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庚辰年正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81.山上好凉快

    心急、人轻、马快,一路又是下坡,回程中只在煽铁小镇住一夜,第二天日落前,王秉正就回到了铜牟。还了马匹,打发了伙计,王秉正回学馆时,左钧爷孙正要晚饭。

    左钧忙吩咐顾嫂添上碗筷酒杯,再去她家猪下水摊把两样吃食各端一钵回来。

    候王秉正洗漱落座,左钧趁王法天斟酒的空隙问:“这趟咋样?”自王秉正去龙安府,就这个问题,左钧和王法天已猜想谈论了多次。

    “山上好凉快,陈知府也很热情,我还在山里认下一兄弟。”王秉正知道左钧想问啥,故意装憨。

    “爷爷是在问你和我姑的事。”王法天边斟酒,边把话挑白了。

    “你于珍姑姑很好,愈发好看了。”王秉正继续装憨,但脸上有憋不住的笑意。

    “那你好久把她领回来?”左钧也不绕弯,端起酒杯示意王秉正喝酒,直接问他。

    “就这样把人一个知府的妹子领走?你们是不是想得也太干脆了点?”

    “那要咋办?说啊!”左钧一口干了杯中酒,心下有些急恼。

    “就是。你只要把我姑接回来,咋做都行。”王法天一边续酒,一边给左钧帮腔。

    “虽说我们都不再是绾发少年了,但我不想委屈了于珍。至少得风风光光地名媒正娶!”王秉正不再逗弄这爷孙两人,认真起来。

    “这是必需的!就是于珍同意,我也不会同意你随意而为的。”左钧长吁了口气。

    “那谁来发这父母之命,递这媒妁之言呢?”王秉正笑盈盈地盯着左钧。

    左钧瞬间明白了王秉正的意思,他哈哈一笑:“要为父为你出面,安排说合,直说就是,绕这一大圈做啥?”

    “就这个意思。”王秉正端起酒杯敬左钧,“这事,还真得您老人家出面不可。”

    左钧打了个响亮的哈哈,端杯干了王秉正敬来的酒。之后,他捋着颌下胡须说:“你和于珍凑一块,一直是我的愿望。这事,在我莫属啊!”

    “那要不了多久,我姑就成我娘了哦!”王法天听得高兴,不等左钧招呼,也自顾端起酒杯干了。

    天年早,还不到中秋,就有乡亲上烧坊问收粮的事。所以中秋一过,王秉正安排烧坊伙计陆续返工,开秤收粮,为新酿酒季的到来做准备。

    择期去龙安府提亲,准备聘礼这一系列事,都由左钧包揽了。左钧也乐此不疲,事无巨细,周到安排,生怕有半点遗漏。

    八月下旬,铜牟周边乡亲到烧坊卖粮的人正多,曹家富的头一批高粱也送到了。只这第一批,就有三百多石。曹家富还告诉王秉正,年成好,加上去年给的粮价好,估计今年收上来的高粱会比去年增加五成。他问王秉正,是否还是应收尽收。

    烧坊的酒本就卖得好,王秉正还打算秋冬把卖酒的地方再扩大些。有粮才有酒,听到有粮,当然高兴。他掷地有声地表态:“尽管收,多多益善。”

    送曹家富回梓潼时,王秉正在应付的粮价之外,又预付他一百两银,让曹家富放开手脚收粮。

    曹家富前脚刚走,赵昶送粮的船队就到达了,运来的高粱较往年更是多出一番,超过一千二百石。

    “今年我这粮,一颗也不卖钱,全部换酒,这可是去年就说好的。”赵昶到的当天,王秉正安排好第二天搬粮入库的事,又请赵昶去了桂园酒楼。酒尚未开喝,赵昶就开腔了。

    “男人说话,吐个唾沫就是钉。今年,我定不让赵掌柜失望。”王秉正一点也不推托。

    “那好,那好!这顿酒我就能喝得安心了。”赵昶忍不住拍手叫好。

    一千二百多石粮,搬运要一天时间。挑夫们搬粮的时候,王秉正安排伙计们为赵昶分装酒。按每石高粱一两银子的粮价算,王秉正和赵昶一商量,决定给赵昶谪仙烧四百坛,太白醉二百坛。另外,王秉正又备下十坛太白醉,送给赵昶自己饮用。

    下粮一天,上酒一天,赵昶带到铜牟镇的船队,一待就是两天多。王秉正得了粮,赵昶得了酒,两人各得所需,皆大欢喜。所以,两天多的时间里,两人轮番做东,在桂园酒楼喝了四顿酒。

    赵昶到铜牟镇第四天的早上,王秉正约他吃过早饭,去码头送行。

    码头上,几只满载着酒坛的大船令赵昶喜不自胜,一连向王秉正作揖致谢。以一个老生意人对市场的判断,赵昶知道,那酒坛里装的可不只是酒,而是白花花的银子。

    回到烧坊,王秉正坐在满实的仓廪之前。凭已有的粮食储量及已调理顺畅的两间作坊同步开酿,王秉正似乎看到了一坛又一坛的醇酒。想到这些酒进入市场,好酒之人将不再为酒所伤,他也似乎看到了烧坊更为光明的前景。

    重阳后,新酿酒季立窖。王秉正第一次宴请了附近乡绅、里长和客户,举行了隆重的立窖仪式。

    到这个时候,以铜牟镇为中心的附近几个州县,谪仙烧坊已成为最响亮的一块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