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可以把房子卖给你们
“我不会有事,你们姐夫会把我照顾好的。我们要回昌平乡收拾交接一下,然后去元朔县。”
陈月问道:“你们可以带多少人去?”
“我们先带着,不允许再说。腿长在身上总归能走的。府中人手,还有各家送过来的,你们自行安排一下。”陈帆挨个儿抱了抱他们,就把账册和库房钥匙交给他们。
“我们自己房间里还有一些东西,带些什么过去呢?”她问章辞。
“钱和首饰适当带一点路上备用,昌平乡还有很多呢。”
她把陈月和陈雅找了过来,装了一小匣子铜钱首饰,就叫她们把剩下都搬到陈雅屋子里去。
陈月说:“这些还是放在大姐屋子里吧,这整个院子都是为大姐留着的。”
陈帆摇头:“能撤的都撤掉,放着也是落灰。安排人定期过来打扫就好。等我们回来的时候,再把东西送过来。”
陈帆收拾了一些衣服,出门就看到许嬷嬷和朝云暮雨站在院子里。
“老奴跟着过去照顾夫人。”许嬷嬷说。
朝云暮雨也说愿意跟随,陈帆点头同意了。
宫里居然还派了马车和船,陈帆和章辞就没带马车。
一行人回到了昌平乡。
“我们应该有些时间处理事情的吧?”章辞看着他们。
时都尉点头:“你们有五天的时间交接。”
陈帆说:“这房子和旷园是在我地上建的,你们要买下吗?”
幕僚崔子谦疑惑:“昌平乡赐给了太子,这些自然是归太子所有。”
陈帆伸出一根手指摇了摇:“不啊,这一千一百亩地是我五年前买下的,是我的私产,你们若是愿意买下,我就把田卖给你们。这两处房子是在私田上建造的,当然是由我处理。”
“这不是乡君府吗?”
“京城赐的宅子想收可以收回去,可这乡君府只是在我房子上挂了一块匾,不是另外赏赐的。”
“朝廷当初赏赐百金,不是补偿建府的费用吗?”
“一百金是奖赏我种田有功,还有治理昌平乡的费用啊,当然,也包括房子修缮。我大方一点把房子送给你们也可以,旷园是完完全全的私产。”
许临运回答:“幕僚府不需要那么多田,你们还是留着吧。”
“那我们就卖给别人吧。”
旷园是太子喜欢的,幕僚们说买下。
“房子园子连周边近百亩地,共一万贯。那些药材和花可是很珍贵的,卖掉可不止万贯呢。”章辞说。
幕僚们带了很多黄金,就付了一百两黄金。
章辞把他们带到那个办事的小院子,韦敬轩和董初禾在里面。
“夫人,老爷。”消息已经传过来了,他们就改口了。
“他们都是太子幕僚,现在过来交接相关事务。”章辞说。
许临运打量了一下院子:“昌平乡的事务都是这里处理的?这两位都是乡君府的幕僚?”
韦敬轩摇头:“我们就是过来帮帮忙的,不领工资。平时陈家的孩子管理得都挺好。我叫韦敬轩,这位是董初禾。”
许临运他们也自我介绍了一遍,双方彼此认识一遍。
章辞用手指了指:“这个架子上的是田产资料,这上面的是户籍资料,那边的是各项收支账册。你们这几天都可以检查对账。”
崔子谦点头:“都先放这儿吧,我们还需巡查一下昌平乡的情况。”
“可以,我们先吃饭吧,吃过饭陪你们去转转。”
午饭后章辞带着幕僚们去巡查,陈帆去找柳家。他们在昌平乡都买了房子。
柳家五位长辈都在这儿。
老太太抓着她的手:“丫头你千万不要难过,身子要紧,孩子要紧。事情可以慢慢做,船到桥头自然直。”
陈帆把头埋在她怀里蹭了蹭:“祖母放心,我们都好好的。怀珊也诊出有身孕了。”
“真的吗?他们还没传信过来呢。”老太太乐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陈帆笑着说:“时日尚浅,不宜声张,我先悄悄告诉你们一声。”
寒暄了一会儿,大家就开始聊正事。
“那家客栈是在我名下的,你们愿意经营吗?”她问两位柳太太。
“当然愿意,转给我们就好,还有哪些产业要安排的?”
