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之逍遥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零八章 后记(大结局)

    “逍遥,你当真不要万里河山,放弃至高无上的皇位,与我一起走遍天下吗?”

    泰山之巅,长孙秀敏柔情似水地望着身边眉清目秀,风采依旧的李逍遥。长孙秀敏没有想到身为皇上的李逍遥毅然决然的将皇位传于长子李昇,他自己却选择远走天下海角,遍览天下名声古迹。不再是指点江山的皇上,也不是英姿飒爽的元帅,而是一个心中只有她一人的丈夫。

    李逍遥温柔地搂着长孙秀敏的肩膀,他温柔地说道:“敏儿,天下对于我来说,那是一场意外。我从未真正的对皇位有丝毫的兴趣,至于我当年的所作所为,一切都留给历史去评判。当初,我跟随师傅学艺十年,只想着救治母后,没有想到在洛阳居然遇见了你!那时候,我就知道这一生的梦想不再是天下,而是与你逍遥天下行,有你在我的身边,已经没有任何的遗憾了。”

    唐高祖李渊颁布诏书,正式将皇位禅让于李逍遥后,就再也没有干预朝政。李逍遥登基后,在公元六百二十六年十月二十六日下达诏书,追封已故太子皇兄李建成为太子,谥号为隐,是为隐太子;三哥李元吉为齐王,谥号为剌,是为海陵剌王;二哥李世民为秦王,谥号为贤,是为贤王,重新将他们三人以皇家丧礼安葬。在安葬那一天,李逍遥在宜秋门大哭一场,显得十分哀痛。并且,李逍遥命令原东宫和齐王府、秦王府的幕僚属官都去送葬。

    李逍遥、李玄霸两人亲自扶灵,使得百姓们纷纷称赞李逍遥的仁义。实际上,李逍遥已经是一国之君,根本就不需要扶灵。只不过李逍遥心中对于李建成等人还是有些兄弟之情,他不顾众位大臣反对,毅然决然的选择扶灵。

    李建成等人全部重新安葬后,李逍遥就随行回到紫宸殿中,处理政务。当天晚上,身为皇上的李逍遥将本门的师兄弟们全部喊来,袁天罡、李淳风、孙思邈、李靖、虬髯客等人悉数抵达大殿内。李逍遥笑脸相迎,亲自出门迎接众人的到来。

    虽然李逍遥是众人的师弟,袁天罡等人不敢以师兄自居。毕竟,李逍遥的身份与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众人非常的拘束,就连虬髯客都无法用之前的态度面对李逍遥。之后,还是李逍遥自己打破沉默,准许众人与之前一样的称呼。

    “众位师兄,逍遥有今日的地位仰仗诸位师兄的帮忙!”李逍遥情真意切地说道,众人连连摇手,他们知道李逍遥取得今日的成就。虽然他们也出力了,只不过是小忙而已,根本就不愿提及,这一切都是李逍遥靠自己得到的,他们怎么敢居功自傲,又听到李逍遥说道:“大师兄、二师兄,你们两人不妨留在宫中如何?在宫中任职,你们二人不仅将自己最大的才能发挥出来,而且还能预测大唐的未来变化,大唐之中论风水无人能出其右。”

    袁天罡、李淳风两人见李逍遥真心相邀,他们两人也想要将本门发扬光大。再说,当今的皇上是他们的师弟,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担心会有人加害于自己。因此,袁天罡、李淳风两人就留在了皇宫中任职。袁天罡身为大师兄,被李逍遥直接任命为国师;李淳风则被李逍遥授予官职,成为太史令,他们两人都成为大唐官员。

    李逍遥见大师兄、二师兄愿意留在宫中,他高兴不已,又将目光看向了孙思邈,他继续问道:“三师兄,您的医术当世无双,就连宫中的御医都无法与您相提并论。逍遥想让您留在宫中,成为太医院执事,掌管整个太医院,不知三师兄能否答应?”

