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庚辰年正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60.猪下水摊子开张了

    吃过一次猪下水后,王秉正竟喜欢上了那种汤酽肉烂、入口留香的感觉。以后,每每晚上和左钧对饮,王秉正就会叫顾嫂去街边摊铺端回一钵佐酒。

    顾嫂夫家姓顾,是铜牟镇上游不远的塘坊坝人。顾家男人会屠宰,以猪下水做菜,也算顾嫂的拿手本事之一。但这猪下水,在一般人家是上不得台面的粗鄙食材,做不好也膻腥难食。

    考虑到左钧父子都是读过书的体面人,过去顾嫂在学馆从不买烹此类食材。现在,见王秉正和左钧都好这一口,顾嫂在上街买过几次后,对左钧建议说:“街上的下水做得简单,味道也不好,两位先生爱吃,不如我去买材料,在学馆里做给先生们?”

    左钧讶异顾嫂竟还有这等本事,有点不相信。但不忍拂顾嫂好意,信口敷衍道:“可以试试,切不可让那膻腥异味弥漫学馆。”

    “先生放心,肯定不会的。只是做的时候,会要一点烧酒。”顾嫂见左钧答应自己在学馆里拿出看家本领,乘兴提了一点要求。

    顾嫂自己会做猪下水,而且还能比街上做得更好,王秉正听了很是兴奋,不等左钧说话,就欣然应允:“尽管去做,要多少酒,自己取就是。还需别的物料,也可放手去买。”

    第二天,顾嫂一大早去集市上,买了两副猪下水。她先用江中流水逐一清洗,然后才拿回学馆烹煮。待晚上左钧散学王秉正收工,一盘红亮的辣酱烧猪下水和一罐乳白的黄豆炖猪肠头已摆在桌上,两道菜颜色鲜亮,升腾的热气中散发出诱人的浓香。

    王秉正最先忍不住,拿起筷子拈了一块辣酱猪下水送入口中。与过去吃惯的大锅烂炖相比,顾嫂做的猪下水,不仅无丝毫异味,还软硬适中,入口一嚼,浓烈而特殊的香味顿时在口腔四散。嚼一口下水,再抿上一口酒,酒和食物的香味在舌尖碰撞交融,相比别的食物佐酒,感觉更加带劲。

    “不错,不错,真不错,这该就是人间美味了!”王秉正赞不绝口。

    “有那么好吃?”对于王秉正近乎夸张的表情,左钧表示狐疑。不就是一道猪下水,至于吗?当他舀出一片黄豆炖的肠头放进嘴里咀嚼后,也不由得感叹,原来粗鄙的猪下水也可以做得如此美味。

    “真不错呢!”左钧也忍不住称赞。

    “来来,你也坐下来一起吃。”兴之所至,王秉正邀顾嫂坐下同食。

    进学馆几年,被先生相邀同桌饮食,在顾嫂还是头一遭。她有点受宠若惊,忙不迭地推说:“不了,不了,不就是一道猪下水嘛。两位先生喜欢,以后常给你们做就是。再说,我受着先生的工钱,把饭菜做好,也是分内的事。”

    顾嫂坚拒,王秉正也没勉强。左钧入座后,两人一边酌饮,一边专心品尝,动都没动其他菜肴。

    “要是在街头支个摊子,一定会把街上现在的那些个小摊铺都抵垮。”左钧笃定地说。

    “对啊,你家里还有别的人吗?有这么好的手艺,何不叫来,就在这学馆外的空地上支个摊子,生意肯定火爆。多好的一个养家糊口营生。”王秉正附和着。

    “家里除了老头,确有一个儿子闲着。但支摊子做生意,我们没经验,也没本钱。”顾嫂回应。

    “几张桌凳,一副锅灶,再加上些碗筷,支个小摊,用得了多少本钱?想做,我们支持你就是。”王秉正动员她。

    “那就多谢两位先生了。我捎话把家中老头、儿子都叫来,商量一下看。”顾嫂被左钧父子一鼓动,有些心动。

    次日一早,顾嫂在镇上买菜时,找了熟人带话,当天下午她的男人和儿子就来了铜牟镇。

    平日里,顾嫂的男人做完家里的田地外,逢场天也会屠猪上市卖肉。儿子未读书,平日帮父亲照看肉摊,人也比一般村民灵光很多。听顾嫂说了左钧父子的建议,三人一合计,认为这真是个可以着手的营生。父子俩待到晚上,就摊子怎么支,生意如何做又向左钧父子讨教了一番。

    为帮顾嫂家人把生意做好,王秉正现场给了顾嫂家五两银子,让她男人和儿子置办用具和租房,承诺顾嫂家的猪下水摊开起后,可以拿烧坊的酒供她卖。

    不过旬余,顾嫂家的猪下水摊就筹备好了。同此前街上的猪下水摊只卖一锅烂炖不同,顾家这摊子支了一大一小两口灶,大灶的毛边锅依旧卖清汤乱炖,小灶的鼎锅里,温热着红烧的猪下水。开业之前,顾家父子将两种口味的拟售菜品都试做了,邀请左钧父子试菜。两个汉子打理出的猪下水,虽没顾嫂在学馆里做得精致,但与街上的下水摊子相比,好了不止一星半点。

