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章:归来

    小孩子做啥都是一阵风。

    从故宫出来上大巴时,一个个都哎吆哎吆的喊着累死了,但是当大巴车从城区驶出来到郊区,这帮小年轻又精气十足的趴在窗户边讨论着哪里的雪景好看。

    到达目的地后,争先恐后的奔下车在雪地里撒欢。

    待他们疯够了,江澈这才将众人召集到一起,开始参观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始建于1724年。”

    “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

    “清雍正时期的圆明园扩建工程大体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将中轴线向南延伸,在赐园的南面修建宫廷区,严格仿照紫禁城中轴对称的形式,包括新辟的大宫门,还有左右外朝房和内阁各府各衙门的值房,这里日后成为皇帝在圆明园主政的主要建筑群。”

    “第二部分,将原赐园向北、东、西三面拓展,构建曲水岛渚,增设亭榭楼阁,这部分构成了后来乾隆帝御题“四十景”的主体。”

    “第三部分,修建福海及其周围配置的建筑组群。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

    “每个景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也有使人感觉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与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在雍正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只是很可惜,1860年八国联军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进行抢劫和破坏。”

    “能拿的都拿走了,不能拿的干脆统统烧掉,一场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

    步入圆明园的大门,众人便有一种步入里历史陈迹的感觉。

    最引人注意的是那残缺不全但仍高高挺立着的石柱,从石柱上雕刻着的图案,听着江佳怡的陈述眼前依稀出现了一座座富丽堂皇的殿堂;从石壁上黑色的痕迹,仿佛闻到了旷日以久的烟火味。

    触摸着圆明园剩下的残砖断瓦,似乎听到了沉痛的诉说。

    “不要看现在的废墟残破不堪,在当时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

    “此外,圆明园也是除紫禁城外帝王居住过最多的地方。”

    “据不完全统计,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他们不仅抢走了院内所有奇珍异宝,就连用作装饰的所有事物都搜刮一空,最具有代表作的便是十二兽首。”

    “说到这里,我们要感谢艾尔伯特先生在数年前帮我们找回的‘兔兽’,感谢您为两国做出的贡献。”

    早在故宫介绍大水缸的时候,江佳怡便精准的把控到了老父亲的意思。

    所以,介绍圆明园,江佳怡便放弃了之前的‘小而细’外带一些野史中的小故事,着重放在圆明园本身,用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抬升圆明园被毁之前的富丽堂皇,用以反衬八国联军罄竹难书的罪孽。

    也不枉江佳怡绞尽脑汁的回忆之前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跟在身后的小老外们不管男生还是女孩子,都默然不语。

    一如之前在故宫看到的那两口伤痕累累的大缸,不知道怎么开口。

    替自己祖先道歉?

    可面对祖先给华夏民族带来这么大的苦难,所有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不知道老天爷是不是也感受到了这里的哀愁,雪越下越大。

    就在江澈想着怎么着才能再给这份哀愁添一把火,沙河新村却是截然相反的景象,热闹非凡。

    “他三叔,为民他们还没回来呢?”人群中,江大年的媳妇牛兰花问道。

    “说是9点多的火车,这会儿都快两点了,许是快到了。”江大河琢磨了一下从京城火车站到家的时间,回答道。

    “大年家的,你家小孙子怎么样啊,能吃不?”江家唯一在世的老祖宗‘六太爷’瞧见牛兰花过来了,问候道。

    “那小子可能吃了,这不刚刚吃了奶,哄睡下。”

    “我才过来瞧个热闹。”

    别看牛兰花现在恭恭敬敬的回答‘六太爷’,放在早些年她可是沙河大队最泼辣的那一位。

    这位主,历来只有占别人便宜的,没有谁能从她手上得一定但好处,用扯淡的话说粪车从她家门前经过,她都得尝尝咸淡。

    当然那也是缺吃少喝的年代造成的,现在沙河新村家家户户不缺吃喝,牛兰花也一改往日的泼辣,开始往好婆婆方向发展。

    “娃娃能吃是好事儿。”

    “不过你可不能只照顾娃娃,把孩他娘给忘喽。”

    “以前咱们穷,对待

    “托国家的福,现在咱们家家户户都富裕了,可不能再对小辈苛刻了,传出去丢的不仅仅是咱们老江家的脸面,更是给栓子抹黑。”

    ‘六太爷’虽然没上过一天学,不认识一个字,‘仓禀足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道理他更不清楚。

    但是他的人生经历却是一位极为负责任的老师。

    年轻那会儿,他还问他爹,为啥牛家庄的少爷当大官了,他们村的土地不但不加租子,反倒还给他们村的佃农降租子,还派人帮佃农修补茅草房。

    他爹就告诉他,牛家这是在养望。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家族,总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早晚会遇上一些磨难。

    若平时不把身边人当人,敲髓吸骨,待有难时只会出现墙倒众人推。

    若是平时会做人,遇到难事,这些外人虽帮不了大忙,但是在关键时刻有可能就能救一家子身家性命。

    ‘六太爷’年少时不懂,可年近百岁,给了他足够长的时间思考。

    他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早先,他不知道江家的这种好日子会维持多久,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他也就抱着活一天算一天的想法,从未言语过这些事情。

    但听到广播里说国家开放了国门,也允许个人做生意了,‘六太爷’便知道这个天不会变。

    既然天不变了,那他们江家的富足就不会是昙花一现。

    这几年,‘六太爷’经常拉着江大山等子侄辈讲述自己年轻时候的所见所闻。

    有些人明白‘六太爷’这是借着讲故跟他们说家族的经营之道,有些脑袋愚笨的也被其他弟兄提醒。

    “六爷爷,瞧您说的,咱们现在生活这么好,吃不完用不完,不疼孩子疼谁啊,那玩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不瞒您说,我之所以来这么晚啊,就是给我儿媳妇炖母鸡汤呢。”

