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指责羞辱
宴会还没开始,众人三三两两地聊着天。
一位官员走到陈帆桌前,陈帆她们立即站了起来。
那人行了一礼:“见过昌平乡君,我乃户部侍郎何中胜。”
四人还了一礼,陈帆介绍:“舍妹陈月、陈英和陈秀。”
何中胜陪同太子去过昌平乡,此时却像是初次见面。
“你夫君为何没来?”何中胜跳过寒喧环节,一上来就提问。
“夫君留在乡中处理事务,这次都是带妹妹们过来的。”
何中胜挤出一丝微笑:“昌平乡藏龙卧虎,乡试十五人竟然全都中举,春闺又中五名进士,轰动京城。听说你夫君任书院院长,定是满腹经伦,才华横溢。”
陈帆笑了笑:“侍郎大人过奖,那些书生都是外来流民,是他们本身就有才学,书院只是为他们提供了读书的场所。他们在在书院教童子读书,昌平书院能得以发展,他们功不可没。”
“乡君谦虚了,章公子若是才学不够,如何令那些学子信服?他有这般惊世之才,却不参加科举,真是可惜了。”
陈帆没接话。附近的人也停止交谈,看了过来。
何中胜也不在意她说不说话,自顾自往下说:“大丈夫当建功立业,可章公子却因入赘而错失科举,终生不得入仕,实在是可悲可叹。”
陈帆仍然不接话。整座大殿只有何中胜的声音在响。
何中胜声调高了些:“进京应考的举子不乏家境贫寒的,很多殷实之家都会资助其读书,将家中女孩许配于他。待得高中,全家荣耀。乡君却要求章公子入赘,令其才华埋没,实在是失贤失德。”
陈帆还是不说话。
“你是无言以对了吗?女子当以夫为天,你居然把才华惊绝的夫君如此压制,是对章公子的羞辱,你还剥夺了他传承香火的权利,让他背负不孝之罪。你就应该与其和离,放他自由,让他施展才华,光宗耀祖。”何中胜的声音又高了些,在大殿回荡。
陈帆看他数秒没开口,就回了一句:“干卿何事?”
“扑哧”有些人忍不住笑出了声,有些人憋着笑。
陈帆其实很想回一句“关你屁事”,只是粗话脏话容易遭人诟病。
何中胜恼羞成怒:“你是非不分,不守三从四德,是女子之耻。”
陈帆还是那句:“我是荣是耻干卿何事?”这何中胜总是盯着昌平乡搞事情,今天又当众指责羞辱四品乡君,他究竟想干什么?
见他一时没说话,陈帆继续说:“我买田盖房立女户,符合朝廷法度。章公子自请入赘,是他对我的情意。何侍郎是给章公子出彩礼了还是置田买房了?这般横加干涉?”
大殿内静悄悄的,何中胜的喘气声格外清晰。
“他若是个普通人,入赘倒也罢了,可他如此才华,埋没了实在可惜。”
陈帆笑了一声:“我刚被封乡君就成立了昌平书院,他任书院院长,这不是支持他施展才华吗?你把整个大襄朝查一查,有多少女子为夫君成立一个书院?”
何中胜不吭声。
“昌平书院初次应考就走出了十五位举子,声名远扬,你还怕他这个书院院长没名声吗?”
何中胜不吭声。
这种人,大概天天巴望着昌平乡换个主人,看着她一无所有。他不好拿乡君名头做文章,就拿她的婚姻方式发难,毁她名声。
叫她与章辞和离,然后呢?绝对不是想的章辞娶她,不知道打什么鬼主意呢。
何中胜冷笑:“女子当温文尔雅,乡君更应作好表率,何故如此咆哮?”
“何侍郎到我面前指责羞辱,岂是君子行径?”
又有人笑出了声。
何中胜甩袖走了,大殿上还是很安静。
陈帆晃了晃两边妹妹的手,大家一起坐了下来。其他人有坐下的,也有继续站着的,交头接耳。
陈月跟陈秀咬耳朵:“他看起来嚣张,却不忘形,始终没说什么不敬的话。”她手指微往上翘了翘。
陈秀点头:“他只针对大姐。”
陈帆和陈英静静地坐着。何中胜今天这么一闹,估计有很多人把她想成强势跋扈的,把章辞想成懦弱吃软饭的,给陈家男孩女孩贴上某种标签。可恶!
