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模型成功
整个下午,男孩子们都在琢磨那个脱粒工具。
陈帆买了几捆稻子,连草带谷子称重算钱。那个村民很稀奇地看着她。
陈帆敷衍了一句:“我让他们学习学习掼稻。”
那村民快乐地点头:“你钱多,你开心就好。”
陈帆抓了些稻把交给男孩子们,只照应了一句:“不论你们用了多少材料,都好好留在那儿,用废的也留在那儿。”
陈忠梁回忆着陈帆的动作,像梳头一样,用手指在稻把上梳了梳。有几粒稻谷被带了下来。
陈忠柱受到了启发,拿着那根有刺的木棍划了几下,稻粒也能被扯下来。
“那转是什么什么意思?”柳定康模仿着陈帆的动作,“还叫我们想想马车轮子。”
众人冥思苦想。
陈忠檩说:“如果轮子上有刺,转动的时候就可以把稻粒割下来。”
“为什么要转呢?”
“一直转可以一直割啊,想想石磨,可以一边转石磨一边放豆子,用轮子应该也是这个原理,一边转轮子一边放稻子。”陈忠檩善于联系。
大家好像明白了。
陈忠柱把那根木棍横放,两个孩子一人抓一头,转动起来。越看,孩子们的眼神越亮。
家里的木料很多。陈帆叫木匠们把盖房子用剩的木料都保存下来了,说是可以留着玩玩。现在正好方便孩子们动手操作。
他们找了根圆木,用匕首削了几下。两人转动圆木,一人拿着稻把,木刺不停地从稻把上划过,稻粒接连落下。
孩子们欢呼起来。
“如何让这根圆木一直转呢?”
“想想马车轮子啊?轮子是怎么转的?”
“加一根车轴。”陈忠楣想了想,抓了把泥土,捏了捏,中间插根细木棍。
“再给它做个架子。”陈忠檐说。
两个孩子找了木块,把它架了起来。
“还要做个手柄,摇一摇就可以让它转起来。”陈忠檩又想到了一步,找了根钉子钉在上面。
“这样不太顺手。”他试了试,又加了根横的,“这样抓着就顺手了。”
大家都很兴奋,轮流摇了几下。
“我要是考不了进士进不了翰林院,我做个木匠应该也能做出名的。”陈忠檀自言自语。
“你会做出厉害的攻城器械吗?”陈忠柱三句不离战场。
“你会做出厉害的机关吗?”陈忠梁也来了劲。
陈忠檩咧着嘴笑:“我可以朝这两个方向试试。”
柳定康在捏泥巴,捏成一根根倒刺的模样。
众人端详了一会儿,都说这个方向是对的,只要把它做得更好,就可以了。
“是刺多一点好,还是刺少一点好呢?”柳定康在想。
“肯定是多一点效果好。”柳忱峰说。
“那就要用粗一点的木棍,可木棍越粗就越重,手转的话太累了。”柳定康觉得不好。
大家又陷入了沉思。
“可以做成空心的,像木桶那样。”陈忠檀又有了新想法。
“在木桶两边各装一个轮子,用车轴连接。”陈忠楣补充。
“我觉得你不断案也能成为一个机关大师。”柳定康说。
陈忠楣摇头:“我要做出各种各样的解剖工具,方便验尸。”
众人齐刷刷地抖了抖。
思路有了,大家就准备做一个完整的。
陈帆和章辞也在试验,试验什么形状什么角度的刺可以更迅速地把稻粒割下来。
“我觉得你带孩子的方式挺有意思的。”章辞说。
“我带孩子是什么方式?”陈帆笑着问。
“你挺喜欢让他们做事情的,还经常交点新奇任务给他们琢磨。”
“他们不做事情就得我一个人做,我做得累死他们可能还会嫌弃。只有让他们辛苦做一点,他们才会珍惜劳动成果。至于让下人做?他们还没成为人上人呢,得先学会自食其力,自立更生。”
章辞笑了笑:“你让每个人都读书,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因为很多人家是不让女孩读书的。”
“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利。”
“可你又让他们下田干活,进厨房做饭。有几个读书人是下田干活的?”
