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沙河村的规划
现在江澈可是他们老江家最有本事的一位,他既然说让空着,那肯定有他的想法,因此江澈没说,几人也没再追问。
先确定好几个了重要公共设施的场地后,然后就是东西南北和环村的几条主干道。
按照后世的国标,国道、省道、一级公路、二级公路每车道宽度为3.75米,必要时必须设立3.5米以上超宽非机动车车道、和4米以上人行道。
乡村道路,路面加上路基是6.5米的总宽度。
而江澈设计的南北东西和环村路这几条主干道,全部都是双向四车道,预留的道路宽度则是骇人听闻的四十米宽!
“栓子,咱们公社的大路也才二十米左右的宽度,咱留这么宽合适么?”听完江澈的设计,大队长江大康疑惑道。
现在路上跑的基本上都是自行车和马车,马车的宽度正常都在1.5米到2米,就算是留下两辆车并排行驶也只需要3到4米左右,了不得再加上路两旁留着栽行道树的距离再加上两三米,最多用不了10米宽,江澈这倒好,直接来了40米,他们只是村又不会跑飞机坦克,留这么宽这多浪费地方啊。
有这些地,不说给社员多分点宅基地,就算是留着种蔬菜、种粮食也是好的啊。
其余人听了也纷纷点头赞同他的说法。
“叔叔大爷们长辈们,我留这么宽倒不是浪费土地。”
“还是那句话,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
“远的不说,二三十年前,您各位能想到咱们大队有一天会使用拖拉机种地么?”
“咱们村之前有的路就够窄,拖拉机想进村都得拐上几把。”
“如果按照您说的那样修个四五米宽将就着用,若是有一天咱们国家要是富裕到家家户户都有拖拉机了,您说咱要还是按照原先的道路,哪怕是按照公社大路的标准修路,等到农忙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用着拖拉机,您觉得那么宽的路能走的过来么?”
“要我说啊,咱这次既然都把整个村都重新归置了一遍,这道路咱也别纠结是二十米还是四十米了。”
“咱就一步到位,省的以后再想拓宽都做不到,到时候才是蛮烦事呢。”
“再说了,您觉得宽,是因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行道树这些您还没算呢,要是把这些都算了,其实也多不了多少地方。”
江澈刚魂穿到1965年的时候,整个沙河村才一百多户,一千多口人。
这十来年,沙河村在江澈的帮助下到城里给人做家具钱可没少赚,从之前人尽皆知的贫穷村一步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有了钱,周边村子的姑娘们也都愿意嫁过来,沙河村早就没了因为贫穷娶不起媳妇的光棍汉。
常言道,温饱思Yin欲。
没钱、没吃的时候,大家生孩子都是三年抱俩、五年抱仨,有些老大都到结婚的年龄了,爹妈还给添了弟弟或者妹妹。
现在有钱了,养活得起,那不可劲儿的生。
这次分家,原本两百多户的村子,刷的一下成了五百多接近六百户的大村子。
江澈也没和他们说后世家家户户都有小轿车,只是用了拖拉机来比喻。
就这都把几个老汉惊着了。
在国家成立之前,他们一直都是杜家的佃农,做着最苦最累的活,可一年忙活到头,到手的粮食都满足不了一家人的需求。
等到新华夏成立给他们分配了土地,再到现在国家提供一切的生产资料,不仅减少了众人在土地上的辛劳,还穿得暖吃得饱,大家都觉得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现在江澈居然说以后家家户户都会有拖拉机,这是什么生活?
地主老爷们都没享受过的日子啊!
“栓子,真的会有家家户户都有拖拉机的那么一天吗?”
