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庚辰年正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02.喜宴,新婚人家

    龙安府那边,陈知府嫁妹要到江油摆酒,下属自然为他尽心张罗。

    正月十三,带着精心为妹妹准备的嫁奁,陈于朝一家人及府衙同僚顺江而下,到达江油。踩踏一番,对江油各项准备基本满意。

    要离开生活了几年的龙安府,陈于珍舍不下的有很多。除最亲的哥哥、嫂子外,还有那对陪伴了她几年的白熊。

    几年时间,圆圆和滚滚都已长大,虽可爱依旧,但已不太黏人。陈于珍动过心思,要把两个家伙带下山去。熟悉白熊的山里人告诉她,这种东西娇贵得很,一旦离开大山,不仅吃食不好侍候,还容易水土不服。因此,陈于珍不得不忍痛割爱,请陈于朝安排人将白熊送回发现它们的土官家,叮嘱土官一定要好好照顾。她还提出,如有可能,让土官将两个家伙放归山林。

    龙安府知府嫁妹的消息不仅当地的官绅知晓,消息也传到了绵州官场。绵州州县官员对陈知府的出身和为人早有耳闻,有些也动了攀附之心。听闻陈知府妹妹的夫婿就在绵州铜牟镇,一些州县官员就备下贺礼派人送到铜牟,还知会,婚礼当天要亲自登门致贺。

    这么多父母官要来贺婚,王秉正和左钧都颇觉意外。感动之余,他们将待客的酒桌做了一番调整。

    正月十七,支客。

    江油县城和铜牟镇同时热闹起来。

    在江油,陈于朝包下两家酒楼,按官商分类分别接待。知府家喜事,不仅受邀者无一缺席,就连许多未收到邀请的三班六门、乡绅商贾也赶来祝贺。陈于朝与夫人一商量,决定喜宴贺礼一分一物不留,全陪嫁给陈于珍。

    铜牟镇这边,由于酒席自办,几口临时大灶在新宅跨院天井里一字排开。从十六开始,一直灶火旺燃,烹制和蒸菜的香味弥漫了整个镇子。

    正酒当天,左钧邀请沈老夫子、里长、杨天宏和自己家中子侄一起,到新宅帮忙迎客。来宾中的官宦由里长接待,安排入堂屋就座。沈老夫子接待同门师兄弟和晚辈,师兄弟也入堂屋就座,晚辈随大部客人在院内分区就座。客户则由杨天宏率烧坊伙计一道接待安排,家中寻常亲戚及乡邻,就由左家子侄们帮着安排。烧坊的账房则在院门口守着礼台报礼写礼,一切井然。

    王秉正在当晚就赶到了江油。正酒当天,接亲队伍天不亮就起床洗漱。曙光一露,便吹吹打打地往陈于朝宴客的酒楼去了。

    陈于珍这天也起很早。布置成闺阁的客房内,红烛通照。她一身大红锦缎裙襦,插钗挂翠,披了盖头。天未亮时,吃了一碗红糖荷包喜蛋,就等着王秉正登门接亲。

    客栈大堂内,嫁奁摆满数十个抬货。

    司仪先生领着陈于珍走完辞别仪程,王秉正穿锦袍,系红花,牵了陈于珍,在接送众亲人的簇拥下,一路吹吹打打,燃鞭放炮,前往城外码头登船。

    喜船扬帆,顺风顺水,午时三刻前按计划到达铜牟码头。下船,又是一路吹打。午正,新人进了新宅。

    新宅内宾客多已落座。

    摆放好嫁奁,司仪先生主持拜堂,陈于珍被送进新房。

    喜宴开始。

    作为主宾,杨碧儿近距离观看了整个婚仪过程。虽才十几岁年纪,杨碧儿却已吃了不少喜酒。但像这种高朋满座的大喜大庆,在杨碧儿眼里还是头一次。同很多女宾一样,杨碧儿对新娘子充满了羡艳之情。她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有这样一场大气、体面、风光的婚礼。

