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打制的家具
陈忠檐说:“请大姐和姐夫放心,我们在宫里一定会好好地学习规矩,不给你们添麻烦。昌平乡可用,大姐的封号应该不会被撤。”
“那姐夫呢?”陈英着急。
章辞淡笑:“大丈夫四海为家,只要不死,总能为家中打算。你们一定要好好的。”
孩子们点了点头。
晚上,陈帆醒了,硬撑着吃了些东西,在院子里走了几步。
孩子们都过来了,陈帆挨个儿抱了抱他们:“凡事要往好的方向想。你们生来就是雄鹰,自是要经历些磨炼。进宫是你们经受锻炼的好机会。明天早晨我不一定醒得早,可能没法为你们送行。”
陈月抱住她:“请大姐和姐夫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的。”
其他孩子没多说什么,只是挨个儿抱了抱陈帆,就出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宫里就来了马车,把他们接走了,连个丫环小厮都没让他们带。陈帆果然没能早醒送送他们。
陈家孩子进了宫,京城又有了新的谈资。
陈帆在家休养,章辞安排人手在京城各大店铺添置嫁妆。
“太子良娣的嫁妆还没准备完全?这阵子又花了不少钱吧?”
“陈家不是有好几个姑娘吗?嫁妆哪会嫌多呢?”
“昌平乡赚了这么多钱,也该让其他铺子赚点钱了。”
李管家暂时没担任府内的具体职务,章辞只是让他在京城四处转转,熟悉熟悉。他把听来的各种消息都整理汇报给了章辞。
“你认识多少人了?”章辞问道。
李管家说了些名字。
章辞点了点头,又交待了几句。
陈帆养了半个月,才觉得身子轻快了些。楚大夫诊了诊脉,说:“如今身体虽然适应,还需要好生静养,不然容易落胎。”
陈帆疑惑:“我身体还算强健,气血也足,为何容易落胎?”
楚大夫捻了捻胡子:“有时候身体越强,排斥性也会越强。至少乡君还能吃得进东西,也是一种福气。谷雨香椿醇香爽口,吃些紫椿芽,健胃理气,对胎儿生长有益。”
章辞牵着她的手在院中散步:“谷雨正是赏牡丹的时候。我们去母亲山庄看看牡丹花?”
陈帆笑了笑:“我还是在街上店铺里看看吧。”
两人回了屋,陈帆把他带到空间。
“我竟然已经好久没来了。”陈帆打量着四处的景象。
章辞抿嘴:“你都卧床这么久了。我偶尔才会想起,你还有这么个地方。”
那水柱依然从天而降,溪水很清,流到某处突然消失。地上的兰花和牡丹花开得正艳。
章辞有点惊讶:“这些牡丹去年刚分枝,现在就这么茂盛了?”
“你知道的,这土中的植物都是生长极快的。”
章辞拿起剪刀开始修剪:“昌平乡的梅花和牡丹越来越多,或许很快就会成为梅花之乡,牡丹之乡。这里的牡丹要拿些出去吗?”
“放在哪儿卖呢?我们没开花店,府中也不能直接出现。”
“我抽空去山庄转一圈,再让它们现现身。山庄种一些,府中放置一些,再挑些名贵的作嫁妆。”
陈帆点头:“牡丹花期不长,到成亲时几乎没什么看头了。提前送往东宫吧。”
章辞又看了看四周:“放进来的东西都还在。它还会再蹦出什么东西来吗?”
“你希望是什么?”
他看着那片山林:“我希望有铁矿。”
陈帆看了他一眼:“我还希望有金矿和硝石矿。”
章辞不由得笑了:“我们还真敢想。先去爹娘那里看看吧,他们也担忧了许久。”
两人上了马车。到了冯府,章辞从马车上搬出了两盆蝴蝶兰。
“这两盆蝴蝶兰甚是别致。”冯夫人很喜欢。
放下花盆,冯夫人就细细询问陈帆身体情况。
“虽说现在适应了,还是不能大意,城里适当走动走动就好,不可颠簸劳累。”
“娘放心,我会注意的。”身体是自己的,陈帆也不想作死。
三人去家具店看打造的家具。
张小楼走过来,行礼问候。
冯夫人看了看他:“在京城生活得可还习惯?家人接过来了吗?”
“接过来了,一切都好,多谢贵人照应。”张小楼深深行了一礼。
章辞问道:“王大梁在忙吗?”
