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补强德国
贝特曼看到其他人的眼睛,就知道,这个意向已经可以成功的通过,顺势的问道:“皇帝阁下,您召集我们来,恐怕不单单是这样一件事情吧?”
威廉二世满意的点点头,贝特曼是他很满意的首相,最懂得他的意思,他才开了一个头,就明白了,平静的说道:“不错,交通部,水利部,还有其他的部门,你们可以统计一下,在未来一两年时间之中,我国内部的大宗建设,只要能够节约时间和成本,都交给西北人来做又何妨,还有工业部,要统计一下劳动力跟兵员之间的矛盾,只要战争打响,这个必然会出问题的,不如我们提前的雇佣一部分的西北工人,按照穆默的报告之中,西北工人的实力不错!”
贝特曼点点头,威廉二世的想法,其实跟他不谋而合,之前他看到报告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中,大量的雇佣西北工人,建筑工人需要,工厂的工人也需要,西北不是以前那个,老旧落后的帝国,短短的几年,大量工业产品的出现,证明了西北在工业上面是有一批技术工人的,特别是那些军事订单,强大的生产能力,甚至满足了德国军事储备需求的三分之一。
其他重臣也是眼前一亮,物美价廉的中国工人,可是替代现在工人荒的佳品,一些在册的,甚至计划之中建筑计划都出来了,特别是基尔运河和大量铁路项目这两者上面,简直是锦上添花的。
最终统计到了贝特曼这里的,铁路一共是12条。6800多公里,大多数是复线,甚至是三线建设,少部分是比较困难的施工,总投资可能需要7亿马克。也就是1.2亿美元,建成之后,德国国内的运输能力和军事调集能力,会达到现在的3倍左右。
这可是极大的提升,如此庞大的计划,让现场的重臣们稍稍的有些骚动。财政部长正要说话,却被贝特曼给制止了,他平静的说道:“这笔资金,可以讨论由西北垫付,德国可以在几年的时间之中。用订单来偿还!”
贝特曼点石成金的一句话,顿时让所有的问题,在一时间,完全不是问题了,杨元钊当时跟穆默等人,在青岛达成的初步意向之中,会订购大批的造船厂机械,包括船坞。大型机械在内4亿美元,机器设备,不同于原材料。成本是明白的,利润率不高,机器折本本身的利润率就相当的高,这笔钱就算是毛利,也可以获得40%的收益,加上4亿美元推动工业链条。造成的收益,绝对是数倍于此。最关键的是,这些工业制成品不占据德国的战略资源。
虽然船坞和机器。会占用一部分钢铁,却不会影响德国备战的过程,德国缺的是武器,是战列舰,并不缺船坞,在几年的军备竞赛之中,船坞的生产能力已经是过剩了,以德国的工人和港口,支撑不了,继续的疯狂扩张船坞,这部分的产能必然要找一个出口,之前准备的,是转产其他的部件,现在不用调整,直接生产船坞,以此来交换西北对德国重要的大型工程的垫资和建设,这可以说是绝对的空手套白狼,甚至西北也会欣然的同意,同样是花钱,同样的是买设备,只要德国做出一定的让步,让西北获得一些原来不太可能获得的设备,应该能够换取在这个方面的小小支持。
众多重臣们,为贝特曼的想法而震惊了,这简直是天才的想法,不花一分钱,一份力,却轻而易举的获得了人力的支持,只要保证必要的后勤支持,说不定一两年的时间之中,德国会起到巨大的变化,到时候,说不定德国一个师可以发挥出一个半,甚至是两个师的作用,一旦开战自然形成的东西线就可以通过内部通畅而且强大的铁路网,互相的调集了。
整整一天的闭门会议,决定方略只花费了2个小时左右,接下来,主要是确认项目,甚至因为可能获得西北的垫子,一些之前投入过大,被否决的项目也拿了出来,最终,最后的项目总量达到了23.5亿马克,几乎快要达到了5亿美元,基本上,跟杨元钊要签署合约的数字近似,只是略微的多了一点。
威廉二世看着最终记录下来的备忘录,心中一阵的欣然的,一个庞大的,足以提升整个德意志帝国力量的建设方案,就要在这里诞生了,他不认为这个计划不会成功,西北拥有足够生产力和效率,也拥有足够的钱,到时候,德国等于是花费了不到一半,甚至更低的代价,得到了这些至关重要的大工程,没有比这个更出色的创意了。电报再一次的发出,正好是在最后一次的入港的,马上就要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时候,这一次不但有威廉二世的签章,还有政府各部门大臣的签章,基本上等同于正式文件了。
