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制白糖,做奶茶
中书令和夫人亲自做了一件大事:把红糖变成白糖。
两人试验了几天,不断调整黄泥的比例,改进各个细节,终于做出了洁白晶莹的白糖。
“这是白糖?哈哈,这是白糖!”冯夫人激动得像个孩子。
中书令也很激动,嘴唇抖了好一会儿,才用力说出一句话:“这白糖的问世,又将引起一轮重大变革啊。”
冯夫人笑得合不拢嘴:“在家里说话就不要像上朝一样,管它什么变革不变革呢,先把我们想做的事做好。陈丫头懂的还真多啊。”
“她确实有许多不凡之处。”中书令捋了捋胡子。
冯夫人突然想到什么,压低声音:“这天外之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天看来看去也就那样啊。”
“这一时半会儿也想不清楚。我们还是先顾眼前吧。”
“对对对,眼下忙着呢。我现在就想试一下,用红糖和白糖做食品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中书令扶住她的双肩:“夫人莫急,我们先想想,白糖这项工程如何开展。”
冯夫人冷静了一下:“红糖是甘蔗熬的,基本都是长江以南制出来的。北方这边还是麦芽糖为主呢。”
中书令笑了笑:“想要大量制作白糖,首先就是个原料问题,现熬的红糖和远处运过来的红糖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以后让找人多种点甘蔗。”冯夫人站起身:“我不管那么多,我只想现在就去熬焦糖,试奶茶。”
“还需要牛奶呢。”中书令提醒她。
“牛奶有,小厨房里备着呢。”他俩进了主院的小厨房,把闲杂人等都挥手轰了出去。
丫鬟厨娘们纷纷猜测:老爷和夫人想做什么好吃的,这么神秘?
冯夫人这里翻翻,那里翻翻,中书令看得直笑:“夫人对厨房还是不熟悉哦。”
冯夫人嗔笑:“我那是想了解清楚一点,夫君赶紧生火吧。”
堂堂中书令大人撸了撸袖子,给夫人烧火。
冯夫人将红茶放入小锅中,加入清水,煮沸后将茶舀入壶中,再将牛奶倒入锅中煮沸。
她信心十足地开始将白糖炒成了焦糖色,加入牛奶和茶一起煮好,盛在一个大汤盆里。
香气飘到了厨房外面,丫鬟厨娘都在那儿深深地吸气。
“真香啊,还有甜味呢。”
“老爷和夫人真恩爱。”
冯夫人还试了一锅红糖的,将红糖、红茶和牛奶按照方法一起煮。
两人端着两个大盆子走出厨房,吩咐丫鬟们把公子和少夫人都请到主院来。
冯昤和冯昶夫妇都来了。林浮玉一进门就笑着问:“爹和娘做了什么好吃的?我们在院子外就闻到香味了。”
“哪有这么夸张?”冯夫人拿起勺子开始盛奶茶,两个儿媳赶紧把活接了过去。
“有茶的清香,”冯昤说着抿了一口,“还有牛奶?”
“甜而不齁。”冯昶评价。
冯夫人瞪了小儿子一眼:“就只是不齁?苦吗?涩吗?”
儿子儿媳都在摇头。
“醇香丝滑,没有牛奶的腥气,茶的苦味使得味道更丰富了。”谢宸蕴夸赞。
冯夫人有丝得意:“这生意能做吗?”
