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烤鸭店,听说要增加税收
帝后不说话,气氛就有点压抑。
陈帆垂眸,也看不到帝后的表情,更不方便和陈月她们眉目交流。
皇后抬了抬手,身后的宫女盈秋便走了出去,很快便端进来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几个镯子。
皇后说:“都是讨人喜欢的孩子,我帮你们把镯子带上吧。”
又是镯子!陈帆吐槽又虔诚地伸出手臂,由着皇后把镯子戴在她左手腕上,道了声谢。陈月她们也都是如此。
皇后多送了陈英一支钗:“你支钗很适合你,你和衡儿要相互扶持,亲睦和美。”
“妾身谨记皇后娘娘教诲,忠心侍奉太子殿下。”陈英轻声说道。
帝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回到府中,四人都感觉浑身无力,软软地坐在陈帆屋子里。
陈英靠在椅背上,双眼望天:“好多女人,各种各样的美,各种不同的风情。”
陈秀嗤笑:“眼都看花了吧?男人可就喜欢这种感觉,可是过一段时间,又没新鲜感了,想找新的美人了。妻妾成群,是男子之福;纳得新宠,是男子之福。”
陈月轻轻叹了口气:“如中书令大人这般不纳妾的,令多少女人羡慕,却又被多少人诟病。这类人少之又少。”
陈帆看了她们一眼:“昌平乡就是个粮仓,就是个钱袋,别指望什么情啊爱啊,有恩宠也是一时一阵的。忠心是最根本的,敬仰之情是重要的,其它的心思淡一点。”
三人点头。
陈帆又补了一句:“心思纯正,心眼和手段也是要有的。想想那昌平乡的花儿,千姿百态千娇百媚,也不乏有刺的有毒的。”
三人又点头。
第二天,四人去巡视铺子。
“我们先去盲盒铺子,那里比较有趣。”陈月提议。
四人穿着寻常服饰,戴上口罩,就去了陈雅的铺子。
店里的人很多,男女老少都有。很多人都在把那些样品一个一个拿起来看看。还有很多人在挑盲盒,几乎一个一个拿起来看,似乎想透过盲盒看到里面的物件。
四人没去找掌柜,又去了昌和布庄。
两天时间,她们把几家铺子都转了转,顺便逛了逛京城的街市,才吩咐人叫掌柜们带着帐本过来,处理财务事项。
昨近中午,同鲜楼门前飘出了香味,和以往任何美食的香味都不同。附近的人纷纷循着香味走了过去,远处的人也被吸引过来了。
同鲜楼大旁的橱窗内,几只烤鸭挂在那儿,油亮油亮的,那浓郁的香味直往人的鼻子里钻。
“这鸭子竟然这么香!”有些人使劲吸了吸鼻子。
“这是烤的吧?闻着就感觉油汪汪的,真想吃。”
“好像还有甜甜的香味?”
“我听说冯家之前到处收购果木,会不会就是用在这里?”
“用果木来烤鸭子?这么奢侈?”
有人已经进了店,伙计们在热情介绍:“各位客官,我们同鲜楼新推出果木烤鸭,欢迎大家品尝。”
有豪爽的点了菜,当即就有伙计推着个小推车走了过来,众人都稀奇地看着。
只见一位师傅拿着把锃亮的菜刀,上下飞舞,鸭子身上的皮肉就被一片片地割了下来。每片鸭肉都看起来差不多大小,差不多厚薄,还都带着皮,在盘子里摆得像花儿一样。
“这是黄瓜丝,这是葱丝,这是饼,这是酱。”伙计用柠檬水净了手,拿起一张饼,将鸭肉和葱丝黄瓜丝包好,蘸了点酱,恭恭敬敬地递给客人。
那人接过鸭肉卷,咬了一口,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有性子急的,立刻开始点菜。
片鸭的师傅有五位,不吝啬众人围观,卯足了劲展示才艺,看得围观众人眼花缭乱,连声喝彩。
剩下的鸭架有两个选择:椒盐鸭架或者烧成咸泡饭。客人们各自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只一个中午,同鲜楼的烤鸭就成了全京城议论的焦点。
紧接着,同享楼的兔肉宴,同荟楼的火锅涮肉也相继推出,吸足了人气。但是其它店铺很快推出了仿造菜品,吸引了一些客人。
冯夫人笑了:“这京城是越来越热闹了啊,那些做烤鸭的暂时可以收购些鸭子,到最后还是要从陈家人手上买鸭子。这兔子京郊养的人可不多,一时只能干看着。”
谢宸蕴打趣道:“涮菜可是很多酒楼都有的,母亲不着急?”