“那些耕读之家不都是要做农活的吗?”陈帆不认同。
章辞摇头:“早期的耕读之家是干活的,他们比较能吃苦。可是到后来,读书人就不怎么干活了。有些孩子,书没读几篇,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被家里宠得像个少爷。家庭条件好,还说得过去;可有些家庭是全家吃苦,供养一个读书人,却养出一个有脾气没良心的废物。”
“其实我家乡也有很多孩子是不干活的。”陈帆说,“以前农村的孩子还要种种地,后来很多农村都没田地了,小孩子也不用干农活了。祖父母父母吃过很多苦,就不想让孩子再吃苦,不让小孩子干活,只要读书就好。再后来,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就更舍不得让孩子干活了。孩子就是家里的小太阳,全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这个超出了章辞的认知范围。
陈帆点头:“这个说起来有点复杂,而且现在生孩子的情况也有变化了。我们还是说干活吧。我从小就是要干活的,烧菜也是从小就学的。我们那里很多男人都会烧菜的,还烧得很好吃。”
“所以你让男孩子也下厨?”
“是啊,会下厨就不会饿死。谁能保证他一辈子都有人烧饭给他吃呢?”她可不想把她收养的弟弟养成那种只会躺沙发吃现成还要骂女人的。
“你让他们一起想办法做事情,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他们会努力思考解决办法,尽力和他人沟通合作,还要动手操作,这些都可以让他们不断成长。他们若是做了官,也能想出各种办法去把事情做好,把同僚间的关系处理好。”
“嗯,想做官就得好好做,做好了自然会有名和利。”追逐名利是人之常情,可是只为名利,甚至鱼肉百姓,那就不是她想看到的了。
男孩子们拿着模型过来了,一个个都很兴奋。
陈忠檐满眼期待地看着陈帆:“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真正的机器?”
陈帆买了几捆稻子,连草带谷子称重算钱。那个村民很稀奇地看着她。
陈帆敷衍了一句:“我让他们学习学习掼稻。”
那村民快乐地点头:“你钱多,你开心就好。”
陈帆抓了些稻把交给男孩子们,只照应了一句:“不论你们用了多少材料,都好好留在那儿,用废的也留在那儿。”
陈忠梁回忆着陈帆的动作,像梳头一样,用手指在稻把上梳了梳。有几粒稻谷被带了下来。
陈忠柱受到了启发,拿着那根有刺的木棍划了几下,稻粒也能被扯下来。
“那转是什么什么意思?”柳定康模仿着陈帆的动作,“还叫我们想想马车轮子。”
众人冥思苦想。
陈忠檩说:“如果轮子上有刺,转动的时候就可以把稻粒割下来。”
“为什么要转呢?”
“一直转可以一直割啊,想想石磨,可以一边转石磨一边放豆子,用轮子应该也是这个原理,一边转轮子一边放稻子。”陈忠檩善于联系。
大家好像明白了。
陈忠柱把那根木棍横放,两个孩子一人抓一头,转动起来。越看,孩子们的眼神越亮。
家里的木料很多。陈帆叫木匠们把盖房子用剩的木料都保存下来了,说是可以留着玩玩。现在正好方便孩子们动手操作。
他们找了根圆木,用匕首削了几下。两人转动圆木,一人拿着稻把,木刺不停地从稻把上划过,稻粒接连落下。
孩子们欢呼起来。
“如何让这根圆木一直转呢?”
“想想马车轮子啊?轮子是怎么转的?”
