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庚辰年正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7.离开,去成都

    从西陵峡口南津关奔泻而出,汹涌的长江水摆脱了几百里峡江约束,江面从最窄处的二百多米,迅速扩展到两千多米,江面的宽阔让水流变得和缓而从容。

    流至夷陵城区,江面被西坝和葛洲坝两个沙洲分切成三道。靠夷陵城的是主河道,江面最宽,水流湍急,多为下行船只和大船选行。

    小船驶离夷陵码头,船拐子先是横渡主河道,再从西坝和葛洲坝之间的“小河”江面摇橹逆江上行。

    船到南津关时,天色已大亮。

    “不知几位客人要往何处?”进峡江前,船拐子将小船泊在近岸一处洄水小湾,走到年纪最长的左钧面前弯腰揖问。

    找船时,叶七只想着尽快安排左钧一行离开夷陵,可要怎么走,叶七不便代为安排。跑快船有规矩,船拐子不会打听客人是谁,要去哪里。按惯例,客货上船,去哪里客人会主动告知,以让船拐子决定带多少桡夫子和纤夫。

    长期待在夷陵,左钧知道川江行船很多规矩。他回问船拐子:“老大这船,往上可走多远?”

    “一般情况,峡江快船,上不过归州,下不出夷陵。您几位是叶老大安排,只要不是太远,我都该送你们过去。只是这季节峡江仍然水大浪高,就怕我这小船支应不了。”

    “到归州既可。”左钧决定。

    “这样。这段江面天天跑着,有我和随船桡夫,雇一个纤夫就行。”船拐子说。

    “您按规矩安排就是。”左钧回道。他明白,船拐子说这些,是按峡江规矩,上行船只,要雇纤夫背船过滩。这背纤的钱,在船钱之外。

    “明白了。”船拐子将船摇到江边,赤脚跳下船,往聚在江边的一堆人走去。那些人是职业纤夫,长年聚在峡江口,等待上行船只前来雇佣。船拐子在人群中挑了一年轻力壮的熟人带回船上。

    从南津关起算,上行到峡江中间的归州,有一百四十里地。虽说船轻道熟,但在这水大流急的季节,咋算也得三五日行程。船拐子雇来纤夫后,没做耽搁就挂帆系纤,驾船起航。

    许是天助,那日早间还酷热无风,船一入南津关,竟吹起东南风来。无须纤夫背拉,船拐子调帆摇橹,小船取道江流与岸间的回旋处,借了风力,竟能逆流飞驰。暮色起时,赶到江流势缓的三斗坪歇了。

    隔日,天刚麻麻亮,船拐子就起来招呼船工和纤夫,一起收了船篷,熬些稀粥。叫醒王秉正几人,起来就着咸菜用了早饭。随后解缆张帆,继续赶路。

    东南风依旧劲吹,凭借风力,在船拐子的熟练操作下,早行暮栖,第三日申时,船到归州码头。

    左钧给了船拐子十五两银子做船钱,另付二两银子纤费。船拐子和纤夫对左钧一行的大方很是感激,执意帮着把行李送到归州城门口,才千恩万谢告辞回船。

    陈于珍娇羞一笑,就在王秉正身上折腾比画起来。间或,她瞄一眼王秉正的唇角,看到他的眼光跟踪自己的双手移动,碰到她的眼神,又匆忙转了过去。

    这撩人的温度,令二人都慌乱不已。他不敢直视陈于珍,却又在不停地找寻。

    左钧笑吟吟看着他俩,不言不语。当陈于珍偶尔抬头打量一下周围,见左钧明察秋毫的样子,脸腾地又红了。

    一会工夫,陈于珍就将王秉正的身形尺寸量好了。她觉得,待下去不是很方便,就向左钧说声:“爹和秉正哥你们歇着。”起身欲走。

    “不坐会儿了?”左钧一边口头上挽留,一边用眼神示意王秉正去送一下。王秉正会意,腼腆地将陈于珍送出房门。

    跨出门槛,陈于珍回头拦住王秉正,粲然一笑:“回去歇着吧。”飞快地转身回了自己房间。

    看陈于珍关了门,王秉正回房把门掩上。

    陈于珍并没有歇下。她将已经熟睡的李法天摆正,上上下下量好手臂胸肩,之后给他盖好被子,回到自己床边,把床上被褥抱到李法天的床脚,借着油灯的微光,在自己床上摊开布料,自顾自地忙活起来。