老一辈还处在震惊之中,年轻的堂兄弟们听到‘拖拉机"这三个字则眼冒金光的看向江澈。
这会儿的拖拉机可是贵重东西,能开上拖拉机不知道是多少人的梦想,奈何拖拉机可不是人人都能开的,这是拖拉机手的活计,一般人还是靠边看看得了。
现在听到江澈说以后家家户户都会有拖拉机这些堂兄弟们如何能不着急。
这话若是别人说,大家早就嗤之以鼻说他白日做梦了。
可江澈的身份却不一样,在他们看来江澈既然能这么说就代表国家有这个想法。
这会开上拖拉机多拉风,恐怕后世开跑车都赶不上。
“放宽心,不用太久,短则5年,长则8年,大家肯定都能用上拖拉机。”
有着历史走向的江澈当然知道什么时候大家可以自由购买拖拉机了,但是有时候说话不能太满,因此江澈才给出了一个时间段。
“嘿嘿...。”得了确定的时间后,哥几个儿偷摸的在偷着乐。
“既然栓子都这么说了,那咱就按照这个留。”
“现在留宽点不怕,省的以后马路真的窄了,再想拓宽就费劲了。”江大康略作思考便同意了江澈的设置。
按照江澈的想法其实50米的预留空间真的不算宽,单四条机动车道路就占去了15米,再加上中间3米所有的绿化带,再加上两边4米宽的非机动车道,还有2米的行道树用地,再留出2米左右的人行道,这就用掉了26米,剩下的24米都是预留给以后拓宽使用的。
后世好多老城区为什么总是时不时的就堵车,就是因为之前设计的时候没有预料到经济发展的这么快,老百姓能这么快就富裕起来。
等到再想治理的时候这才发现路两旁不是商业区就是居民区,几乎都拆不动。
而有了江澈的沙河村肯定会比其他地方先一步富裕起来,汽车这些不敢说家家户户都会有,但是绝大多数的家庭肯定会先一步置办上。
而‘南街村"、‘华西村"这些享誉国内外的‘第一",估计再也碰不到华夏第一村的美名喽。
因此,江澈便想着借着这次机会一次搞好,省的到后面再给村里增加难度。
这些都说好了,众人又在穿村而过的那条臭水沟上起了分歧。
年轻一辈的意思,与其留着这条臭水沟滋生蚊虫这些害虫,还不如用倒塌屋子的夯土填平算了。这样还能多些土地,不管是当做宅基地用来分配也好,还是当成绿化带都比现在的臭水沟强。
老一辈则不是特别愿意,想着把这条水沟能够保留下来。从他们记事起,这条小沟就在了。
那会这条小沟是杜家人用来养鱼种荷花的地方,每年夏天他们都会在这条水沟里游泳洗澡,是他们最快乐的地方。
也就是随着村里人口越来越多,各家各户的污水都往水沟里淌,再加上沙河上建起了堤坝让这条水沟成了死水,渐渐的才开始发臭没人再愿意下水了。
江澈之前的想法是想是在这条水沟的两边加盖起来,上面用预制水泥板封上,改造成下水管道的主管,然后挖一条通向村外的暗渠直接排放到外面去。
现在听到叔叔大爷们聊起往事,江澈觉得不能这么急功近利,不管是按照他的想法改造成下水道还是按照其他堂兄弟的意思直接平掉,不仅抹杀了老一辈年轻时的记忆,也对下一代不是特别友好。
就如同后世抬眼看去城市里除了几个公园,基本都被钢筋混凝土覆盖着。
江澈却不想村里的侄子、侄女们看到的除了房子就是马路,仅有的绿化也只是马路两旁栽种的花花草草。
思考了一会儿,江澈给出了意见。
既然想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这个时代最美的农村,那么这条水沟就不能简单的覆盖成土地就完了,倒不如借此机会把里面的淤泥全部清除出来,然后用废弃的夯土垫平砸实留下半米左右高度的水层,再在里面栽些荷花,然后围着水沟栽种些柳树之类的绿化树。
大人孩子们夏天有了游玩的去处,有了这个浅水塘,孩子们就不会跑到危险的沙河去洗澡了。
池塘里面放些鱼苗,等到秋天的时候捞上来还能给大家当作福利发下去。
既能满足了老一辈想留下自己儿时美好的回忆,还能点缀乡村的美景,孩子们在里面游玩还没有危险,这么做一举三得多好。
听完江澈的想法,叔叔大爷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堂兄弟们也纷纷点头同意。
待专业的测量员把刚刚讨论的内容都在规划图中标明后,剩下的就简单了,分地到户!
这个就简单了,按照现有的户数等比例分配就好了。
不过在宅基地分配的问题上,江大康耍了个小聪明。
按照规定,像江澈这样落户城市的城里人早已不再属于村集体的一员,也就不能拥有所有权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农村宅基地。
但是江大康不仅给江澈留了一块也给江波留了一块。
起初众人还不理解江大康的良苦用心,待江澈去撒尿的功夫,江大康趁机跟众人解释了一番。
“栓子是咱们江家现在走的最高,又为咱们江家付出最多的子侄了。”
“小波呢,又是继他老子江桥之后,唯一一个在部队里有一番作为且为咱老江家挣了脸面的子弟。”
“总不能逢年过节,两个最出色的子侄回村后,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吧?”