    “也就是她们娘俩吃饱喝足睡着了,我才出来凑凑热闹。”

    “瞧两眼热闹,我还得回去看看孩子睡醒没。”

    “我那小孙子,她妈一个人照顾不过来。”

    被‘六太爷’当着众人的面点拨自己以往对待大儿媳妇的事情让牛兰花有些难堪,不过江大民可是不止一次跟牛兰花说过那些道理,耳提面命的跟她说为了家族的脸面要改变,不能再那般泼辣。

    再加上现在江家的男女老少都在,她也不敢撒泼。

    忍着心中的那口气,轻声细语的跟‘六太爷’解释了几句。

    “哎呦,原来刚才的鸡汤是兰花嫂子炖的啊,我就说怎么一大早香气这么重。”

    “可不是嘛,兰花嫂子现在对她小儿媳妇可上心了,上个月我去她家串门,她的鸡笼里还有不少母鸡,前些日子我还想着跟她换点鸡蛋给我儿子吃,可再一瞅哪还有几只了。”

    “知道的,知道你们是在夸兰花婶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在拱火呢。”

    “兰花婶子可不是以前的那个兰花婶子,人家现在不光对小儿媳妇好,对其他几个嫂子也是一样的好。”

    “虽然没有给其他几个嫂子炖鸡汤,但是我可是听为开嫂子说了,兰花婶子前天晚上给他们几兄弟家都送去了一千块钱。”

    “兄弟四个都给了?”

    “给了,为开嫂子可是亲口和我说的。”

    “哎呦,兰花嫂子我还真没看出来呢,你这么舍得呢。”

    “...”

    “还真没看出来牛兰花的变化真这么大?”

    “都说兰花婶子泼辣还抠门,我咋觉得比我家婆婆要好呢。”

    “...”

    听着周围人的夸赞,牛兰花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会儿她才明白为什么自家男人天天劝自己要改变。

    当初给几个儿子钱有多心疼,现在就有多舒畅。

    前些日子江澈给江为民打电话说可以光明正大的使用宗祠祭拜祖宗,当江为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族亲祖老,江家的宗祠在这段时间可谓是灯火通明,人流如织。

    与众人喜笑颜开装扮宗祠不同的是,‘六太爷’却眉头紧皱。

    这幅情形,显然是有心事。

    小年轻还以为‘六太爷’这是担心自己哪一天也会成了香台排位中的一员,还劝导他一定会长命百岁。

    最后被小辈们搞得烦了,‘六太爷’才说了实情。

    原来江家还有一房流落在外,他是因为想到自己在外的三哥一家没能参与到祭祖,不圆满,所以心里不舒服。

    听到还有族亲在外地,江大民当然想把这位亲人也接过来一起参与到江家的大事中。

    不过众人想归想,可华夏这么大,谁知道这位神秘的‘四大爷’在哪里。

    就在这时,‘六太爷’像是想到了什么似得,从床板之间的缝隙中掏出了一封早已发黄的信封。

    凭借着信封上的地址,江为民这才联系上了‘四太爷’那一房的族亲。

    虽说‘四太爷’早已不在人世了,但是当江大奎听说老家今年要开宗祠祭祖,也不用江为民开口邀请,便嚷嚷着要参加,不光是他自己,‘四房’这边的所有男丁都会参加。

    今天便是‘四房’到达的日子,江家老少都聚集在村口等着来人。

    就在牛兰花还想听听别人的夸赞时,前头突然传来小孩子们的呼喊声:“为民叔

    为民大爷,他们回来了!~”

    听到呼声,刚才还七嘴八舌聊着天的众人顿时蜂拥向前。

    “大奎叔,这位就是咱们老江家的老祖宗,‘六太爷’。”

    车停下,江为民引导着一群人走到‘六太爷’跟前,跟着其中一位和江大山年龄相仿的老头介绍。

    老头听到江为民的介绍后二话不说‘噗通’一声跪倒在‘六太爷’跟前泣不成声道:“六叔!~”

    后面跟着的一众男丁也紧跟着跪下齐声叫道:“六爷爷

    六太爷!~”

    “哎,哎!”

    “都是好孩子,快起来,快起来。”

    ‘六太爷’泪雨婆娑的伸出手要去扶,被江大民称为‘大奎叔’的男子生怕意外碰上‘六太爷’也不推让,就着劲起了身。

    “呵,咱老江家这门儿人,都不用问,打眼一瞧都知道是自己家人。”

    “可不是嘛,你瞧瞧这位老哥儿和他们身后的小辈儿们,瞧瞧那身形,看看那脸型,这都不用看家谱都知道是咱们江家的。”

    几个老婶子在后面嘀咕着这些人的面相,前面的‘六太爷’一一打量过后开心的笑道:“像,像!跟我那二哥哥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就是可怜了我那二哥哥没有福分看到老家的改变。”

    “六叔,您别伤心了,您这样我爸他也不安心。”

    说着话,‘六太爷’估计是想起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伤心难掩。

    “就是,六太爷,今天是大奎叔他们回来认祖的大好日子,咱们应该高兴。”江为民适时的插了一句。

    “对,对,咱们该高兴。”

    “为民啊,带着你大奎叔和其他兄弟、子侄们先给祖宗们上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