    面对李逍遥的问话,药王孙思邈紧锁眉头,犹豫不决地想了想,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孙思邈,只见他叹息一声道:“逍遥,你的好意师兄心领了;皇宫之中有你以及药师,还有大师兄与二师兄在,我就不参合其中,有他们在的话,我也就放心多了。毕竟,我学医只不过是医治救人,发扬医术。在朝中任职,我只能为皇家之人医治,这与我的原则相悖。因此,我决定还是离开京师,走访天下,行医救人吧。”

    李逍遥见药王孙思邈下定决心做一个民间大夫,他也没有阻拦孙思邈的决定。毕竟,人各有志,每个人的道路都会有不同的选择。虽然李逍遥身为皇上,一国之君,他也不想将心不在此处的人留在身边,害人害己。

    药王孙思邈见李逍遥失望的神色,他沉声道:“虽然我更喜欢为百姓解除痛苦,此事暂且不着急。如果逍遥相信我的医术的话,那我就留在宫中指点他们一二。只要满了六个月,无论他们能够学到多少,就看他们自己了,那个时候我必定会离开皇宫,不知逍遥你觉得怎么样?”

    李逍遥想了想,觉得孙思邈此计非常的不错,而且李逍遥对于孙思邈的医术非常的信任。李逍遥知道太医院的人员众多,医术高明者比较少。如果有药王孙思邈教导他们一段时间的话,太医院的医术必定会提高一个层次,这样一来太医院才名副其实。

    虬髯客见李逍遥的目光看向了自己,不等李逍遥询问,开门见山地回道:“逍遥,你不必询问了,我准备云游四海。毕竟,中原大地我该去的地方已经去了,准备远赴海外。”

    李逍遥知道虬髯客不愿受到任何的拘束,喜欢自由自在的,而且历史中虬髯客的确远赴海外。于是,李逍遥沉声道:“既然四师兄心意已决,我也不想强留。不过,我听说海外有一处岛国,那里百姓丰衣足食,乃是一处清静之地。若是四师兄愿意走一遭的话,我想你一定会喜欢那个地方。”

    “真的有这个地方吗?”虬髯客好奇地问道。

    李逍遥坚定地点点头,郑重地说道:“那处地方就在高句丽附近的海域,至于具体何处,我也不是很清楚,就看师兄你的运气如何了。”

    虬髯客见李逍遥将大概的方位告诉自己,他心中甚是高兴,心猿意马,想要早点起身前往那里。之后,虬髯客当真在李逍遥的建议下来到了朝鲜半岛的海域有一处小岛,岛上春暖花开,四季分明。并且,在周围又有大大小小的小岛,当地百姓只限于岛屿附近海域。于是,虬髯客就一直留在哪里,带领众人走向繁荣,成为了七十二岛国主,也是虬髯客未来的道路。

    至于李靖,他依然选择继续留在大唐担任元帅,李逍遥询问众人后,他觉得是时候将占据许久的鬼谷门门主之位传出去。于是,李逍遥当着众人的面取出掌门令牌,然后交托于大师兄袁天罡,由他担任下一任的鬼谷门门主;李逍遥则安心担任他的皇上,处理朝政。

    李逍遥早有将发扬鬼谷门的重任交到了袁天罡的身上的想法,只不过那个时候时机不成熟,而且袁天罡没有得到师尊玄真子的承认,才使得李逍遥一直没有将掌门之位传出去。后来,玄真子承认了袁天罡依然是本门的弟子,两人之前的矛盾消失无踪后,李逍遥就打算交出来了。

    当初接任鬼谷门门主之位是迫于无奈,李逍遥答应过师傅玄真子找寻一个更好的弟子接任鬼谷门门主的职位。李逍遥心目中人选就是大师兄袁天罡,毕竟他入门时间最长,跟随在师傅的身边时间也是最久,能力也非常的出众,没有任何人不服气。李逍遥肩上的担子终于轻松了一点,至少他不需要考虑鬼谷门未来的发展。