“这事儿传出去,咱江家还不丢大人了。”
这是明面上的说法,其实江大康也存了点小心思。
这些年,多少不明就里的外乡人见到沙河村人生活的富足都夸奖他这个大队长治理有方。
屁!~
扯淡呢,单靠土里刨食能混个肚圆不拉饥荒就算是老天爷给脸了。
要是没有江澈在京城帮着介绍活计,村里得多少人打光棍。
而江澈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也就是想让自己的叔叔大爷这些至亲的生活过得宽松一些,而他们这些血缘稍微淡了一些的族亲们则只是江澈捎带手的事情。
亲疏有别,这些都能理解。
江桥在最困难的时候把江澈三兄妹送回村里,他们这些族亲虽然也在吃食上帮了一些,可那会儿家家都困难自家人都吃不饱,能给江澈他们的帮助也有限。
这些年江澈除了逢年过节的时候会回来看一下江大山和江大河这两位叔叔大爷,其他的时间几乎都见不到人,就算是回来也是吃顿饭便又急匆匆的离开了。
碰不到面、说不上话,时间久了,江澈对家乡、对族亲们的亲情会不会随着时间慢慢变淡?
江澈现在还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已经走到现在这么高的高度,以后的成就谁敢断定会到哪一步?
虽然江澈是江家的后代,可人总会变的。
谁知道等江大山和江大河这老哥俩故去了以后,江澈多久才会回来一次,或者会不会再回到这个小村庄都两说。
到那时,江澈不再帮老家谁也说不出江澈的毛病。
可一旦在老家有了房子就不一样了,有了家就有了根嘛。
逢年过节江澈也能在村里多待几天,与大家接触的多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怎么能淡薄?
若是村里有事了,随便谁在旁边提上一嘴,江澈都不会袖手旁观。
只要江澈的房子在沙河村,江澈的心就永远不会从沙河村离开,那么沙河村就一直都是周边十里八乡最富裕的村。
这些想法虽然有点太过于自私,但江大康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沙河村。
规划这一项结束,下面一项就是请人平整地面的花费,还有建筑材料需要采购哪些又需要买多少,需要多少个工才能做完,整体做完,大队需要支出多少等等事宜。
整理完这些之后,江大康便分配了任务。
江大康,去周边的大队商谈雇人平整地面、对水沟清淤等工作。
江大山和岳三的关系好,他则去岳家村去找岳三商量拉人手过来建房子的事宜。
江澈的任务不用江大康说,主动起身表明自己去跑砖瓦、水泥、下水管道等建筑材料。
先确定好几个了重要公共设施的场地后,然后就是东西南北和环村的几条主干道。
按照后世的国标,国道、省道、一级公路、二级公路每车道宽度为3.75米,必要时必须设立3.5米以上超宽非机动车车道、和4米以上人行道。
乡村道路,路面加上路基是6.5米的总宽度。
而江澈设计的南北东西和环村路这几条主干道,全部都是双向四车道,预留的道路宽度则是骇人听闻的四十米宽!
“栓子,咱们公社的大路也才二十米左右的宽度,咱留这么宽合适么?”听完江澈的设计,大队长江大康疑惑道。
现在路上跑的基本上都是自行车和马车,马车的宽度正常都在1.5米到2米,就算是留下两辆车并排行驶也只需要3到4米左右,了不得再加上路两旁留着栽行道树的距离再加上两三米,最多用不了10米宽,江澈这倒好,直接来了40米,他们只是村又不会跑飞机坦克,留这么宽这多浪费地方啊。
有这些地,不说给社员多分点宅基地,就算是留着种蔬菜、种粮食也是好的啊。
其余人听了也纷纷点头赞同他的说法。
“叔叔大爷们长辈们,我留这么宽倒不是浪费土地。”
“还是那句话,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
“远的不说,二三十年前,您各位能想到咱们大队有一天会使用拖拉机种地么?”
“咱们村之前有的路就够窄,拖拉机想进村都得拐上几把。”
“如果按照您说的那样修个四五米宽将就着用,若是有一天咱们国家要是富裕到家家户户都有拖拉机了,您说咱要还是按照原先的道路,哪怕是按照公社大路的标准修路,等到农忙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用着拖拉机,您觉得那么宽的路能走的过来么?”