“还有酒楼、榨油坊、造纸坊和染布坊,今天和掌柜管事们见一见,以后就请你们帮着照应一下,付一成利给你们。”
“这孩子,说哪儿去了,”大太太拍了她一下,“就照应一下,哪用得着一成利?你们总共才挣多少钱啊?”
陈帆笑道:“我希望这些产业能在几位长辈手中蒸蒸日上发扬光大啊,孩子们也可以多挣一点钱。”
柳大老爷说:“在商言商,丫头也是希望我们追求效益,把生意做好。我们就不跟你客气了,但是一成真的不用,半成就好,相当于百分之五。”
老太太拍板了:“就这么定了,百分之五。”
陈帆提到了河两岸的三千亩地,打算挂牌出售。
“这你尽管放心,我们去找几家大户聊一聊,就算不是一家买下,几家拼着买也能行。”
“谢谢祖母,谢谢姑父姑母。”陈帆又在老太太怀里蹭了蹭。
柳家其他人也过来了,热热闹闹地聊着。
楚笙捧了两个盒子进来,陈帆说:“如慧和杨云的喜酒我喝不上了,我就提前为她们添妆吧。”
柳如慧亲昵地说了声谢谢。柳怀珍摸着她的头说:“这些年多亏有你们照顾宏儿和云儿。”
“都是自己人,照顾两个孩子是应该的,你们对我家一直也很照顾啊。”
谢姨娘看着陈帆:“姑娘可是大襄朝第一位女县令呢,一定能让元朔县富起来的,或许还能当女刺史呢。”
老太太说:“安全是第一位的,身体是最重要的,在外面可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那里的人可不会像章公子的人那样听话能干。”
陈帆笑道:“祖母放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
柳怀珍问道:“那昌平书院没有了章公子的指点,怎么办?”
陈帆笑了笑:“昌平书院举人众多,指导学子们考举人还是实力雄厚的。三年后春闺,他们中也会有人高中进士。杨宏这几年在书院学习,能得到很好的指点。”
章辞他们已经到了牧场。
康建元问道:“听说昌平乡至少有十万只鸭,还盛行养兔,为何这里一只都不见?你们府上并没有多少鸡鸭兔。”。
章辞回答:“养鸡鸭兔就是为了吃为了卖钱,肯定是下人们卖掉了呀。马儿都还在呢,我要把它们都带走。牛都留下,卖给你们吧。”
朱永汉皱眉:“这牧场有地契吗?”
章辞说:“牧场没办地契,只是陈家人在照看,就留给你们。牛马都是我们花钱养的,自然是可以卖掉可以带走。”
康建元冷笑:“一个牧场才这么几匹马几头牛?羊一只都没有?”
章辞淡笑:“这牧场本来就是建了给孩子们玩玩的,好心给学子们过来练练骑术,又不是对外挣钱的。没有谁到这里来买马,百姓都是用的牛车。”
“没有商户买马车?”康建元不相信。
“商户们买得起马和马车的早就买了,就算要添,也是偶尔。牛都是有登记的,你们可以去查。”
“那羊呢?普通百姓可养不起羊。”康建元看着章辞。
章辞两手一摊:“我们也养不起太多,就养几只招待贵客,平时自己都舍不得杀只羊吃呢。”
朱永汉斜了一眼:“你一个翩翩公子做这种动作?”
章辞笑了笑:“在乡下呆久了,就受到乡下人的影响了。”
幕僚们不作声,往牧场外走去。
到了砖窑,他们又问起了归属问题。
“当然是属于太子的。”章辞很爽快。幕僚们满意地点了点头。
陈月问道:“你们可以带多少人去?”