    左钧尝菜时,发现顾家父子所烹的猪下水虽味道鲜浓,却也和街上摊子所卖的东西一样,有股淡淡的膻味。问其原因,不待男人解释,顾嫂就接下话:“学馆里煮给两位先生吃的,制作中是用了烧酒除腥提味。这摊子上卖的东西,哪能打理得那般精细。再说,烧酒那么金贵,哪又用得起哦。”

    “你们只管把菜做好就是,我一个开烧坊的,你们做菜用的那点酒,送你们就是。”王秉正说。

    “那咋好意思!今天请两位先生来,一为试菜,另一件事就是想问下,王先生前面说让我们卖烧坊的酒,是咋个卖法?”顾嫂的男人接过王秉正的话问。

    要让普通百姓也喝得到、喝得起自己的酒,这在王秉正和左钧心里,是有共识的。但是怎么个卖法,王秉正还没有想清楚。前面承诺让顾家父子在摊子上卖自家的酒,只是一闪之念。今日别人问起,对王秉正而言,真是一个问题。

    “摊子支起,去烧坊把酒拉来,挑一个谪仙烧酒的幌子出去,有人要喝,你卖就是。”见王秉正沉思,左钧担心他是为了惜售而犹豫,就替他作了答。

    王秉正明白左钧的意思,他的骨子里是个文人,对于商品的过度暴利,左钧是不认同的。“赢利必然,但不可奸”,左钧有一套自己的营商理念,并且一直坚持着。他不愿王秉正这么好的酒,只去满足小部分有钱人的口腹。

    “酒肯定要卖,父亲您说的打个幌子叫谪仙烧酒也是不错,但窖里存的可卖之酒并不多,这酒怎么个卖法,真得好好想想。”

    “老顾你先去把酒幌子做出来,秉正那里陈酒不够就卖新酒,哪有那么多顾虑喔。”在卖酒这件事上,左钧总表现得比王秉正更着急。

    见左钧犟上了,王秉正也不好再按自己的思路说下去,笑着答应说:“好,好,既然父亲都答应了,那老顾你准备就是,我管你开业有酒卖。”

    “这还差不多。”左钧见状,满意得很。

    隔天到烧坊,王秉正让伙计专门用再次发酵后的续糟填了一甑,将蒸出的酒按新二陈一的比例,勾调了一缸酒,多次品咂,感觉五味协调后,灌装进坛。这酒和完全熟化的酒相比,酒劲不相上下,口感同样舒适,只入口的醇香,要差上一大截。

    另一边,顾家父子也在做开业前的最后准备。为方便顾家卖酒,左钧专门找到镇上一个篾匠,用大小不等的楠竹做了一两、二两和半斤容量的三个酒提送给他们。

    烧坊酿的酒是有限的,现在几家酒楼正常卖酒,每月的数量都超过了两千斤。如果降低酒价面向寻常百姓大量卖酒,王秉正有两个顾虑,一是酿造跟不上,酒不够卖,二是谪仙烧坊的酒入口绵柔舒顺好喝,会在街上制造更多的醉汉。就这两个问题,王秉正专门跟左钧商量过,最后确定,酒要卖,但要走限售的路子。

    开业前期,王秉正让伙计将专门为顾家勾调的酒送到学馆。顾家父子来领酒时,王秉正明确了与左钧商量出的三条规矩。

    一、每天摊子售卖的酒最好不要超过一坛(五十斤);

    二、所卖的酒按量分段计价,每客每次不超过半斤的,酒钱按每两三个铜钱收,超过半斤的,酒钱按每两五个铜钱收;

    三、每日卖酒在两坛以内的,每两酒老顾得一个铜钱,另两个铜钱交烧坊为成本。如卖酒超过两坛,酒钱全部交回烧坊。

    做生意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东西卖出去,顾家父子弄不明白王秉正多卖还要少得的规矩。但酒是王秉正的,王秉正定什么样的规矩,他们也只有遵从,不好提什么意见。

    左钧父子为顾家确定的摊位在学馆出门的右下方。顾家父子在此处的空地上支了个顶棚,也是用青瓦盖顶,一为给食客们遮阳挡雨,同时也显美观。摊子搭起来后,远望去,和学馆融为一体,并不刺眼。但在棚子外一根斜出的竹竿上,一幅写有“谪仙烧酒”的蓝地白字大酒幌迎风飘摇,远远地昭示着行人,这是一个饮酒吃食的所在。

    简单择了个吉日,顾家的猪下水摊子就在炮仗声中开张营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