“要我说啊,咱这次既然都把整个村都重新归置了一遍,这道路咱也别纠结是二十米还是四十米了。”
“咱就一步到位,省的以后再想拓宽都做不到,到时候才是蛮烦事呢。”
“再说了,您觉得宽,是因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行道树这些您还没算呢,要是把这些都算了,其实也多不了多少地方。”
江澈刚魂穿到1965年的时候,整个沙河村才一百多户,一千多口人。
这十来年,沙河村在江澈的帮助下到城里给人做家具钱可没少赚,从之前人尽皆知的贫穷村一步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有了钱,周边村子的姑娘们也都愿意嫁过来,沙河村早就没了因为贫穷娶不起媳妇的光棍汉。
常言道,温饱思Yin欲。
没钱、没吃的时候,大家生孩子都是三年抱俩、五年抱仨,有些老大都到结婚的年龄了,爹妈还给添了弟弟或者妹妹。
现在有钱了,养活得起,那不可劲儿的生。
这次分家,原本两百多户的村子,刷的一下成了五百多接近六百户的大村子。
江澈也没和他们说后世家家户户都有小轿车,只是用了拖拉机来比喻。
就这都把几个老汉惊着了。
在国家成立之前,他们一直都是杜家的佃农,做着最苦最累的活,可一年忙活到头,到手的粮食都满足不了一家人的需求。
等到新华夏成立给他们分配了土地,再到现在国家提供一切的生产资料,不仅减少了众人在土地上的辛劳,还穿得暖吃得饱,大家都觉得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现在江澈居然说以后家家户户都会有拖拉机,这是什么生活?
地主老爷们都没享受过的日子啊!
“栓子,真的会有家家户户都有拖拉机的那么一天吗?”
老一辈还处在震惊之中,年轻的堂兄弟们听到‘拖拉机"这三个字则眼冒金光的看向江澈。
这会儿的拖拉机可是贵重东西,能开上拖拉机不知道是多少人的梦想,奈何拖拉机可不是人人都能开的,这是拖拉机手的活计,一般人还是靠边看看得了。
现在听到江澈说以后家家户户都会有拖拉机这些堂兄弟们如何能不着急。
这话若是别人说,大家早就嗤之以鼻说他白日做梦了。
可江澈的身份却不一样,在他们看来江澈既然能这么说就代表国家有这个想法。
这会开上拖拉机多拉风,恐怕后世开跑车都赶不上。
“放宽心,不用太久,短则5年,长则8年,大家肯定都能用上拖拉机。”
有着历史走向的江澈当然知道什么时候大家可以自由购买拖拉机了,但是有时候说话不能太满,因此江澈才给出了一个时间段。
“嘿嘿...。”得了确定的时间后,哥几个儿偷摸的在偷着乐。
“既然栓子都这么说了,那咱就按照这个留。”
“现在留宽点不怕,省的以后马路真的窄了,再想拓宽就费劲了。”江大康略作思考便同意了江澈的设置。
按照江澈的想法其实50米的预留空间真的不算宽,单四条机动车道路就占去了15米,再加上中间3米所有的绿化带,再加上两边4米宽的非机动车道,还有2米的行道树用地,再留出2米左右的人行道,这就用掉了26米,剩下的24米都是预留给以后拓宽使用的。
后世好多老城区为什么总是时不时的就堵车,就是因为之前设计的时候没有预料到经济发展的这么快,老百姓能这么快就富裕起来。
等到再想治理的时候这才发现路两旁不是商业区就是居民区,几乎都拆不动。
而有了江澈的沙河村肯定会比其他地方先一步富裕起来,汽车这些不敢说家家户户都会有,但是绝大多数的家庭肯定会先一步置办上。
而‘南街村"、‘华西村"这些享誉国内外的‘第一",估计再也碰不到华夏第一村的美名喽。
因此,江澈便想着借着这次机会一次搞好,省的到后面再给村里增加难度。
这些都说好了,众人又在穿村而过的那条臭水沟上起了分歧。
年轻一辈的意思,与其留着这条臭水沟滋生蚊虫这些害虫,还不如用倒塌屋子的夯土填平算了。这样还能多些土地,不管是当做宅基地用来分配也好,还是当成绿化带都比现在的臭水沟强。
老一辈则不是特别愿意,想着把这条水沟能够保留下来。从他们记事起,这条小沟就在了。
那会这条小沟是杜家人用来养鱼种荷花的地方,每年夏天他们都会在这条水沟里游泳洗澡,是他们最快乐的地方。
也就是随着村里人口越来越多,各家各户的污水都往水沟里淌,再加上沙河上建起了堤坝让这条水沟成了死水,渐渐的才开始发臭没人再愿意下水了。
江澈之前的想法是想是在这条水沟的两边加盖起来,上面用预制水泥板封上,改造成下水管道的主管,然后挖一条通向村外的暗渠直接排放到外面去。
现在听到叔叔大爷们聊起往事,江澈觉得不能这么急功近利,不管是按照他的想法改造成下水道还是按照其他堂兄弟的意思直接平掉,不仅抹杀了老一辈年轻时的记忆,也对下一代不是特别友好。
就如同后世抬眼看去城市里除了几个公园,基本都被钢筋混凝土覆盖着。
江澈却不想村里的侄子、侄女们看到的除了房子就是马路,仅有的绿化也只是马路两旁栽种的花花草草。
思考了一会儿,江澈给出了意见。
既然想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这个时代最美的农村,那么这条水沟就不能简单的覆盖成土地就完了,倒不如借此机会把里面的淤泥全部清除出来,然后用废弃的夯土垫平砸实留下半米左右高度的水层,再在里面栽些荷花,然后围着水沟栽种些柳树之类的绿化树。
大人孩子们夏天有了游玩的去处,有了这个浅水塘,孩子们就不会跑到危险的沙河去洗澡了。
池塘里面放些鱼苗,等到秋天的时候捞上来还能给大家当作福利发下去。
既能满足了老一辈想留下自己儿时美好的回忆,还能点缀乡村的美景,孩子们在里面游玩还没有危险,这么做一举三得多好。
听完江澈的想法,叔叔大爷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堂兄弟们也纷纷点头同意。
待专业的测量员把刚刚讨论的内容都在规划图中标明后,剩下的就简单了,分地到户!