“我们先带着,不允许再说。腿长在身上总归能走的。府中人手,还有各家送过来的,你们自行安排一下。”陈帆挨个儿抱了抱他们,就把账册和库房钥匙交给他们。
“我们自己房间里还有一些东西,带些什么过去呢?”她问章辞。
“钱和首饰适当带一点路上备用,昌平乡还有很多呢。”
她把陈月和陈雅找了过来,装了一小匣子铜钱首饰,就叫她们把剩下都搬到陈雅屋子里去。
陈月说:“这些还是放在大姐屋子里吧,这整个院子都是为大姐留着的。”
陈帆摇头:“能撤的都撤掉,放着也是落灰。安排人定期过来打扫就好。等我们回来的时候,再把东西送过来。”
陈帆收拾了一些衣服,出门就看到许嬷嬷和朝云暮雨站在院子里。
“老奴跟着过去照顾夫人。”许嬷嬷说。
朝云暮雨也说愿意跟随,陈帆点头同意了。
宫里居然还派了马车和船,陈帆和章辞就没带马车。
一行人回到了昌平乡。
“我们应该有些时间处理事情的吧?”章辞看着他们。
时都尉点头:“你们有五天的时间交接。”
陈帆说:“这房子和旷园是在我地上建的,你们要买下吗?”
幕僚崔子谦疑惑:“昌平乡赐给了太子,这些自然是归太子所有。”
陈帆伸出一根手指摇了摇:“不啊,这一千一百亩地是我五年前买下的,是我的私产,你们若是愿意买下,我就把田卖给你们。这两处房子是在私田上建造的,当然是由我处理。”
“这不是乡君府吗?”
“京城赐的宅子想收可以收回去,可这乡君府只是在我房子上挂了一块匾,不是另外赏赐的。”
“朝廷当初赏赐百金,不是补偿建府的费用吗?”
“一百金是奖赏我种田有功,还有治理昌平乡的费用啊,当然,也包括房子修缮。我大方一点把房子送给你们也可以,旷园是完完全全的私产。”
许临运回答:“幕僚府不需要那么多田,你们还是留着吧。”
“那我们就卖给别人吧。”
旷园是太子喜欢的,幕僚们说买下。
“房子园子连周边近百亩地,共一万贯。那些药材和花可是很珍贵的,卖掉可不止万贯呢。”章辞说。
幕僚们带了很多黄金,就付了一百两黄金。
章辞把他们带到那个办事的小院子,韦敬轩和董初禾在里面。
“夫人,老爷。”消息已经传过来了,他们就改口了。
“他们都是太子幕僚,现在过来交接相关事务。”章辞说。
许临运打量了一下院子:“昌平乡的事务都是这里处理的?这两位都是乡君府的幕僚?”
韦敬轩摇头:“我们就是过来帮帮忙的,不领工资。平时陈家的孩子管理得都挺好。我叫韦敬轩,这位是董初禾。”
许临运他们也自我介绍了一遍,双方彼此认识一遍。
章辞用手指了指:“这个架子上的是田产资料,这上面的是户籍资料,那边的是各项收支账册。你们这几天都可以检查对账。”
崔子谦点头:“都先放这儿吧,我们还需巡查一下昌平乡的情况。”
“可以,我们先吃饭吧,吃过饭陪你们去转转。”
午饭后章辞带着幕僚们去巡查,陈帆去找柳家。他们在昌平乡都买了房子。
柳家五位长辈都在这儿。
老太太抓着她的手:“丫头你千万不要难过,身子要紧,孩子要紧。事情可以慢慢做,船到桥头自然直。”
陈帆把头埋在她怀里蹭了蹭:“祖母放心,我们都好好的。怀珊也诊出有身孕了。”
“真的吗?他们还没传信过来呢。”老太太乐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陈帆笑着说:“时日尚浅,不宜声张,我先悄悄告诉你们一声。”
寒暄了一会儿,大家就开始聊正事。
“那家客栈是在我名下的,你们愿意经营吗?”她问两位柳太太。
“当然愿意,转给我们就好,还有哪些产业要安排的?”