    没多大工夫,整块布料就变成了大小不一的布片。陈于珍将这些布片分别叠起,看时间尚早,就拿出针线开始缝制。直到夜很深,李法天的衣服缝制成了形,才吹灯睡去。

    头晚睡得最早,李法天也是第二天醒得最早的。准确地说,小家伙是被尿胀醒的。他一骨碌跳下床,睡眼惺忪地从床底下摸出夜壶,对着壶口就开动了。憋了一夜,李法天这尿拉得很长,整出来的响动吵醒了陈于珍。她看到李法天尿完又钻上床,就披衣坐起,揉了揉还迷糊的眼睛,开始做事。

    李法天的小衣服虽已缝好,但要穿,还有些收尾活得做,最关键的是盘衣扣。

    陈于珍找到剩下的几块碎布,拼拼剪剪,先是做成了几根细长布条,然后两绾三结,就做成一个纽,用针线固定在衣襟上,又用布条对应着钉上一个扣。小半个时辰过去,李法天的新衣就缝制妥当了。

    做好所有细节,整摆一番,陈于珍招呼李法天下床,给他换上了新衣。左右端详,确认衣服合身好看,再去把李法天换下的衣服用水泡了。

    陈于珍搓洗李法天的衣服时,左钧、王秉正也收拾停当,出门来招呼他俩一起去寻早饭。

    辰时时分,天空虽然还很阴霾,雨却住了。在陈于珍答应着擦手上的水时,李法天已经跑出门去。

    陈于珍走出房门时,左钧和王秉正正围着李法天的新衣看。见陈于珍出来,两人都说衣服很好,夸陈于珍手巧。陈于珍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笑说:“好长时间没动针线,也就随便做做。”说着,拉住李法天的手就先往客栈外面走。

    上街逛了一段,四人在街边找到一家热闹的早饭铺子,每人要来两根油条,一碗稀饭,就着老板赠送的咸菜丝,吃得甚是香甜。用过早饭,左钧让王秉正再随自己到江边码头看看,陈于珍就带着李法天回客栈,继续缝制衣服。

    雨虽暂时住了,峡江的水势却有增无减,浊浪翻滚,江边码头石阶较前日,又多没了几级。

    察看完水情,左钧二人到码头附近的一家茶楼坐下。长期在江边做生意,左钧知道涨水季节,峡江船老大们一般都会聚在茶楼里。这些风浪里讨营生的人,大多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着。没家人在身边,耍钱、喝酒、找女人,成了他们中很多人的爱好。近码头处,也总有些茶楼提供这些服务。这种场合,当然也是各种信息汇集交换的所在。

    两人进得茶楼,穿过喧闹的一楼厅堂,到二楼找到一处临窗清静的位置坐了。然后向小二要了一壶上好的桂花香片和两个杯子。

    小二送上茶。左钧向小二耳语两句,小二应声“好呢”,就下去了。

    之后,左钧先拎壶倒茶涮杯,再给每个茶杯斟上八分茶水,将其中一杯递给了王秉正。

    王秉正接过茶杯,轻呷一口。顿时,一股带着桂花香味的茶水就浸润了整个口腔。那感觉,在北方吃茶多年从未体味过。

    一杯茶尚未饮尽,小二就领一盘着头巾,麻衣短打扮的人到了跟前。

    小二向双方做了介绍。左钧和来人相互拱手揖过,让来人同桌坐下,吩咐小二添个杯子,拎壶倒一杯递给来者。

    来人道声“谢了”,接过茶杯喝上一口,然后开门见山:“听说老板要雇船,不知是要上行还是要下行?赶得急不?”

    “上行,不赶。”左钧回答。

    “到哪个码头?走几个人?拼船还是单雇?带多少货?”