波涛汹涌红海,5艘战舰缓缓的进入了港口,因为提前的报备,他们不必等待通行,却需要在进入苏伊士运河之前,补充一些必要补给,加煤加水,通过苏伊士运河之后,会直航地中海,或许会在意大利的南部港口做稍稍的停留,然后就会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直接的前往德国。
穆默在进入到港口之后,立刻找到了德国驻扎在苏伊士运河附近的情报站,也得到了秘密传过来的电文,不如意外,威廉二世同意了他的倡议,在他的倡议的后面,添油加醋的好多东西,总投入23亿马克的投入,几乎是最近几年,政府投入的全部,显然,是把西北当做难得的机会了。
这样一来,西北会接受么,垫子修建巴格达铁路,才花多少钱,大部分原料是西北生产的,想来他是有部分的利润的,至于巴士拉港,更是周围30平方公里属于西北才建设的,现在,都是德国国内的工程,基尔运河不说,那些铁路是怎么一回事啊,穆默苦笑了一下,跟斯佩一起,找到了杨元钊,把电文计划交给他,基尔运河的事情,他还没来得及跟杨元钊说,现在,又多了这么多,还是让杨元钊自己看吧。
杨元钊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这个时代的远洋航行,在经过了最初的好奇之后,更多的则是无聊,过了马六甲之后,杨元钊的除了少部分时间,会在甲板上看风景,换换脑子之外,看剩下的时间,都放在了一体机上面,一体机之中存放着大量的原料,船上别的工作无法做,可是材料的研究和样品制作,却可以继续的,全神贯注之下,一天可以做3-4万份的材料,他也按照西北材料学的研究结果,围绕着某个频率,进行了材料的添加和制作。
每天3万个,从马六甲过来之后,差不多10天时间,就是30万个,可惜,材料学上面,注定是枯燥和碰运气的,他之前制造出来的那个超级装甲钢,似乎已经把他的好运气都消磨的差不多了,30多万份的材料之中,只收获了3份过得去的材料,其中最好的才达到那个装甲钢的7成左右,如果不是有其他方面的用途,它也是一个废的,剩下的2个,也是另外方面的突破,比如说耐高温,耐高湿,等等。
穆默照过来的时候,杨元钊刚刚完成了第30860份材料的制作,一无所获的他感觉到气闷无比,正准备出来到甲板上去散心的他,遇到了一头撞进来的穆默。
穆默拿出了电文,简单的介绍了德皇的请求,杨元钊大吃一惊,他没想到,穆默还搞出这么多的事情,基尔运河他知道,大名鼎鼎的,是德国重要的运河和水上运输的通道之一,其他的铁路计划,就不太清楚了,恐怕又是他蝴蝶煽起的翅膀,一战的时候,应该没有建成。很显然,威廉二世是看到了他的大方和西北在中东的表现,想要借助着这一次的机会,一举的解决本国的铁路和基尔运河这两大工程。
杨元钊很清楚,一战之中,德国是绝对的弱势,奥匈也好,土耳其也罢,墙头草意大利,他们不但没有帮到德国,反而不同程度的拖了后腿,德国等于是在海战上扛了英法,在陆战上抗住了英法俄,如果加上后来加入的美国,几乎是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种情况下,哪怕再强大,准备的再充足一点,也完全不是对手啊,更何况一战爆发的非常突然,德国几乎是仓促上阵,被奥匈拖入到了战争之中,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大幅度的加强的德国,应该也不为过的,会让一战打的更加的激烈,从更大的幅度上面,削弱资本主义国家,给中国创造崛起的机会。
只用了5分钟,杨元钊就想明白了,然后做出了决定,不就是5亿美元的垫资,会在一两年的时间中,用机器来偿还,又不是不给钱,有了这个加成,德国会省下大量的劳力,未来战争的潜力和调集能力也会得到加强,这何乐而不为呢,最关键的是,目前德国明显的有求于人,这种情况之下,不捞点好处,就对不起穿越者的身份了。(未完待续)
威廉二世满意的点点头,贝特曼是他很满意的首相,最懂得他的意思,他才开了一个头,就明白了,平静的说道:“不错,交通部,水利部,还有其他的部门,你们可以统计一下,在未来一两年时间之中,我国内部的大宗建设,只要能够节约时间和成本,都交给西北人来做又何妨,还有工业部,要统计一下劳动力跟兵员之间的矛盾,只要战争打响,这个必然会出问题的,不如我们提前的雇佣一部分的西北工人,按照穆默的报告之中,西北工人的实力不错!”