冯家人没有过来,严家余家也没有人过来,大概都有相同的考量。
没多久,太子和太子妃到了,皇宫嫔妃到了,又过了一会儿,太监唱报,皇帝和皇后走进了宴会厅。
皇帝作了简短的演讲,众人就谢恩坐下。宫女太监们开始上菜,歌舞表演也开始了。
汤类似于银鱼羹,陈帆用手指碰了碰碗,热的。她喝了一口汤,味道鲜美。一碟凉菜,清脆爽口,酸酸的很开胃。看来这宫宴上的菜不是光摆样的。
陈帆给妹妹们各倒了一杯酒,说:“敬酒的。”
第一支舞结束,舞者退场。太子和太子妃起身贺寿。接着二公主雍宁公主站了起来:“儿臣祝父皇万寿无疆,祝我朝世代昌盛。”说着就干了杯中的酒。
皇帝乐呵呵地抿了一口。
雍宁公主的声音很甜,语气也很撒娇:“父皇,诸位千金小姐每年都会准备才艺,儿臣今年想早点让她们为父皇献艺贺寿。”
皇帝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几位大家闺秀轮番上台献艺,皇子公主和众臣们轮流向皇帝贺寿,场面非常热闹。
雍宁公主看着场上,说:“久闻昌平乡君大名,也非常感谢乡君为我朝粮食丰收作出的巨大贡献。相信昌平乡的才艺表演也会传达昌平寓意。”
刁难也说得如此高大上。
陈帆本没打算表演,但是被点到了也不用怕。她回头看了眼楚笙,楚笙就走了出去。
陈帆起身走到场地中央,行了一礼:“昌平乡深受皇恩,连年丰收。我们愿献上歌舞,祝愿圣上福寿绵长,我朝物阜民丰,山河皆安。”
哦?很多人都正了正身子。帝后的笑容也加深了。
陈帆说:“此舞需要两把剑,就那种表演用的剑。可否向谁借用一下?”
皇帝挥了下手,立即有太监去准备。
等太监找来两柄剑,交予皇帝检查之后,递到陈帆手上,楚笙也把凤仪琴拿了过来,交给了陈英。
燕筇身上就有笛和箫,分别给了陈月和陈秀。
识货的人看到那张琴,齐声惊呼:“凤仪?”
一位官员走到陈帆桌前,陈帆她们立即站了起来。
那人行了一礼:“见过昌平乡君,我乃户部侍郎何中胜。”
四人还了一礼,陈帆介绍:“舍妹陈月、陈英和陈秀。”
何中胜陪同太子去过昌平乡,此时却像是初次见面。
“你夫君为何没来?”何中胜跳过寒喧环节,一上来就提问。
“夫君留在乡中处理事务,这次都是带妹妹们过来的。”
何中胜挤出一丝微笑:“昌平乡藏龙卧虎,乡试十五人竟然全都中举,春闺又中五名进士,轰动京城。听说你夫君任书院院长,定是满腹经伦,才华横溢。”
陈帆笑了笑:“侍郎大人过奖,那些书生都是外来流民,是他们本身就有才学,书院只是为他们提供了读书的场所。他们在在书院教童子读书,昌平书院能得以发展,他们功不可没。”
“乡君谦虚了,章公子若是才学不够,如何令那些学子信服?他有这般惊世之才,却不参加科举,真是可惜了。”
陈帆没接话。附近的人也停止交谈,看了过来。
何中胜也不在意她说不说话,自顾自往下说:“大丈夫当建功立业,可章公子却因入赘而错失科举,终生不得入仕,实在是可悲可叹。”
陈帆仍然不接话。整座大殿只有何中胜的声音在响。
何中胜声调高了些:“进京应考的举子不乏家境贫寒的,很多殷实之家都会资助其读书,将家中女孩许配于他。待得高中,全家荣耀。乡君却要求章公子入赘,令其才华埋没,实在是失贤失德。”
陈帆还是不说话。
“你是无言以对了吗?女子当以夫为天,你居然把才华惊绝的夫君如此压制,是对章公子的羞辱,你还剥夺了他传承香火的权利,让他背负不孝之罪。你就应该与其和离,放他自由,让他施展才华,光宗耀祖。”何中胜的声音又高了些,在大殿回荡。
陈帆看他数秒没开口,就回了一句:“干卿何事?”