张小楼点头:“他接的活儿很多,一直带着人在外面做活。”
“先把家具装起来看看吧。”章辞吩咐道。
几个工人忙碌起来,没多久就把桌椅床柜安装妥当。陈帆坐着欣赏,冯夫人母子一处一处细细察看。
“张师傅手艺精湛,胜过京城很多工匠。”冯夫人夸道。
张小楼笑着行了一礼:“多谢夫人夸奖,多谢乡君的图纸。”
陈帆微微点头:“再拆开装上会有影响吗?”
“请乡君放心,工匠手脚都很稳重,也会做好保护。”
陈帆问冯夫人:“是直接运回府上,还是拆下运回去,到时候再安装?”
冯夫人没直接回答:“这个要听师傅的。”
张小楼说:“婚期临近,普通人家可以直接运回家,但是太子良娣的嫁妆,还是不能提前让人看到。小件的可以装箱,大件的还是先拆开包好,出嫁那天再安装起来。”
冯夫人看着工匠们将家具拆卸,没发现什么磕磕撞撞的痕迹,才叫人用布包好,又吩咐人跟着照看。
章辞亲自看着家具搬进库房,锁好门,把钥匙交给了陈帆。
“放你那里就好了呀,我现在又不管事。”陈帆并不在意钥匙在谁手里。
谷雨雨水多,陈帆看着绵绵不尽的春雨,说:“也不知昌平乡的西瓜和棉花种得如何了,红薯秧也可以栽了。”
“乡君要不要把花生和玉米也念叨一遍?再想想高粱出苗情况?大夫叫你少操心,你还惦记千里之外的庄稼。”章辞把她拉进屋,“闲来无事弹弹琴,昌平乡的百姓都是种田老手了,乡君放一百个心。”
陈帆抚了抚琴弦:“公子吹笛?”
“听夫人的。”
转眼到了三月十六,孩子们回来了。
陈帆盯着他们,看着瘦了点,精神还好。
陈雅率先抱住她:“我想死大姐了,大姐想我了吗?”
陈帆摇头:“还没来得及想,你们就回来了。”
陈雅夸张地干哭两声:“大姐居然没想我。你想陈月姐姐了吗?”
“想了,我一个一个想过来,还没轮到九妹。”
“那你现在好好想想我,一直到晚上睡觉前,都要想着我。”
陈月把她的手扒开:“想我们的时间加起来或许还没九妹多呢。”
大家坐了下来,陈帆说:“把宫里的情况说一说吧。”
“那姐夫呢?”陈英着急。
章辞淡笑:“大丈夫四海为家,只要不死,总能为家中打算。你们一定要好好的。”
孩子们点了点头。
晚上,陈帆醒了,硬撑着吃了些东西,在院子里走了几步。
孩子们都过来了,陈帆挨个儿抱了抱他们:“凡事要往好的方向想。你们生来就是雄鹰,自是要经历些磨炼。进宫是你们经受锻炼的好机会。明天早晨我不一定醒得早,可能没法为你们送行。”
陈月抱住她:“请大姐和姐夫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的。”
其他孩子没多说什么,只是挨个儿抱了抱陈帆,就出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宫里就来了马车,把他们接走了,连个丫环小厮都没让他们带。陈帆果然没能早醒送送他们。
陈家孩子进了宫,京城又有了新的谈资。
陈帆在家休养,章辞安排人手在京城各大店铺添置嫁妆。
“太子良娣的嫁妆还没准备完全?这阵子又花了不少钱吧?”
“陈家不是有好几个姑娘吗?嫁妆哪会嫌多呢?”
“昌平乡赚了这么多钱,也该让其他铺子赚点钱了。”
李管家暂时没担任府内的具体职务,章辞只是让他在京城四处转转,熟悉熟悉。他把听来的各种消息都整理汇报给了章辞。
“你认识多少人了?”章辞问道。
李管家说了些名字。
章辞点了点头,又交待了几句。
陈帆养了半个月,才觉得身子轻快了些。楚大夫诊了诊脉,说:“如今身体虽然适应,还需要好生静养,不然容易落胎。”
陈帆疑惑:“我身体还算强健,气血也足,为何容易落胎?”
楚大夫捻了捻胡子:“有时候身体越强,排斥性也会越强。至少乡君还能吃得进东西,也是一种福气。谷雨香椿醇香爽口,吃些紫椿芽,健胃理气,对胎儿生长有益。”
章辞牵着她的手在院中散步:“谷雨正是赏牡丹的时候。我们去母亲山庄看看牡丹花?”