“加一根车轴。”陈忠楣想了想,抓了把泥土,捏了捏,中间插根细木棍。
“再给它做个架子。”陈忠檐说。
两个孩子找了木块,把它架了起来。
“还要做个手柄,摇一摇就可以让它转起来。”陈忠檩又想到了一步,找了根钉子钉在上面。
“这样不太顺手。”他试了试,又加了根横的,“这样抓着就顺手了。”
大家都很兴奋,轮流摇了几下。
“我要是考不了进士进不了翰林院,我做个木匠应该也能做出名的。”陈忠檀自言自语。
“你会做出厉害的攻城器械吗?”陈忠柱三句不离战场。
“你会做出厉害的机关吗?”陈忠梁也来了劲。
陈忠檩咧着嘴笑:“我可以朝这两个方向试试。”
柳定康在捏泥巴,捏成一根根倒刺的模样。
众人端详了一会儿,都说这个方向是对的,只要把它做得更好,就可以了。
“是刺多一点好,还是刺少一点好呢?”柳定康在想。
“肯定是多一点效果好。”柳忱峰说。
“那就要用粗一点的木棍,可木棍越粗就越重,手转的话太累了。”柳定康觉得不好。
大家又陷入了沉思。
“可以做成空心的,像木桶那样。”陈忠檀又有了新想法。
“在木桶两边各装一个轮子,用车轴连接。”陈忠楣补充。
“我觉得你不断案也能成为一个机关大师。”柳定康说。
陈忠楣摇头:“我要做出各种各样的解剖工具,方便验尸。”
众人齐刷刷地抖了抖。
思路有了,大家就准备做一个完整的。
陈帆和章辞也在试验,试验什么形状什么角度的刺可以更迅速地把稻粒割下来。
“我觉得你带孩子的方式挺有意思的。”章辞说。
“我带孩子是什么方式?”陈帆笑着问。
“你挺喜欢让他们做事情的,还经常交点新奇任务给他们琢磨。”
“他们不做事情就得我一个人做,我做得累死他们可能还会嫌弃。只有让他们辛苦做一点,他们才会珍惜劳动成果。至于让下人做?他们还没成为人上人呢,得先学会自食其力,自立更生。”
章辞笑了笑:“你让每个人都读书,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因为很多人家是不让女孩读书的。”
“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利。”
“可你又让他们下田干活,进厨房做饭。有几个读书人是下田干活的?”
“那些耕读之家不都是要做农活的吗?”陈帆不认同。
章辞摇头:“早期的耕读之家是干活的,他们比较能吃苦。可是到后来,读书人就不怎么干活了。有些孩子,书没读几篇,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被家里宠得像个少爷。家庭条件好,还说得过去;可有些家庭是全家吃苦,供养一个读书人,却养出一个有脾气没良心的废物。”
“其实我家乡也有很多孩子是不干活的。”陈帆说,“以前农村的孩子还要种种地,后来很多农村都没田地了,小孩子也不用干农活了。祖父母父母吃过很多苦,就不想让孩子再吃苦,不让小孩子干活,只要读书就好。再后来,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就更舍不得让孩子干活了。孩子就是家里的小太阳,全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这个超出了章辞的认知范围。
陈帆点头:“这个说起来有点复杂,而且现在生孩子的情况也有变化了。我们还是说干活吧。我从小就是要干活的,烧菜也是从小就学的。我们那里很多男人都会烧菜的,还烧得很好吃。”
“所以你让男孩子也下厨?”
“是啊,会下厨就不会饿死。谁能保证他一辈子都有人烧饭给他吃呢?”她可不想把她收养的弟弟养成那种只会躺沙发吃现成还要骂女人的。
“你让他们一起想办法做事情,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他们会努力思考解决办法,尽力和他人沟通合作,还要动手操作,这些都可以让他们不断成长。他们若是做了官,也能想出各种办法去把事情做好,把同僚间的关系处理好。”
“嗯,想做官就得好好做,做好了自然会有名和利。”追逐名利是人之常情,可是只为名利,甚至鱼肉百姓,那就不是她想看到的了。
男孩子们拿着模型过来了,一个个都很兴奋。
陈忠檐满眼期待地看着陈帆:“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真正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