“当然能,就是成本太高了。糖多贵啊,牛奶多贵啊,茶叶多贵啊。”冯昶刚说完,又被冯夫人瞪了一眼:“说话怎么跟小孩子似的。”
冯昤摸了摸鼻子,呵呵笑了两声。
“母亲打算把这生意给谁?”冯昤问到了重点。
冯夫人神秘地笑了笑。
蛋黄酥的热潮掀起才几天,郑家的冰皮月饼又引起了轰动。大家看着那玉一般莹润的饼皮,单是捧在手里,就觉得满心欢喜。三块小小的月饼盛一个盒子,和王家的蛋黄酥卖价一样,五贯钱。
“这冰皮月饼限购吗?”有些人的关注点很奇特。
郑掌柜笑眯眯地回答:“我家这款月饼有十二种口味,每种口味限购二十个。”
“又是二十,你们是跟王家杠上了吧?他们推出蛋黄酥,你家就上冰皮月饼。连限购都是玩得一样的。”
郑掌柜仍然笑眯眯地:“还是不一样的哦,我家有十二种口味呢,王家的蛋黄酥就一种。”
有人算了算,每天能卖出二百四十个,八十盒,排个队还是能排上的。于是,很多人就开始排队。
冰皮月饼的味道非常好,郑家的热度一下子盖过了王家。
没多久,又有两家店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一家是“寻香奶茶”,一喝就让京城女眷欲罢不能;一家是“纸杯蛋糕”,引得众夫人小姐们一边想着不能多吃会长胖,一边又忍不住买上一两盒。
宫中也开始盛行奶茶和蛋糕,御膳房天天忙得焦头烂额。
皇帝指着面前的两盒蛋黄酥,问中书令:“朕想吃口蛋黄酥还得等几天?”
中书令麻溜地呈上一本册子:“这是蛋黄酥的制作方法。”
皇帝总不至于开店跟他抢生意。
皇帝喝了口奶茶:“这是你大女儿的产业。又吃了口蛋糕:“这是你二女儿的生意。你们赚的钱还不够多吗,这阵子又勾着全京城的胃口?”
“女人也就开开店赚赚钱这种事能做了。她们顾着吃顾着穿是好事啊,说明我大襄朝国泰民安啊。”
皇帝面无表情:“郑家的冰皮月饼估计也是你家的方子吧?”
中书令当然否认。
二月二龙抬头,昌平乡的新房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几乎所有乡民都来了,周边做工的看热闹的也来了。即使人群分散在各个工地,每处地方也都围了很多人。
乡君府每个孩子都负责一个工地,摆上三牲祭礼。爆竹声响,管事们说起了吉祥话,孩子们挥锹挖起第一锹土。
仪式过后,三个工地先开始挖地基:沙瓤地旁边的村子,开运村西边的村子,还有七家渡附近的店铺。
两人试验了几天,不断调整黄泥的比例,改进各个细节,终于做出了洁白晶莹的白糖。
“这是白糖?哈哈,这是白糖!”冯夫人激动得像个孩子。
中书令也很激动,嘴唇抖了好一会儿,才用力说出一句话:“这白糖的问世,又将引起一轮重大变革啊。”
冯夫人笑得合不拢嘴:“在家里说话就不要像上朝一样,管它什么变革不变革呢,先把我们想做的事做好。陈丫头懂的还真多啊。”
“她确实有许多不凡之处。”中书令捋了捋胡子。
冯夫人突然想到什么,压低声音:“这天外之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天看来看去也就那样啊。”
“这一时半会儿也想不清楚。我们还是先顾眼前吧。”
“对对对,眼下忙着呢。我现在就想试一下,用红糖和白糖做食品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中书令扶住她的双肩:“夫人莫急,我们先想想,白糖这项工程如何开展。”
冯夫人冷静了一下:“红糖是甘蔗熬的,基本都是长江以南制出来的。北方这边还是麦芽糖为主呢。”
中书令笑了笑:“想要大量制作白糖,首先就是个原料问题,现熬的红糖和远处运过来的红糖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以后让找人多种点甘蔗。”冯夫人站起身:“我不管那么多,我只想现在就去熬焦糖,试奶茶。”
“还需要牛奶呢。”中书令提醒她。
“牛奶有,小厨房里备着呢。”他俩进了主院的小厨房,把闲杂人等都挥手轰了出去。
丫鬟厨娘们纷纷猜测:老爷和夫人想做什么好吃的,这么神秘?