    “去绵州府,大小四人,不带货,也不拼船。”左钧答。

    “按川江船帮规矩,这边下河帮的船只能走到重庆府,往上是小河帮地盘,你们得再作打算。”

    “那,就先到重庆府。”左钧说。

    “这个季节涨秋水,啥时候可以走船还不好说。船钱要看船和行船时江里水情来定。你们留个找人的地方,我寻好来知会你们。”

    王秉正一直没发话。通过两人对话,他大致听出,来人是码头的牙人。

    牙人离开后,王秉正和左钧继续品茶。茶楼外,秋雨不知何时又下起来。雨势很大,每一处檐口流下的水都集成小酒杯大的水柱,奔泻而下,冲刷着檐下的青石板。那些青石板上,已形成大小不一的坑洼。

    “瞧这雨,我们真得在这里停留很长时间了。”左钧说。

    “得多久?”王秉正问。

    “今年雨下得晚。按过去多年经验,伏旱之后秋水都比较长。具体多长就很难说了,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个多月甚至更长都可能。”

    雨一直下,两人也一直天南海北地侃着,不觉已到正午时刻。左钧又向小二要了三荤两素的炒菜和一壶酒,边吃边聊。

    那边,陈于珍带李法天回到客栈,让李法天在房间里玩耍,自己翻出针线继续忙活。午后李法天叫饿时,才去柜台安排店家炒了两三个小菜,让将饭菜送到房间。匆匆填饱肚子,又继续忙自己手上的事。酉时光景,窗外雨小起来,左钧和王秉正回到客栈时,两件青布长衫已整治完毕。

    陈于珍将衣服送到左钧和王秉正房间,让两人把衣服换上试试。自己反手掩门,退到门外等着。

    半袋烟工夫,左钧和王秉正换好衣服把门打开。陈于珍进屋后让两人站着,围着两人看,对两人穿得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调整,还自言自语地说:“还算合身。”

    “啥叫算合身?简直是太舒服了。这领口、盘扣和针脚,就是专门的裁缝师傅,可能也没几人赶得上吧!你说呢,秉正?”左钧接了陈于珍话茬,把王秉正也拉了进来。

    “好,真的很好。”王秉正顺着左钧话说。

    “啥子好?衣服好呢还是人好?”左钧仍不放弃。

    “都好,都很好。”王秉正盯着正在为自己整理衣服的陈于珍,由衷地说。

    “说啥呢?”陈于珍轻推了王秉正一下,脸上泛起红晕。

    试好衣服,已是戌时初。三人一起说笑着走出房间,叫上李法天,到客栈前堂用晚餐。

    接下来的日子过得安静而舒怡。雨停的时候,四人会一起出门逛逛街,寻找归州城内美食享用。不出门的时候,王秉正和左钧会带着李法天读书习字。陈于珍仍继续着自己的针线手工。

    转眼就近中秋。这期间,陈于珍为四人从内到外缝制了几身衣物,包括冬天穿的夹袄和背心都整置齐备。

    那年中秋,峡江一带少见地连续多日晴朗。是夜,天空清净,空气通透。一轮皎月将清辉布洒在峡江峰峦起伏的群山上,临窗倚望,如诗如画。

    月饼、麻糖……虽客居他乡,在陈于珍操持下,月圆夜晚的餐桌上,过节该有的东西,一样不缺。

    左钧、王秉正所住房间的几扇窗户都洞开着,桌子被移到窗前,抵窗安放。桌上,除丰盛菜肴外,还摆了一坛杂粮酒。屋内虽然掌着灯,那灯火和直接透窗洒进来的月光相比,已显得可有可无。

    左钧面窗而坐,王秉正一方,陈于珍带着李法天坐一方。

    落座后,王秉正去开酒坛,李法天和陈于珍剥着煮花生。接过王秉正递来的酒杯,左钧站起身,举杯揖月,饶有兴致地吟哦起《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今昔是何年……”王秉正也陶醉于笼纱般的明月清辉当中,轻声附和起来。在吟诵中,左钧示意陈于珍也端起酒来,三个人向月举杯,百感交集地各自饮尽。