    乔迁新宅前,左钧考虑到日后的大院生活,虽然家里人不多,但事也不会少,就雇下了门房和几个年轻女佣,原在学馆的顾嫂,也一同迁了过来。

    陈于珍到新房后,两个女佣陪着,顾嫂在主家专用的小厨房内煮了些吃食端进新房,替陈于珍垫底。按风俗,陈于珍在新房这一坐,要坚持到晚上闹洞房结束。

    宴席热烈。

    作为主家,左钧父子敬酒答谢自然难免。客人太多,对官绅师长和一些重要客人,两人逐人敬酒。对大多数宾客,只能以桌为单位,一桌一敬。

    照例,新郎喜宴上的敬酒更多是一种礼仪,一般这个时候喝酒,可以耍水。以西北汉子的耿直,王秉正仗着自幼练就的酒量,愣是全部喝了烧酒。一圈下来,牛眼大小的酒杯,喝下百杯不止,算算也有好几斤。也是人逢喜事,这天,王秉正竟无一点醉意。

    喜酒,喜酒,总吃很久。正酒这天的午宴,很多桌上客人闹到申时前后才告结束。那些前来道贺的官绅商贾,宴后由左钧、里长及杨天宏恭送,各自打道回府。近亲好友及乡邻,会留下来参加晚宴和次日谢客的早宴。

    左钧父子没料到的是,很多洪灾时得过谪仙烧坊帮助的灾民得知王大掌柜新喜,也纷纷登门道喜。贺礼虽轻,总是一番心意。对这部分不速之客,事先没有准备,好在餐食备料充分,这些人也不讲究规格菜式。左钧让伙计到街邻处借来桌凳,搭在跨院,设流水席招待。厨师有啥上啥,客人也不讲究,道了贺,吃好就走。

    晚宴规模小些,内容没有午宴讲究,酒也是各取所需,主宾都不劝、不敬。

    借晚餐的宽松,王秉正没再沾酒。心里惦着陈于珍,吃得也就潦草。

    宴后客散,该入洞房了。

    王秉正年纪不小,平时里又显严肃,亲友乡邻原本想闹个意思就行。可是王法天却不想轻易饶了父亲和于珍娘,硬是撺掇起烧坊伙计和自己学兄学弟一帮年轻人,把洞房挤个水泄不通。

    洞房三天无大小。

    儿子挑头要闹,王秉正和陈于珍也无可奈何。铺床叠被,司仪先生讲完四言八句,一众小年轻就变着花样剜酸王秉正夫妻。好在陈于珍年纪尚轻,王秉正也是练家子,身体能够承受,备下的红包礼兴也够丰富,就配合着让年轻人闹了个够。

    夜深兴尽,大伙散去,王秉正插了门。回头,陈于珍正在铜盆前为他倒洗脸水。红烛辉映,一身嫁衣红妆的陈于珍唇红齿白,面色如霞,娇艳欲滴,直把王秉正看得发呆。

    “老嘴老脸,又不是头次见。看啥看?”陈于珍想着接下来的事,有些娇羞,伸手把已拧好的面巾递给王秉正。

    “好看!”王秉正借接面巾,一把抓住陈于珍的手,也顾不得洗漱,将她拉进自己怀里。

    新婚三日过了,诸事再入正轨。左钧还是学馆授课,王法天理着烧坊,王秉正依旧烧坊、学馆两头兼顾。家中的事情,自然由陈于珍接了手。

    有了陈于珍,变化最大的当属王秉正和左钧。特别是王秉正,每日里的饮食茶水管到位,出门前的穿戴备衣都由陈于珍亲手伺候不说,每天回屋之后的洗脸水,上床之前脱鞋洗脚,也都由陈于珍亲自动手。开始王秉正坚决不让,但在陈于珍坚持下,也就习惯了。

    外有王法天,内有陈于珍。除学馆的事仍由左钧和王秉正主要操心外,两人闲了许多。正事之外,左钧多了些茶酒应酬,也更爱串门访友,游山玩水。王秉正不仅每日坚持操练拳脚,还找铁匠铺子重新锻打了一把闯王刀,把刀也重新舞了起来。

    两人的身体和精神,一下子又年轻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