冯夫人这里翻翻,那里翻翻,中书令看得直笑:“夫人对厨房还是不熟悉哦。”
冯夫人嗔笑:“我那是想了解清楚一点,夫君赶紧生火吧。”
堂堂中书令大人撸了撸袖子,给夫人烧火。
冯夫人将红茶放入小锅中,加入清水,煮沸后将茶舀入壶中,再将牛奶倒入锅中煮沸。
她信心十足地开始将白糖炒成了焦糖色,加入牛奶和茶一起煮好,盛在一个大汤盆里。
香气飘到了厨房外面,丫鬟厨娘都在那儿深深地吸气。
“真香啊,还有甜味呢。”
“老爷和夫人真恩爱。”
冯夫人还试了一锅红糖的,将红糖、红茶和牛奶按照方法一起煮。
两人端着两个大盆子走出厨房,吩咐丫鬟们把公子和少夫人都请到主院来。
冯昤和冯昶夫妇都来了。林浮玉一进门就笑着问:“爹和娘做了什么好吃的?我们在院子外就闻到香味了。”
“哪有这么夸张?”冯夫人拿起勺子开始盛奶茶,两个儿媳赶紧把活接了过去。
“有茶的清香,”冯昤说着抿了一口,“还有牛奶?”
“甜而不齁。”冯昶评价。
冯夫人瞪了小儿子一眼:“就只是不齁?苦吗?涩吗?”
儿子儿媳都在摇头。
“醇香丝滑,没有牛奶的腥气,茶的苦味使得味道更丰富了。”谢宸蕴夸赞。
冯夫人有丝得意:“这生意能做吗?”
“当然能,就是成本太高了。糖多贵啊,牛奶多贵啊,茶叶多贵啊。”冯昶刚说完,又被冯夫人瞪了一眼:“说话怎么跟小孩子似的。”
冯昤摸了摸鼻子,呵呵笑了两声。
“母亲打算把这生意给谁?”冯昤问到了重点。
冯夫人神秘地笑了笑。
蛋黄酥的热潮掀起才几天,郑家的冰皮月饼又引起了轰动。大家看着那玉一般莹润的饼皮,单是捧在手里,就觉得满心欢喜。三块小小的月饼盛一个盒子,和王家的蛋黄酥卖价一样,五贯钱。
“这冰皮月饼限购吗?”有些人的关注点很奇特。
郑掌柜笑眯眯地回答:“我家这款月饼有十二种口味,每种口味限购二十个。”
“又是二十,你们是跟王家杠上了吧?他们推出蛋黄酥,你家就上冰皮月饼。连限购都是玩得一样的。”
郑掌柜仍然笑眯眯地:“还是不一样的哦,我家有十二种口味呢,王家的蛋黄酥就一种。”
有人算了算,每天能卖出二百四十个,八十盒,排个队还是能排上的。于是,很多人就开始排队。
冰皮月饼的味道非常好,郑家的热度一下子盖过了王家。
没多久,又有两家店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一家是“寻香奶茶”,一喝就让京城女眷欲罢不能;一家是“纸杯蛋糕”,引得众夫人小姐们一边想着不能多吃会长胖,一边又忍不住买上一两盒。
宫中也开始盛行奶茶和蛋糕,御膳房天天忙得焦头烂额。
皇帝指着面前的两盒蛋黄酥,问中书令:“朕想吃口蛋黄酥还得等几天?”
中书令麻溜地呈上一本册子:“这是蛋黄酥的制作方法。”
皇帝总不至于开店跟他抢生意。
皇帝喝了口奶茶:“这是你大女儿的产业。又吃了口蛋糕:“这是你二女儿的生意。你们赚的钱还不够多吗,这阵子又勾着全京城的胃口?”
“女人也就开开店赚赚钱这种事能做了。她们顾着吃顾着穿是好事啊,说明我大襄朝国泰民安啊。”
皇帝面无表情:“郑家的冰皮月饼估计也是你家的方子吧?”
中书令当然否认。
二月二龙抬头,昌平乡的新房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几乎所有乡民都来了,周边做工的看热闹的也来了。即使人群分散在各个工地,每处地方也都围了很多人。
乡君府每个孩子都负责一个工地,摆上三牲祭礼。爆竹声响,管事们说起了吉祥话,孩子们挥锹挖起第一锹土。
仪式过后,三个工地先开始挖地基:沙瓤地旁边的村子,开运村西边的村子,还有七家渡附近的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