    李逍遥在位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商人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使得商贾阶层更是对大唐忠心耿耿。李逍遥望着大唐日益繁荣,蒸蒸日上的景象,心中一阵自豪,他终于将大唐带入一个新的阶段。而且,李逍遥制定了一系列的律法,将大唐的律法重新修改,使得皇权更加的集中。

    虽然李逍遥登基,大赦天下,长孙无忌也没有被流放,依然留在京城,却没有担任任何官职。毕竟,长孙无忌乃是罪魁祸首,李渊的命令对于李逍遥而言还是有些作用。身为太上皇的李渊在公元六百三十五年农历五月,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一岁,庙号高祖。同年农历十月,安葬于献陵,与太穆皇后窦氏同葬在一处寝陵。

    唐高祖李渊病逝,对于李逍遥而言又是沉重的打击,此时李逍遥的几名子女已经长大成年,尤其是长子李昇更是人中龙凤,继承了李逍遥以及长孙秀敏的样貌,英俊潇洒,而且还遗传了李逍遥的风格,沉稳大气,这些人在李渊的身边,李渊又传授于他帝王之道,使得李昇身上的王者之气更是显露无疑,李逍遥见到长子长大成才,处理事情滴水不漏,心中不禁感概万千。

    次年,李逍遥做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正值壮年的李逍遥,他决定将皇位传于长子李昇。朝中大臣纷纷膛目结舌,一直恳求李逍遥三思而后行。然而,李靖等追随李逍遥身边的将领,他们却会心一笑,没有丝毫的阻拦。纵然朝中反对声一片,文武百官一阵哗然,李逍遥毅然决然的选择退位,将皇位传于李昇。

    十五六岁的李昇乍听之下,愣住了,他坚决不同意,乃至首次与李逍遥在朝堂上发生争执。当天晚上,李逍遥便将李昇喊到自己的寝宫中,他目不转睛的望着李昇,轻声道:“昇儿,你可知父皇为何要将皇位传于你吗?”

    “儿臣不知!”李昇恭敬地回道。

    李逍遥叹息一声,道:“你已经长大了,有些东西你也应该知道了。当年,玄武门之变你的三位皇叔伯不想我总揽大权,兵行险招在玄武门发动兵变。事后,我本想绕过他们一命。然而,几位皇兄毅然赴死,决定让我登基为帝,没有任何的隐患。”

    “实际上,我根本没有对皇位觊觎过,在我的心中,你的母后胜过一切。为了你母后,纵然万里河山,我都可以放弃。当时的情况,诸位皇兄的良苦用心,加上之前几位皇兄的苦苦相逼,迫使我再次出面,随后他们自刎而死,使得我不得不登基为帝。”

    “虽然成为一国之君,在为父的心里面依然没有丝毫的眷恋。这些年,父皇专心朝政,大唐远胜于任何一个王朝,而且大唐百姓安居乐业。朕是适合退下来了,再说你的皇爷爷他驾崩,你也长大了,我也安心的退下来。并且,我留给你一支武装力量,他们是为父身为逍遥王时,一直跟随于我的部下,你要好生待他们。”

    “朕身为父皇没有什么可以留给你的,只要求你做到两件事:第一件就是善待你的弟弟、妹妹;第二件就是任何事都不可以自己的意思去做,凡是多多听从大臣的意见,还有就是百姓才是立国之本,千万不允许做有愧于百姓之事。”

    李昇哽咽道:“儿臣定当铭记于心!”

    李逍遥微微颔首,道:“大唐的未来,朕就交给你了,不求有所上进,至少做到不受外敌欺侮,明白吗?”