贝特曼点点头,威廉二世的想法,其实跟他不谋而合,之前他看到报告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中,大量的雇佣西北工人,建筑工人需要,工厂的工人也需要,西北不是以前那个,老旧落后的帝国,短短的几年,大量工业产品的出现,证明了西北在工业上面是有一批技术工人的,特别是那些军事订单,强大的生产能力,甚至满足了德国军事储备需求的三分之一。
其他重臣也是眼前一亮,物美价廉的中国工人,可是替代现在工人荒的佳品,一些在册的,甚至计划之中建筑计划都出来了,特别是基尔运河和大量铁路项目这两者上面,简直是锦上添花的。
最终统计到了贝特曼这里的,铁路一共是12条。6800多公里,大多数是复线,甚至是三线建设,少部分是比较困难的施工,总投资可能需要7亿马克。也就是1.2亿美元,建成之后,德国国内的运输能力和军事调集能力,会达到现在的3倍左右。
这可是极大的提升,如此庞大的计划,让现场的重臣们稍稍的有些骚动。财政部长正要说话,却被贝特曼给制止了,他平静的说道:“这笔资金,可以讨论由西北垫付,德国可以在几年的时间之中。用订单来偿还!”
贝特曼点石成金的一句话,顿时让所有的问题,在一时间,完全不是问题了,杨元钊当时跟穆默等人,在青岛达成的初步意向之中,会订购大批的造船厂机械,包括船坞。大型机械在内4亿美元,机器设备,不同于原材料。成本是明白的,利润率不高,机器折本本身的利润率就相当的高,这笔钱就算是毛利,也可以获得40%的收益,加上4亿美元推动工业链条。造成的收益,绝对是数倍于此。最关键的是,这些工业制成品不占据德国的战略资源。
虽然船坞和机器。会占用一部分钢铁,却不会影响德国备战的过程,德国缺的是武器,是战列舰,并不缺船坞,在几年的军备竞赛之中,船坞的生产能力已经是过剩了,以德国的工人和港口,支撑不了,继续的疯狂扩张船坞,这部分的产能必然要找一个出口,之前准备的,是转产其他的部件,现在不用调整,直接生产船坞,以此来交换西北对德国重要的大型工程的垫资和建设,这可以说是绝对的空手套白狼,甚至西北也会欣然的同意,同样是花钱,同样的是买设备,只要德国做出一定的让步,让西北获得一些原来不太可能获得的设备,应该能够换取在这个方面的小小支持。
众多重臣们,为贝特曼的想法而震惊了,这简直是天才的想法,不花一分钱,一份力,却轻而易举的获得了人力的支持,只要保证必要的后勤支持,说不定一两年的时间之中,德国会起到巨大的变化,到时候,说不定德国一个师可以发挥出一个半,甚至是两个师的作用,一旦开战自然形成的东西线就可以通过内部通畅而且强大的铁路网,互相的调集了。
整整一天的闭门会议,决定方略只花费了2个小时左右,接下来,主要是确认项目,甚至因为可能获得西北的垫子,一些之前投入过大,被否决的项目也拿了出来,最终,最后的项目总量达到了23.5亿马克,几乎快要达到了5亿美元,基本上,跟杨元钊要签署合约的数字近似,只是略微的多了一点。
威廉二世看着最终记录下来的备忘录,心中一阵的欣然的,一个庞大的,足以提升整个德意志帝国力量的建设方案,就要在这里诞生了,他不认为这个计划不会成功,西北拥有足够生产力和效率,也拥有足够的钱,到时候,德国等于是花费了不到一半,甚至更低的代价,得到了这些至关重要的大工程,没有比这个更出色的创意了。电报再一次的发出,正好是在最后一次的入港的,马上就要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时候,这一次不但有威廉二世的签章,还有政府各部门大臣的签章,基本上等同于正式文件了。