冯夫人毫不在意:“涮菜本来就有,我急啥?口味相差大着呢。就算是有些人学着做了粉条,,也是百姓受益,卖红薯可以得些钱。还是那句话,我们不可能一家做完全京城的生意,能做个带动产业的,可是钱财名声双丰收呢。”
崔老太爷连着很多天都在生气。
“今天生意还是很火爆?”他沉着脸问崔永盛。
崔永盛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崔老太爷更生气了:“都是那陈家人不识好歹,乡下姑娘进世家为妾竟还不乐意。”
崔永盛忍不住反驳了一句:“父亲慎言,那陈月姑娘现如今是圣上钦点的将军嫡妻。”
崔老太爷不能说圣上的不是,更生气了:“可笑那严家,居然同意了。堂堂严家大族,太傅之子,少年将军,偏偏要娶一个乡下姑娘为妻。”
崔永盛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开了口:“有风声传出来,朝廷要清理各家佃户,还要调整税收政策,田多的要多交税。”
崔老太爷撇嘴:“那都是百年积累的产业,他们还能把田都收回去?”
“他们不收田,可是多收税啊,百亩田千亩田万亩田,田越多税率就越高。”
崔老太爷嗤笑:“那昌平乡有多少田?得交多少税?”
崔永盛看了他一眼:“那乡君可是三百万三百万的粮食往京城送,可比那点税多多了,有什么新鲜物什都先往宫里送一些。”
崔老太爷冷笑:“还不是想讨好朝廷,没有朝廷的恩典,她能有这么大片地?能种出多么多瓜?说不定哪天她就惹得朝廷不痛快了,被朝廷收回封号封地。”
崔永盛朝门外看了看,小声劝慰:“父亲慎言,小心隔墙有耳。”
老太爷不吭声了。
停了一会儿,他问道:“朗儿在忙什么?怎么总不见人?”
陈帆垂眸,也看不到帝后的表情,更不方便和陈月她们眉目交流。
皇后抬了抬手,身后的宫女盈秋便走了出去,很快便端进来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几个镯子。
皇后说:“都是讨人喜欢的孩子,我帮你们把镯子带上吧。”
又是镯子!陈帆吐槽又虔诚地伸出手臂,由着皇后把镯子戴在她左手腕上,道了声谢。陈月她们也都是如此。
皇后多送了陈英一支钗:“你支钗很适合你,你和衡儿要相互扶持,亲睦和美。”
“妾身谨记皇后娘娘教诲,忠心侍奉太子殿下。”陈英轻声说道。
帝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回到府中,四人都感觉浑身无力,软软地坐在陈帆屋子里。
陈英靠在椅背上,双眼望天:“好多女人,各种各样的美,各种不同的风情。”
陈秀嗤笑:“眼都看花了吧?男人可就喜欢这种感觉,可是过一段时间,又没新鲜感了,想找新的美人了。妻妾成群,是男子之福;纳得新宠,是男子之福。”
陈月轻轻叹了口气:“如中书令大人这般不纳妾的,令多少女人羡慕,却又被多少人诟病。这类人少之又少。”
陈帆看了她们一眼:“昌平乡就是个粮仓,就是个钱袋,别指望什么情啊爱啊,有恩宠也是一时一阵的。忠心是最根本的,敬仰之情是重要的,其它的心思淡一点。”
三人点头。
陈帆又补了一句:“心思纯正,心眼和手段也是要有的。想想那昌平乡的花儿,千姿百态千娇百媚,也不乏有刺的有毒的。”
三人又点头。
第二天,四人去巡视铺子。
“我们先去盲盒铺子,那里比较有趣。”陈月提议。
四人穿着寻常服饰,戴上口罩,就去了陈雅的铺子。
店里的人很多,男女老少都有。很多人都在把那些样品一个一个拿起来看看。还有很多人在挑盲盒,几乎一个一个拿起来看,似乎想透过盲盒看到里面的物件。
四人没去找掌柜,又去了昌和布庄。
两天时间,她们把几家铺子都转了转,顺便逛了逛京城的街市,才吩咐人叫掌柜们带着帐本过来,处理财务事项。
昨近中午,同鲜楼门前飘出了香味,和以往任何美食的香味都不同。附近的人纷纷循着香味走了过去,远处的人也被吸引过来了。
同鲜楼大旁的橱窗内,几只烤鸭挂在那儿,油亮油亮的,那浓郁的香味直往人的鼻子里钻。
“这鸭子竟然这么香!”有些人使劲吸了吸鼻子。
“这是烤的吧?闻着就感觉油汪汪的,真想吃。”
“好像还有甜甜的香味?”