    击碗而歌,起身弄影而舞,待菜残酒尽月西沉,李法天已伏桌睡去。三个大人也累了,醉了。王秉正抱着李法天送陈于珍回房,左钧不胜酒力已发出鼾声。

    第二天日上三竿时,王秉正和左钧才先后醒来。洗漱停当,就见那日在码头茶楼约见过的牙人找上门来。

    “这几天雨住了,河里的水也退下去,要不再有大雨,估计少则三五天,多则七八天,就可以走船了。我帮你们联系了两条船,都是中等大小的麻秧子。其中一条船只有一个大统舱,不含我的费用,去重庆府要船银六十两。另一条船成色新,有三个分开独立的舱,包括路上吃食,要一百两银子。你们要不要去看看,决定雇哪条,也和船家讲下价,定下来。”没客套,牙人进屋后,直截了当地向左钧介绍了情况。

    “谢谢你!还是劳烦你带我们去看下再定,如何?”左钧说。

    “那就走。”牙人起身。

    左钧叫上王秉正,同牙人一道出了门。

    牙人一路上详细介绍了船的情况。左钧决定先看看那条有三个客舱的新船。

    船停在归州码头上游不远处的河湾里,被一根粗麻缆绳系在江边一棵大黄桷树外露的气根上。河湾里,水流相对平缓,是个天然避风浪的港湾。正是涨水季,里面已被各式大小船只塞满。

    上了牙人介绍的那艘新船,一股新木材和桐油混杂的气味扑鼻而来。船有六七丈长,双桅,两层船楼。说是三个客舱,但这三个客舱都在二层船楼上,一层是一间大统舱。二层船楼除三个船舱外,还有一片空着的甲板,可供走动及凭栏观景。船每处细节都做得精巧,不仅二楼客舱雅致,就连一层的大统舱也干净整洁。

    船家是重庆府人,性格耿直。几人上船后,船家带着他们上上下下通逛一遍。对这艘船,左钧相当满意,于是约船家到一层船舱中谈船资。

    与牙人递话不同,船家所要一百两银子到重庆府的船钱,只是二层船楼上三个贵客舱的价钱,并不是包船的价。在这价钱上,船家提供一路饮食,但要沿途捎带其他客、货。

    左钧大体也懂峡江上船价行情,没跟船家讲价,但提出所有顺捎散客不得上二楼。船家见左钧爽快,对他所提要求都尽数答应。

    意向达成,左钧向船家付了十两银子定钱。双方约定待峡江水势再平一些就动身,到时由船家安排人到左钧住的客栈接人和物品。

    谈好,船家送左钧几人下船。上岸后,左钧向牙人道谢,给了牙人二两银子做辛苦费,让他把另一艘船回了。然后和王秉正一路聊着,回了客栈。

    回到客栈,左钧把陈于珍叫到他和王秉正的房间,向陈于珍通报了雇船的事。

    就要起程向巴蜀,三个人虽期盼不一,心境却都一样,喜悦中带着渴望。

    接下来几天,几人开始张罗路上需用物资。陈于珍买来很多肉干、果脯一类零食。左钧吩咐客栈老板为其备下两大坛上好杂粮酒。这一去,路途遥远时间漫长,有酒的旅途才不会无聊。而王秉正,则抽空背着左钧和陈于珍,取出一锭五十两金铤,找一家钱铺,置换成五百两银子,以供路上所需。自夷陵匆忙出逃,自己身边的散碎银两不多,一路开销主要由左钧支付,王秉正心里早已过意不去。

    江中水势随时间一天天回落。几天后的一个下午,船老板带一个船工亲到客栈拜访,知会左钧,说次日来接他们上船。

    当夜,四人各自收拾行李。与匆匆逃到归州时只有简单随身的物品不一样,这次出发,各种吃穿用度,竟收拾了好一些。

    第二天一大早,王秉正抢先一步起来,到柜台把几人这段时间的饭钱房钱付清。待船工到来,三个大人将贵重物品随身带着,陈于珍牵着李法天,随挑着他们物品的船工,离开客栈奔码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