这个就简单了,按照现有的户数等比例分配就好了。
不过在宅基地分配的问题上,江大康耍了个小聪明。
按照规定,像江澈这样落户城市的城里人早已不再属于村集体的一员,也就不能拥有所有权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农村宅基地。
但是江大康不仅给江澈留了一块也给江波留了一块。
起初众人还不理解江大康的良苦用心,待江澈去撒尿的功夫,江大康趁机跟众人解释了一番。
“栓子是咱们江家现在走的最高,又为咱们江家付出最多的子侄了。”
“小波呢,又是继他老子江桥之后,唯一一个在部队里有一番作为且为咱老江家挣了脸面的子弟。”
“总不能逢年过节,两个最出色的子侄回村后,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吧?”
“这事儿传出去,咱江家还不丢大人了。”
这是明面上的说法,其实江大康也存了点小心思。
这些年,多少不明就里的外乡人见到沙河村人生活的富足都夸奖他这个大队长治理有方。
屁!~
扯淡呢,单靠土里刨食能混个肚圆不拉饥荒就算是老天爷给脸了。
要是没有江澈在京城帮着介绍活计,村里得多少人打光棍。
而江澈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也就是想让自己的叔叔大爷这些至亲的生活过得宽松一些,而他们这些血缘稍微淡了一些的族亲们则只是江澈捎带手的事情。
亲疏有别,这些都能理解。
江桥在最困难的时候把江澈三兄妹送回村里,他们这些族亲虽然也在吃食上帮了一些,可那会儿家家都困难自家人都吃不饱,能给江澈他们的帮助也有限。
这些年江澈除了逢年过节的时候会回来看一下江大山和江大河这两位叔叔大爷,其他的时间几乎都见不到人,就算是回来也是吃顿饭便又急匆匆的离开了。
碰不到面、说不上话,时间久了,江澈对家乡、对族亲们的亲情会不会随着时间慢慢变淡?
江澈现在还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已经走到现在这么高的高度,以后的成就谁敢断定会到哪一步?
虽然江澈是江家的后代,可人总会变的。
谁知道等江大山和江大河这老哥俩故去了以后,江澈多久才会回来一次,或者会不会再回到这个小村庄都两说。
到那时,江澈不再帮老家谁也说不出江澈的毛病。
可一旦在老家有了房子就不一样了,有了家就有了根嘛。
逢年过节江澈也能在村里多待几天,与大家接触的多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怎么能淡薄?
若是村里有事了,随便谁在旁边提上一嘴,江澈都不会袖手旁观。
只要江澈的房子在沙河村,江澈的心就永远不会从沙河村离开,那么沙河村就一直都是周边十里八乡最富裕的村。
这些想法虽然有点太过于自私,但江大康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沙河村。
规划这一项结束,下面一项就是请人平整地面的花费,还有建筑材料需要采购哪些又需要买多少,需要多少个工才能做完,整体做完,大队需要支出多少等等事宜。
整理完这些之后,江大康便分配了任务。
江大康,去周边的大队商谈雇人平整地面、对水沟清淤等工作。
江大山和岳三的关系好,他则去岳家村去找岳三商量拉人手过来建房子的事宜。
江澈的任务不用江大康说,主动起身表明自己去跑砖瓦、水泥、下水管道等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