波涛汹涌红海,5艘战舰缓缓的进入了港口,因为提前的报备,他们不必等待通行,却需要在进入苏伊士运河之前,补充一些必要补给,加煤加水,通过苏伊士运河之后,会直航地中海,或许会在意大利的南部港口做稍稍的停留,然后就会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直接的前往德国。
穆默在进入到港口之后,立刻找到了德国驻扎在苏伊士运河附近的情报站,也得到了秘密传过来的电文,不如意外,威廉二世同意了他的倡议,在他的倡议的后面,添油加醋的好多东西,总投入23亿马克的投入,几乎是最近几年,政府投入的全部,显然,是把西北当做难得的机会了。
这样一来,西北会接受么,垫子修建巴格达铁路,才花多少钱,大部分原料是西北生产的,想来他是有部分的利润的,至于巴士拉港,更是周围30平方公里属于西北才建设的,现在,都是德国国内的工程,基尔运河不说,那些铁路是怎么一回事啊,穆默苦笑了一下,跟斯佩一起,找到了杨元钊,把电文计划交给他,基尔运河的事情,他还没来得及跟杨元钊说,现在,又多了这么多,还是让杨元钊自己看吧。
杨元钊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这个时代的远洋航行,在经过了最初的好奇之后,更多的则是无聊,过了马六甲之后,杨元钊的除了少部分时间,会在甲板上看风景,换换脑子之外,看剩下的时间,都放在了一体机上面,一体机之中存放着大量的原料,船上别的工作无法做,可是材料的研究和样品制作,却可以继续的,全神贯注之下,一天可以做3-4万份的材料,他也按照西北材料学的研究结果,围绕着某个频率,进行了材料的添加和制作。
每天3万个,从马六甲过来之后,差不多10天时间,就是30万个,可惜,材料学上面,注定是枯燥和碰运气的,他之前制造出来的那个超级装甲钢,似乎已经把他的好运气都消磨的差不多了,30多万份的材料之中,只收获了3份过得去的材料,其中最好的才达到那个装甲钢的7成左右,如果不是有其他方面的用途,它也是一个废的,剩下的2个,也是另外方面的突破,比如说耐高温,耐高湿,等等。
穆默照过来的时候,杨元钊刚刚完成了第30860份材料的制作,一无所获的他感觉到气闷无比,正准备出来到甲板上去散心的他,遇到了一头撞进来的穆默。
穆默拿出了电文,简单的介绍了德皇的请求,杨元钊大吃一惊,他没想到,穆默还搞出这么多的事情,基尔运河他知道,大名鼎鼎的,是德国重要的运河和水上运输的通道之一,其他的铁路计划,就不太清楚了,恐怕又是他蝴蝶煽起的翅膀,一战的时候,应该没有建成。很显然,威廉二世是看到了他的大方和西北在中东的表现,想要借助着这一次的机会,一举的解决本国的铁路和基尔运河这两大工程。
杨元钊很清楚,一战之中,德国是绝对的弱势,奥匈也好,土耳其也罢,墙头草意大利,他们不但没有帮到德国,反而不同程度的拖了后腿,德国等于是在海战上扛了英法,在陆战上抗住了英法俄,如果加上后来加入的美国,几乎是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种情况下,哪怕再强大,准备的再充足一点,也完全不是对手啊,更何况一战爆发的非常突然,德国几乎是仓促上阵,被奥匈拖入到了战争之中,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大幅度的加强的德国,应该也不为过的,会让一战打的更加的激烈,从更大的幅度上面,削弱资本主义国家,给中国创造崛起的机会。
只用了5分钟,杨元钊就想明白了,然后做出了决定,不就是5亿美元的垫资,会在一两年的时间中,用机器来偿还,又不是不给钱,有了这个加成,德国会省下大量的劳力,未来战争的潜力和调集能力也会得到加强,这何乐而不为呢,最关键的是,目前德国明显的有求于人,这种情况之下,不捞点好处,就对不起穿越者的身份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