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庚辰年正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70.酿酒超过十万斤

    十月,涪江汛期结束,黄金水道又开始繁忙,整日里舟来船往,号子震天,好不热闹。

    烧坊歇火,无甚大事。这日黄昏,王秉正和王法天一道,早早离开烧坊回了学馆。父子俩还没坐定,就有伙计赶来说,有一姓赵的掌柜到烧坊,是送粮食来的。

    “赵昶来了,快过去看看!”王秉正心中一激动,叫上王法天就往烧坊赶。

    他一进烧坊大门,就见赵昶穿长衫马褂,被伙计安顿在烧坊院内的一张八仙桌旁喝茶。

    “人经不住念啊!昨天还在想,赵掌柜该来了,今天真就来了。”王秉正上前,抓住赵昶的手,热情地招呼。

    “答应了王掌柜,赵昶不敢食言。您要的高粱送来了。走,看看去?”

    “在哪?”见赵昶只带着一个随从,王秉正问。

    “码头船上。”赵昶伙计说。

    “走,走,看看去。”王秉正急切地拉起赵昶,往烧坊外走去。

    两人疾步寒暄着,来到了铜牟镇的码头上。顺着赵昶手指的方向,王秉正看到,三艘已落帆的大木船依次泊在码头边,船上满满地码放着粮包,甚有气势。

    “验验,全是糯红高粱。六百石,只多不少。”赵昶带着胜利会师的喜悦。

    “好,好,很好!不用验。马上找人搬。”王秉正也是大喜过望。

    “天色已晚,我又不急着走。让船家们先看着,明天再搬不迟。这一路将近十天,劳累了,心里就惦着你许下的酒。”赵昶急切地提出了要求。

    “哎呀!我这一高兴把礼数都丢了。走,走,先住下来。今晚这顿酒,一定喝个痛快。”王秉正哈哈大笑,将赵昶手臂一揽,引一行人往桂园酒楼方向走去。

    送赵昶到桂园酒楼住下,宴席自然也设在这里,还邀了酒楼掌柜作陪。

    菜肴丰盛自不用说。

    王秉正拿出一整坛酿得最早,存得也最好,平日只他和左钧私饮的好酒,送到桂园酒楼。安排好,差王法天回学馆把左钧也请到酒楼。

    那夜的酒喝到亥时才作罢。经近三年熟化的太白醉,五味调和已至臻境,胜似琼浆。不说头一遭品尝的赵昶,就连卖太白醉快两年的桂园酒楼掌柜,也深感惊艳,他一面喝,一面抱怨王秉正“藏私”。喝到兴处,王秉正对酒楼掌柜承诺,时间到了,酒自然会更好。今后桂园酒楼所售,慢慢都会有如此品质,甚至有望更妙。

    酒喝很多,睡得也迟。赵昶一觉醒来,不见平日醉酒后的晕痛,反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原来,好酒真可以养身!

    惦着码头上的高粱,赵昶起床整理下楼。

    “起来了!”赵昶刚到客栈大厅,就见王秉正迎了上来。原来王秉正早已赶来,就等着赵昶睡罢起身,一起早饭。

    “您太客气!”赵昶叫起随从,同王秉正上街用了早饭,一同赶到码头。

    十几名挑夫已在此等候。王秉正和赵昶一番交接,就让挑夫往烧坊粮库搬粮,连计量打斗都统统免了。

    几百石高粱,十几个挑夫折腾一个上午才搬完。

    “算过没,粮价一共多少?”王秉正问赵昶。

    “所有费用加一起,五百两银子。”赵昶说。

    “算错了。”王秉正说。

    “王掌柜说错了,您报个价就是。”赵昶心中一梗,以为王秉正要砍价。

    “我看了,这批粮真如您所说,六百石只多不少。现时铜牟好的黄谷每石八百钱上下,您的高粱都是糯红品种,又是从盐亭远道运来,说好的五百石以上运费另计,也说好价钱再上浮一成。以高粱价加运价和上浮的价格,该是一两银子一石,合计应为六百两。六百石以外的零头,算我占的便宜了。”王秉正细细算来。

    “这,要不得,要不得!您给的已是精米价钱,哪还是啥黄谷价哦!”赵昶大感意外,也十分不好意思。家里做着粮食买卖,他对粮食的行情再熟悉不过。按王秉正的算法,这利润就太大了。商人逐利,但赵昶做生意也有自己的原则,就是绝不在朋友面前占欺头。他当即提出了反对。

    王秉正一笑,没和赵昶争辩。他拿出一大一小重约六十两的金铤塞给赵昶:“银两太重,携带不便,直接给您金子,还麻烦您回去兑换。”

    “多了!多了!”赵昶尽力推辞。

    “不多。就算多了,算我先付明年定钱,如何?”王秉正把金子强塞给赵昶:“事就这么定了,还是来说今天中午的酒吧。”