    李昇郑重地点点头,在他的心目中一直对自己的父亲非常的崇拜。实际上,李逍遥决定退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的。当年那个时期,只有李逍遥能够震住场面,不至于大唐分裂。这十年来,经过李逍遥的努力,使得这些不安的要素全部清除,李昇接替皇位没有丝毫的危险,这也是李逍遥身为父亲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次日,李逍遥便下诏书将皇位传于李昇;李靖见李逍遥心意已决,他也决定急流勇退,李靖与红拂女也愿意追随李逍遥一起离开京城,然而李玄霸、伍氏兄弟他们这些人也愿意跟随李逍遥离开,至于朝中其他大臣依然没有变动,秦琼、魏徵等人成为顾命大臣,协助李昇掌控天下。

    长孙秀敏听闻李逍遥下诏书退位,她微微一愣,热泪盈眶地喃喃道:“曾经的承诺,我以为你早已忘记,没想到你依然记得……”

    李逍遥退位的第二天,在李昇及百官的送行下,李逍遥、长孙秀敏、李靖、红拂女、李玄霸、伍氏兄弟共计七人从玄武门离开。望着悠长的甬道,李逍遥脑中不禁回想起十年前的那一天,在这里发生的那一幕,长长的叹气一声,众人便快马加鞭的离开了京城。

    李玄霸、伍氏兄弟他们也想跟随着李逍遥离开,逍遥天下,实在是出乎李逍遥的预料,又在情理之中。毕竟,他们三人跟随在李逍遥的身边时间比较久,尤其是伍氏兄弟他们在李逍遥登基为帝后,也成为宫中的侍卫统领,久而久之,他们也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李玄霸更是简单,他觉得跟随在李逍遥的身边,至少不会寂寞;李靖与红拂女不想再过着征战沙场的生活,也决心退隐。

    于是,李逍遥便带着长孙秀敏,以及兄弟们行走天下,自在逍遥。无论是身为皇上的李昇,还是大唐的官员都没有再见过李逍遥一行人,唯一一次就是在泰山之巅上看过他们;之后,再也没有看过他们的身影。然而,留任在宫中的袁天罡、李淳风却在李逍遥在位十年编撰出世界闻名的《推背图》,书中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命运,被称为中华第一奇书。

    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李昇身为大唐第三任君王,他知道自己的父皇一定是远赴海外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至于李逍遥对长孙秀敏的承诺,李昇也知道。而且,李逍遥将皇位传于李昇的晚上,他也知道以前宫中流传的谣言只不过是对自己父皇丰功伟绩的中伤。既然李逍遥都不在意,那他李昇又何必在意,一切有待后人评价,问心无愧就好;但是,李昇为了纪念自己的父皇,将自己的弟弟加封为逍遥王,意思是监管朝中百官的行径,使得‘逍遥王’成为大唐最特殊的存在,以致深入人心,大唐百姓无不对逍遥王推崇备至。无论是正史或是野史都将逍遥王的丰功伟绩记录在史册上,在历史上成为一座永远的丰碑,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的千古一人。

    大唐帝国国运昌隆,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身为这一切的领导者李逍遥却选择在人生最巅峰的时候,安心地退下来,决定与自己最爱的女人逍遥天下,自由自在的;那一刻的李逍遥心中非常的惬意,没有任何的包袱,也没有任何的职位。在他看来,名利双收又如何,只不过是百年岁月中的过客而已。李逍遥不求在历史中留下什么光辉的足迹,也不求后人能够永远记住,只求问心无愧。

    自此,逍遥王李逍遥与长孙秀敏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谁也没有见过他们两人,就连李玄霸、李靖夫妇、伍氏兄弟等人也一同消失不见,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尤其是李逍遥与长孙秀敏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荡气回肠,只爱美人不爱江山。至于逍遥王的事迹,依然在百姓中口口相传,不曾遗忘,唯有那一处逍遥王府宣告着李逍遥曾经出现过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样,忍受着岁月的侵蚀,最终掩埋在黄土之中,成为一段光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