“还有酒楼、榨油坊、造纸坊和染布坊,今天和掌柜管事们见一见,以后就请你们帮着照应一下,付一成利给你们。”
“这孩子,说哪儿去了,”大太太拍了她一下,“就照应一下,哪用得着一成利?你们总共才挣多少钱啊?”
陈帆笑道:“我希望这些产业能在几位长辈手中蒸蒸日上发扬光大啊,孩子们也可以多挣一点钱。”
柳大老爷说:“在商言商,丫头也是希望我们追求效益,把生意做好。我们就不跟你客气了,但是一成真的不用,半成就好,相当于百分之五。”
老太太拍板了:“就这么定了,百分之五。”
陈帆提到了河两岸的三千亩地,打算挂牌出售。
“这你尽管放心,我们去找几家大户聊一聊,就算不是一家买下,几家拼着买也能行。”
“谢谢祖母,谢谢姑父姑母。”陈帆又在老太太怀里蹭了蹭。
柳家其他人也过来了,热热闹闹地聊着。
楚笙捧了两个盒子进来,陈帆说:“如慧和杨云的喜酒我喝不上了,我就提前为她们添妆吧。”
柳如慧亲昵地说了声谢谢。柳怀珍摸着她的头说:“这些年多亏有你们照顾宏儿和云儿。”
“都是自己人,照顾两个孩子是应该的,你们对我家一直也很照顾啊。”
谢姨娘看着陈帆:“姑娘可是大襄朝第一位女县令呢,一定能让元朔县富起来的,或许还能当女刺史呢。”
老太太说:“安全是第一位的,身体是最重要的,在外面可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那里的人可不会像章公子的人那样听话能干。”
陈帆笑道:“祖母放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
柳怀珍问道:“那昌平书院没有了章公子的指点,怎么办?”
陈帆笑了笑:“昌平书院举人众多,指导学子们考举人还是实力雄厚的。三年后春闺,他们中也会有人高中进士。杨宏这几年在书院学习,能得到很好的指点。”
章辞他们已经到了牧场。
康建元问道:“听说昌平乡至少有十万只鸭,还盛行养兔,为何这里一只都不见?你们府上并没有多少鸡鸭兔。”。
章辞回答:“养鸡鸭兔就是为了吃为了卖钱,肯定是下人们卖掉了呀。马儿都还在呢,我要把它们都带走。牛都留下,卖给你们吧。”
朱永汉皱眉:“这牧场有地契吗?”
章辞说:“牧场没办地契,只是陈家人在照看,就留给你们。牛马都是我们花钱养的,自然是可以卖掉可以带走。”
康建元冷笑:“一个牧场才这么几匹马几头牛?羊一只都没有?”
章辞淡笑:“这牧场本来就是建了给孩子们玩玩的,好心给学子们过来练练骑术,又不是对外挣钱的。没有谁到这里来买马,百姓都是用的牛车。”
“没有商户买马车?”康建元不相信。
“商户们买得起马和马车的早就买了,就算要添,也是偶尔。牛都是有登记的,你们可以去查。”
“那羊呢?普通百姓可养不起羊。”康建元看着章辞。
章辞两手一摊:“我们也养不起太多,就养几只招待贵客,平时自己都舍不得杀只羊吃呢。”
朱永汉斜了一眼:“你一个翩翩公子做这种动作?”
章辞笑了笑:“在乡下呆久了,就受到乡下人的影响了。”
幕僚们不作声,往牧场外走去。
到了砖窑,他们又问起了归属问题。
“当然是属于太子的。”章辞很爽快。幕僚们满意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