“扑哧”有些人忍不住笑出了声,有些人憋着笑。
陈帆其实很想回一句“关你屁事”,只是粗话脏话容易遭人诟病。
何中胜恼羞成怒:“你是非不分,不守三从四德,是女子之耻。”
陈帆还是那句:“我是荣是耻干卿何事?”这何中胜总是盯着昌平乡搞事情,今天又当众指责羞辱四品乡君,他究竟想干什么?
见他一时没说话,陈帆继续说:“我买田盖房立女户,符合朝廷法度。章公子自请入赘,是他对我的情意。何侍郎是给章公子出彩礼了还是置田买房了?这般横加干涉?”
大殿内静悄悄的,何中胜的喘气声格外清晰。
“他若是个普通人,入赘倒也罢了,可他如此才华,埋没了实在可惜。”
陈帆笑了一声:“我刚被封乡君就成立了昌平书院,他任书院院长,这不是支持他施展才华吗?你把整个大襄朝查一查,有多少女子为夫君成立一个书院?”
何中胜不吭声。
“昌平书院初次应考就走出了十五位举子,声名远扬,你还怕他这个书院院长没名声吗?”
何中胜不吭声。
这种人,大概天天巴望着昌平乡换个主人,看着她一无所有。他不好拿乡君名头做文章,就拿她的婚姻方式发难,毁她名声。
叫她与章辞和离,然后呢?绝对不是想的章辞娶她,不知道打什么鬼主意呢。
何中胜冷笑:“女子当温文尔雅,乡君更应作好表率,何故如此咆哮?”
“何侍郎到我面前指责羞辱,岂是君子行径?”
又有人笑出了声。
何中胜甩袖走了,大殿上还是很安静。
陈帆晃了晃两边妹妹的手,大家一起坐了下来。其他人有坐下的,也有继续站着的,交头接耳。
陈月跟陈秀咬耳朵:“他看起来嚣张,却不忘形,始终没说什么不敬的话。”她手指微往上翘了翘。
陈秀点头:“他只针对大姐。”
陈帆和陈英静静地坐着。何中胜今天这么一闹,估计有很多人把她想成强势跋扈的,把章辞想成懦弱吃软饭的,给陈家男孩女孩贴上某种标签。可恶!
冯家人没有过来,严家余家也没有人过来,大概都有相同的考量。
没多久,太子和太子妃到了,皇宫嫔妃到了,又过了一会儿,太监唱报,皇帝和皇后走进了宴会厅。
皇帝作了简短的演讲,众人就谢恩坐下。宫女太监们开始上菜,歌舞表演也开始了。
汤类似于银鱼羹,陈帆用手指碰了碰碗,热的。她喝了一口汤,味道鲜美。一碟凉菜,清脆爽口,酸酸的很开胃。看来这宫宴上的菜不是光摆样的。
陈帆给妹妹们各倒了一杯酒,说:“敬酒的。”
第一支舞结束,舞者退场。太子和太子妃起身贺寿。接着二公主雍宁公主站了起来:“儿臣祝父皇万寿无疆,祝我朝世代昌盛。”说着就干了杯中的酒。
皇帝乐呵呵地抿了一口。
雍宁公主的声音很甜,语气也很撒娇:“父皇,诸位千金小姐每年都会准备才艺,儿臣今年想早点让她们为父皇献艺贺寿。”
皇帝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几位大家闺秀轮番上台献艺,皇子公主和众臣们轮流向皇帝贺寿,场面非常热闹。
雍宁公主看着场上,说:“久闻昌平乡君大名,也非常感谢乡君为我朝粮食丰收作出的巨大贡献。相信昌平乡的才艺表演也会传达昌平寓意。”
刁难也说得如此高大上。
陈帆本没打算表演,但是被点到了也不用怕。她回头看了眼楚笙,楚笙就走了出去。
陈帆起身走到场地中央,行了一礼:“昌平乡深受皇恩,连年丰收。我们愿献上歌舞,祝愿圣上福寿绵长,我朝物阜民丰,山河皆安。”
哦?很多人都正了正身子。帝后的笑容也加深了。
陈帆说:“此舞需要两把剑,就那种表演用的剑。可否向谁借用一下?”
皇帝挥了下手,立即有太监去准备。
等太监找来两柄剑,交予皇帝检查之后,递到陈帆手上,楚笙也把凤仪琴拿了过来,交给了陈英。
燕筇身上就有笛和箫,分别给了陈月和陈秀。
识货的人看到那张琴,齐声惊呼:“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