“我听说冯家之前到处收购果木,会不会就是用在这里?”
“用果木来烤鸭子?这么奢侈?”
有人已经进了店,伙计们在热情介绍:“各位客官,我们同鲜楼新推出果木烤鸭,欢迎大家品尝。”
有豪爽的点了菜,当即就有伙计推着个小推车走了过来,众人都稀奇地看着。
只见一位师傅拿着把锃亮的菜刀,上下飞舞,鸭子身上的皮肉就被一片片地割了下来。每片鸭肉都看起来差不多大小,差不多厚薄,还都带着皮,在盘子里摆得像花儿一样。
“这是黄瓜丝,这是葱丝,这是饼,这是酱。”伙计用柠檬水净了手,拿起一张饼,将鸭肉和葱丝黄瓜丝包好,蘸了点酱,恭恭敬敬地递给客人。
那人接过鸭肉卷,咬了一口,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有性子急的,立刻开始点菜。
片鸭的师傅有五位,不吝啬众人围观,卯足了劲展示才艺,看得围观众人眼花缭乱,连声喝彩。
剩下的鸭架有两个选择:椒盐鸭架或者烧成咸泡饭。客人们各自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只一个中午,同鲜楼的烤鸭就成了全京城议论的焦点。
紧接着,同享楼的兔肉宴,同荟楼的火锅涮肉也相继推出,吸足了人气。但是其它店铺很快推出了仿造菜品,吸引了一些客人。
冯夫人笑了:“这京城是越来越热闹了啊,那些做烤鸭的暂时可以收购些鸭子,到最后还是要从陈家人手上买鸭子。这兔子京郊养的人可不多,一时只能干看着。”
谢宸蕴打趣道:“涮菜可是很多酒楼都有的,母亲不着急?”
冯夫人毫不在意:“涮菜本来就有,我急啥?口味相差大着呢。就算是有些人学着做了粉条,,也是百姓受益,卖红薯可以得些钱。还是那句话,我们不可能一家做完全京城的生意,能做个带动产业的,可是钱财名声双丰收呢。”
崔老太爷连着很多天都在生气。
“今天生意还是很火爆?”他沉着脸问崔永盛。
崔永盛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崔老太爷更生气了:“都是那陈家人不识好歹,乡下姑娘进世家为妾竟还不乐意。”
崔永盛忍不住反驳了一句:“父亲慎言,那陈月姑娘现如今是圣上钦点的将军嫡妻。”
崔老太爷不能说圣上的不是,更生气了:“可笑那严家,居然同意了。堂堂严家大族,太傅之子,少年将军,偏偏要娶一个乡下姑娘为妻。”
崔永盛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开了口:“有风声传出来,朝廷要清理各家佃户,还要调整税收政策,田多的要多交税。”
崔老太爷撇嘴:“那都是百年积累的产业,他们还能把田都收回去?”
“他们不收田,可是多收税啊,百亩田千亩田万亩田,田越多税率就越高。”
崔老太爷嗤笑:“那昌平乡有多少田?得交多少税?”
崔永盛看了他一眼:“那乡君可是三百万三百万的粮食往京城送,可比那点税多多了,有什么新鲜物什都先往宫里送一些。”
崔老太爷冷笑:“还不是想讨好朝廷,没有朝廷的恩典,她能有这么大片地?能种出多么多瓜?说不定哪天她就惹得朝廷不痛快了,被朝廷收回封号封地。”
崔永盛朝门外看了看,小声劝慰:“父亲慎言,小心隔墙有耳。”
老太爷不吭声了。
停了一会儿,他问道:“朗儿在忙什么?怎么总不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