陈帆笑了笑:“我还是在街上店铺里看看吧。”
两人回了屋,陈帆把他带到空间。
“我竟然已经好久没来了。”陈帆打量着四处的景象。
章辞抿嘴:“你都卧床这么久了。我偶尔才会想起,你还有这么个地方。”
那水柱依然从天而降,溪水很清,流到某处突然消失。地上的兰花和牡丹花开得正艳。
章辞有点惊讶:“这些牡丹去年刚分枝,现在就这么茂盛了?”
“你知道的,这土中的植物都是生长极快的。”
章辞拿起剪刀开始修剪:“昌平乡的梅花和牡丹越来越多,或许很快就会成为梅花之乡,牡丹之乡。这里的牡丹要拿些出去吗?”
“放在哪儿卖呢?我们没开花店,府中也不能直接出现。”
“我抽空去山庄转一圈,再让它们现现身。山庄种一些,府中放置一些,再挑些名贵的作嫁妆。”
陈帆点头:“牡丹花期不长,到成亲时几乎没什么看头了。提前送往东宫吧。”
章辞又看了看四周:“放进来的东西都还在。它还会再蹦出什么东西来吗?”
“你希望是什么?”
他看着那片山林:“我希望有铁矿。”
陈帆看了他一眼:“我还希望有金矿和硝石矿。”
章辞不由得笑了:“我们还真敢想。先去爹娘那里看看吧,他们也担忧了许久。”
两人上了马车。到了冯府,章辞从马车上搬出了两盆蝴蝶兰。
“这两盆蝴蝶兰甚是别致。”冯夫人很喜欢。
放下花盆,冯夫人就细细询问陈帆身体情况。
“虽说现在适应了,还是不能大意,城里适当走动走动就好,不可颠簸劳累。”
“娘放心,我会注意的。”身体是自己的,陈帆也不想作死。
三人去家具店看打造的家具。
张小楼走过来,行礼问候。
冯夫人看了看他:“在京城生活得可还习惯?家人接过来了吗?”
“接过来了,一切都好,多谢贵人照应。”张小楼深深行了一礼。
章辞问道:“王大梁在忙吗?”
张小楼点头:“他接的活儿很多,一直带着人在外面做活。”
“先把家具装起来看看吧。”章辞吩咐道。
几个工人忙碌起来,没多久就把桌椅床柜安装妥当。陈帆坐着欣赏,冯夫人母子一处一处细细察看。
“张师傅手艺精湛,胜过京城很多工匠。”冯夫人夸道。
张小楼笑着行了一礼:“多谢夫人夸奖,多谢乡君的图纸。”
陈帆微微点头:“再拆开装上会有影响吗?”
“请乡君放心,工匠手脚都很稳重,也会做好保护。”
陈帆问冯夫人:“是直接运回府上,还是拆下运回去,到时候再安装?”
冯夫人没直接回答:“这个要听师傅的。”
张小楼说:“婚期临近,普通人家可以直接运回家,但是太子良娣的嫁妆,还是不能提前让人看到。小件的可以装箱,大件的还是先拆开包好,出嫁那天再安装起来。”
冯夫人看着工匠们将家具拆卸,没发现什么磕磕撞撞的痕迹,才叫人用布包好,又吩咐人跟着照看。
章辞亲自看着家具搬进库房,锁好门,把钥匙交给了陈帆。
“放你那里就好了呀,我现在又不管事。”陈帆并不在意钥匙在谁手里。
谷雨雨水多,陈帆看着绵绵不尽的春雨,说:“也不知昌平乡的西瓜和棉花种得如何了,红薯秧也可以栽了。”
“乡君要不要把花生和玉米也念叨一遍?再想想高粱出苗情况?大夫叫你少操心,你还惦记千里之外的庄稼。”章辞把她拉进屋,“闲来无事弹弹琴,昌平乡的百姓都是种田老手了,乡君放一百个心。”
陈帆抚了抚琴弦:“公子吹笛?”
“听夫人的。”
转眼到了三月十六,孩子们回来了。
陈帆盯着他们,看着瘦了点,精神还好。
陈雅率先抱住她:“我想死大姐了,大姐想我了吗?”
陈帆摇头:“还没来得及想,你们就回来了。”
陈雅夸张地干哭两声:“大姐居然没想我。你想陈月姐姐了吗?”
“想了,我一个一个想过来,还没轮到九妹。”
“那你现在好好想想我,一直到晚上睡觉前,都要想着我。”
陈月把她的手扒开:“想我们的时间加起来或许还没九妹多呢。”
大家坐了下来,陈帆说:“把宫里的情况说一说吧。”