掂,估摸有三百两。立即表示太多,要拒收。王秉正拉住他,好说歹说,王汝最后取了一半带走,还留下话说,如果王秉正实在觉得欠着啥,等烧坊建好,用酒来还。

    犟不过王汝,王秉正只好应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