    赵昶无奈,只得把钱收下。

    中午依旧安排在桂园酒楼。为喝得尽兴,左钧调整了当天下午的课程。酒从中午开始,跟晚餐连席,直到戌时末才尽兴而散。六个人,三顿饭,五十斤装的一坛酒,竟被喝去近一半。

    次日,赵昶准备返程。

    王秉正起得很早,正打算先到烧坊转一圈,再去客栈与赵昶一同早饭,之后再考虑送别。但他刚到烧坊,就见赵昶竟已先到一步。

    昨日睡得早,加上酒的作用,赵昶在卯时初就睡不着了。宿醉后依旧毫无不适,赵昶不由对王秉正所酿之酒心生膜拜。喝了半生酒,原来竟是“不知酒好”,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赵昶生出了许多新的想法。

    “咋不多睡会?起来这么早干啥?”王秉正接连发问。

    “来与您商量个事。”赵昶近身上前。

    “粮价的事莫再说了!”王秉正怕他来退粮价,准备先把话头掐断。

    “今天不说粮价。我来是说,我想卖您烧坊的酒。”

    “啊!”王秉正惊了一下,“做粮食买卖,咋想起来卖酒?”

    “谁说卖粮的就不能卖酒了?我就是想把太白醉卖到我们盐亭去,让乡亲们知道啥是好酒。”

    烧坊此前出酒有限,第一年约二三万斤,现已所剩无几。第二年约四五万斤,几乎未动。王秉正一直想把所有的酒都充分熟化再卖,所以对熟化好的太白醉惜售,主要供几家有来往的酒楼和部分官绅商贾。对新酒熟酒调配的谪仙烧限售,目前只限量供给顾氏父子。赵昶提出要卖酒,王秉正有些为难。

    “我帮太白醉扩大销量是件好事,王掌柜何必犹豫?”赵昶没想到,王秉正会面露难色。

    “赵掌柜所有不知。烧坊到今年,才是第三年开锅造酒。俗话说,酒是陈的香,这酒不经过足够的陈化,是达不到最好效果的。按我祖上的规矩,酒不存够五年,本是不允许卖的。现在拿一少部分酒边酿边卖,是因父亲一再催促,再加上这边的气温较高,酒也熟得略快。但我总是认为,不熟化到位,新酒如同生瓜,饮起来总差一点。所以,目前我对烧坊的酒,都是多存少卖,就为等它熟到最好,以最甘美的状态示人。”王秉正认真地解释道。

    为免赵昶误解,王秉正又带他到存酒的洞窟。那里除了有严封的大缸存酒外,确实只有很少一部分分装待售的太白醉和谪仙烧。他打开一坛谪仙烧,舀出一些让赵昶品尝。虽说这谪仙烧多已存放快一年,酒入口后,其口感和前两日王秉正用来招待自己的酒相比,在绵柔、醇香和口感的饱满度上,确有一定差距。

    “我们盐亭那边,啥时才能喝到您的酒?”赵昶相信了王秉正所说,放下酒瓢。

    “您和您招待亲朋好友的酒,已给您备好,伙计送到船上去了。您要卖酒这事,最早也得明年秋冬了。”王秉正笑答。

    “那咱们说好,明年送粮来时,我以高粱换酒,不拿钱了。”赵昶逼着王秉正。

    见拖不过去,王秉正在心里估摸一下,以现在的存酒环境,去年酿的酒到明年秋冬,应该能熟化到位,就答应了赵昶。

    二人在烧坊里转了一大圈,王秉正叫上王法天,要同赵昶一起出去早饭。这工夫,赵昶的随从也从客栈赶来,告诉他,客栈的账已被王秉正安排结了。

    四人一同用过早饭,王秉正亲自送赵昶登船。

    上了船,赵昶见到十只酒坛被稻草包捆,整齐地排在船舱,心中感动莫名。盛情的款待,多算的粮价,甚至连住宿的房钱都替自己付了,眼前又是整十坛好酒,赵昶十分过意不去。他返回船头,想和王秉正说点什么,话没出口,就被王秉正堵了回去。

    “船上那酒,是送给您自己喝的。您要觉得好,来年就收更多、更好的高粱给我。”

    做了多年生意,各色人物赵昶见得多了。像王秉正这样把人情看得酽浓,把细节做得到位的生意伙伴,还是头一次遇到。他不知再说什么好,只好与王秉正挥手作别,并承诺说:“放心,明年,我给您送一千石高粱来。”

    船到江心,起帆,顺风顺水而去。王秉正一直目送帆影消失,方才返回。

    有了赵昶这批高粱压库,王秉正对接下来的酿酒更有底气了。

    此时,最早蒸制的酒醅已发酵成熟,可以蒸酒了。木匠作坊做的桑木大桶也陆续送到,两间作坊再次火力全开,每天处理酒粮都在十石以上。

    冬至前,梓潼曹家富又送来两批约三百石高粱,王秉正封了收粮的秤,开始专注酿酒。

    是年,烧坊收粮已过一千五百石,全部用尽,酿酒可超过十万斤,规模开始超越当年柳林铺的谪仙烧坊。如今,烧坊成功重建,发展蒸蒸日上,儿子王法天也渐渐长大,开始掌技酿酒。多年来的心愿,就要实现了。

    两间作坊满负开工,到小寒时,库存酒粮已消耗大半,存酒占满两间洞窟。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熟化,再加上洞窟内恒温恒湿的环境,前一年存放的太白醉渐次陈熟,口感与用新酒调制的谪仙烧间的差距越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